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崛起、文化中国的出现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电视媒体所处的重要生态环境。从战略高度出发,中国电视媒体如何在文化崛起中进行定位与选择,应做客观的考量。  相似文献   

2.
电视媒体是当代覆盖最广、传播最快、影响最大的媒体之一,充分发挥优势,服务和推动社会发展,显然也是电视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中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早已解决了"有无电视"的问题,但电视媒体自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却只成为一种桌面上的议程,也就是说,目前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电视媒体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品牌"一词在电视界中早已不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界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竞争逐步从内容、形式上的竞争上升到品牌的竞争,中国媒体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在电视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从品牌学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体品牌与电视品牌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螺旋式上升关系。  相似文献   

4.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我们电视媒体的第一位的政治职责.电视作为当今最普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是党的喉舌和重要的舆论阵地,应当自觉地履行好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大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5.
文化崛起、文化中国的出现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电视媒体所处的重要生态环境。从战略高度出发,中国电视媒体如何在文化崛起中进行定位与选择,应做客观的考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概念为依据,以"电视文化奇观"为研究对象,对其"现代神话"的本质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策划性、消费性、符号化与类型化的特征,并阐释了其在当代中国出现的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7.
袁玲  李蔚 《新闻前哨》2004,(6):47-48
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 于是,电视这个媒体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为了迎合、取悦观众,电视的内容在文化品位上不断降格。但是,可以看得到的结局是,它的尴尬最终会让  相似文献   

8.
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是相互共生的关系,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的物质基础,丰富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电视艺术的艺术表现力;电视艺术是电视技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载体"。正确处理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对于促进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11,(8):188
2011年5月18日,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融合与共赢:中国电视覆盖传播趋势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次高峰论坛以"融合与共赢"为主题,紧紧把握在媒体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电视媒体及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0.
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正是由于电视媒体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不得不强调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增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发表自己的浅见,内容涉及到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以及强化措施等等,目的是引起社会的关注,提升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艺术美学、影视文化学、电视传播艺术学以及电视节目策划学的构建和研究领域,胡智锋教授勇于开拓,成果斐然。在胡智锋教授看来,中国电视从无到有,其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阶段。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传播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和高端的大制作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胡智锋教授看来,本土化策略应是中国电视创新的重要路径。电视传播的本土化意味着:对于全球,应该选择中国道路;对于中国,应该选择本地道路。公共服务是电视传播公共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三位合一"的电视体制,中国电视的公共频道兼具意识形态色彩、商业色彩和公共色彩,并不具纯粹意义上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2.
江凌 《新闻爱好者》2014,(11):23-29
目前中国电视媒体频道普遍被商业化浸染,缺少培育公民文化需求的洁净平台,电视媒体人需要加强文化修养和文化责任自律,养成一定的文化伦理习惯。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包括文化自觉、自信责任,以及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安全、文化对外传播责任等。如何提升和保障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应当在确立电视媒体的文化价值理念、构建电视媒体的文化价值体系、提升电视人的文化素养和品性等7个方面给予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李铁锤  王莹 《新闻知识》2007,(11):33-35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再现媒体,中国电视文化既是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一方面,可以从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语境来观察和阐释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时期的电视文化来理解和分析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语境。这就决定了电视文化必然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断演变和转换。  相似文献   

14.
收视率深处的“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视率引入国内虽然只有十多年,却因为媒介生存环境的变化,很快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重视。但是,正是由于我们电视媒体的生存语境与西方完全不同,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不同,我们有理由关注收视率所反映的电视产品的商业化问题,以及其背后的电视生存尴尬。因为,不管是在媒介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在电视媒介市场化刚刚起步的中国,媒介产品的商品化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正如西方的媒介不是以"美国偶像"来展现其核心价值观一样,中国的媒介也是提倡主流文化的。作为最具大众化特征的电视媒体,收视率的评估机制虽然刚刚引入,其背后隐忧却已然显现,而其折射出来的电视生存状态的尴尬也呼之而出。  相似文献   

15.
郑维东  左翰颖 《新闻大学》2008,44(1):129-136
消费文化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扩张的前提,也是中国自身经济成长的重要保证;在跨国公司渗透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在短短的20年中培育出了西方历经百年发展起来的消费文化;电视媒体作为传播消费文化的利器被大加利用,其对消费文化中享乐、暴露和自恋主张的回应是导致中国电视媒体低俗化的重要原因。跨国公司在推广消费文化的同时,借助其在本土媒体市场中的代理人——跨国广告公司和外资媒介购买公司实现了对中国媒体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构,在欧美模式的广告代理制下,作为跨国公司重要代言人的外资媒介购买公司实现了对中国优质广告客户的控制(跨国公司和本土大品牌)以及对本土优质电视媒体资源的掌握,在压缩本土电视媒体经济利益的同时,出现了向内容领域扩张的倾向,对本土电视媒体的社会利益提出了挑战,需本土电视媒体审慎应对。  相似文献   

16.
电视的危机     
电视危机的到来无法避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任何新兴的媒体必然以自身技术上的优势对旧有媒体形成冲击,互联网与电视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这点;一是当代电视所形成的文化品格,长期以来形成的电视的观念、电视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给电视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危机.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微信"推出以来,在不断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电视媒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在急寻出路,而"微信时代"无疑是中国电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电视媒体活动是电视媒体为了赢得受众的注意力,抓住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潜在社会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媒体的策划、组织和报道,鼓励受众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以实现媒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一种方式。依据这一界定,香港回归大型电视直播、“神六”升空直播是媒介事件,而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等则是电视媒体活动。加强对电视媒体活动的探讨,对当前处于超常规发展中的电视媒体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中国电视生态失衡的诸多症候,试图在追问中思考中国电视的未来发展走向.这些问题包括:如何改变当代中国人"被迫"看电视的状况;如何看待电视传播中的"大众文化"、"收视率"问题;如何从对于"儿童"、"女性"、"娱乐"诸种观念的误解中解脱出来;如何找到电视人合适的角色定位;如何在对身体与灵魂、历史与未来的观照中拓展电视媒体的文化视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这种影响在少年儿童成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今天,“电视机前的一代”不再是新鲜的名词,电视已成为“儿童认知、娱乐的首选媒体”。电视媒体作为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之外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第四大重要因素,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重视电视传媒在儿童受知过程中的作用,依靠传媒科技,最大限度降低电视传媒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愈来愈引起电视传媒业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