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读者来信》和《答读者》近来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增多起来了,许多报纸都辟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翻开一些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中好像有一个为大家所共同遵循的格式。从  相似文献   

2.
中央和地方报纸,都辟有《读者来信》专栏。唯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办得较好,已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专栏,不但篇幅多,坚持每周的星期六有一整版、星期三有半版多,而且各版经常刊登《来信》外,还以丰富的内容,精心的编排吸引读者。各种小专栏  相似文献   

3.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  相似文献   

4.
解放日报经常运用讨论的形式,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风尚和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组织广大读者在报纸上发表意见,达到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近三个月来,解放日报通过《大家谈》、《读者来信》和《读后感》等专栏,组织了题为《戏装照好不好》、  相似文献   

5.
一些报纸都设有《读者来信》专栏。这个专栏一般都很受读者欢迎。但是,感到有个不足之处,就是提的问题不少,“回音”却不多。例如一封批评信,读者的一个建议,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6.
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很受观众欢迎,被称为屏幕上的“来信版”。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是从1984年5月创办的。两年多来,“版面”在不断扩大,开始时每周只播放五分钟,七个月后,延长到二十分钟。观众还希望增加播放时间和次数。同报纸上的来信版相比较,屏幕上的“来信版”有其独特的长处。报纸上的来信版,一般是摘登读者来信,读者的意见是用文字形式来表达的。而屏幕上的“来信版”,并不只是播放来信原文或摘要,更多的是让来信者在镜头前直接发言,使观众见其人又闻其声。在镜头前讲话的观众,往往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7.
甘肃日报群众工作部,目前有11人,担负着报纸的通联、上访接待、登记分发来稿等日常工作,并编发《内参》和《来信摘编》两个内部刊物,同时负责采编每周一期的《读者来信》专版,还主编二版的《社会窗口》专栏。甘肃日报编委会要求《读者来信》专版以批评报道为主,群工部的采编生活充满了风风雨雨,既赢得了读者的信任,也备尝了个中酸辣苦涩。  相似文献   

8.
如今大大小小的报纸,都有大大小小的专栏,这些专栏的特点,如果用最简炼的文字加以概括的话,“专”是最合适的一个字。例如《光明日报》是主要面向知识界的学术理论性报纸,它的《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史学》和《文学遗产》等专栏,在学术理论的大范围内又各有自己学科的小范围。专栏的范围大多按内容来确定,如《人民日报》的《党的生活》、《解放军报》的《学军事》等专栏,顾其名,思其义,便可知道它们内容的范围。其它还有以时间、地域等为范围的。例如《新华日报》的《今日快讯》和《九年间》征文专  相似文献   

9.
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很受观众欢迎,被称为屏幕上的“来信版”。上海电视台《观众中来》专栏是从1984年5月创办的。两年多来,“版面”在不断扩大,开始时每周只播放五分钟,七个月后,延长到二十分钟。观众还希望增加播放时间和次数。同报纸上的来信版相比较,屏幕上的“来信版”有其独特的长处。报纸上的来信版,一般是摘登读者来信,读者的  相似文献   

10.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6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11.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8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园地里读者来信这朵花越开越盛。近几年来全国评选的好新闻,读者来信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安岗同志说:“在社会主义报纸读者问题的研究中,第一位重要的应该是研究读者来信。”如何经营好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以我之  相似文献   

13.
我常读报纸,对报上的《读者来信》专栏尤其关心。我发现,读者来信的“调查汇报”或是“调查附记”中,总有这样的字句:某某人来信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这“基本属实”实在令人费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是“大体上”的意思。作为调查的“附记”或“汇  相似文献   

14.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多的编辑人员就不那么重视了。不少报纸把“读者来信”当成“长效稿”处理。去年10月,湖北襄樊市和襄阳县两家化肥厂发生了一起产品短斤少两、坑害农民的事件。襄阳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位记者采访后,分别向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单位发了信,同时也在本台播发了。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的重视,立即组织调查组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5.
洞察读者心理,关注读者需求,这是报人的办报宗旨,也是一张报纸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的关键所在,占有读者便是占有市场。在坚持正确导向和健康格调的同时,调动读者参与热情,《读者来信》专栏、专版作为一种直接的手段备受青睐,被广泛采用。在我国,报纸编辑每天都要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来电,按其内容可粗略划分为以下五类:1.批评、投诉和问题反映。各报编辑部收到的来信、来电绝大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初期,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又多了起来。许多家报纸都设置了专栏刊登读者来信。1964年春夏之交的一天,胡乔木在评读报纸的时候说:“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报纸进一步加强了同群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二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封题为《铁路会不会拖小康建设后腿》的读者来信,并配发编辑点评《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这是多年来在报纸上很少看到的喜人景象,令读者为之感动。读者是报纸忠实的受众,报纸理应充分反映读者的建议和呼声。很多报纸开辟了《读者来信》专版,使之成为连接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往往一些很有新闻价值的“读者来信”,却被圈在了固定的专版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影响了“读者来信”作用的发挥。“读者来信”是一座“新闻富矿”,尚需慧眼的编辑们去开采。《经济日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网络传媒的成长 ,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开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种交互性决定了受众对传播过程的参与度 ,并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相应传媒的关注。于是“读者来信”这种古老的方式又受到了纸质传媒的重视 ,报纸杂志对它青睐有加 ,在编排上的不吝空间、精心策划。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 ,都在靠前的章页安排了读者意见专栏 ;报纸如《南方周末》、《环球时报》 ,也为其提供了专栏或是固定版面 ,其中《南方周末》更常在头版以“一编一读”的形式刊登读者来信。毋庸置疑 ,为读者意见的表达提供更多的空间是纸质传媒的…  相似文献   

20.
报纸上的读者来信,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体裁。据了解,报纸上的读者来信专栏或单独发表的来信,往往较之某些一般的新闻报道对读者更具有吸引力。群众为什么爱看读者来信?一个因素是,读者来信大都是读者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是在现场目击的事实,广大群众读后有亲切感。更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