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分析了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性质、内容和特性,指出:由于东京校外教育归属社会教育、北京校外教育归属基础教育,因此,东京校外教育具有较明显的社会开放性和社区成长性,北京的校外教育则带有较浓厚的部门垄断性和行政"区属性";在内容上,东京的校外教育更偏重于社会教育活动,强调青少年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北京的校外教育虽也有社会教育活动,但它的"专项小组"活动更偏重于"专业"教育活动,强调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校外教育的发展应该增强社会性、社区性,在终身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校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实施的核心环节,作为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其课程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校外教育不同于校内教育,完全靠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这就要求校外教育不仅具有自己的教育特色,更要形成有别于校内、具有更强生命力的新活动,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广大少年儿童。一、“活动型”新课程的内涵“活动型”新课程,从字面上看,它是“活动”与“课程”的结合体,又互为约束。它要求“课程”以“活动”的形式出现,“活动”要为“课程”服务;“课程”不能单纯地以抽象、单一的方式对学生加以“灌输”,…  相似文献   

3.
校外德育教育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德育教育,本文根据校外教育实际,分析了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校外教育是对学生在“课外”和“校外广阔空间和时间”的教育,与校内教育相比,校外教育在教育主体和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在教育主体上,校内教育以教师为主,校外教育以社会各界人士为主;在教育方式上,校内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来实施,校外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校外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在德育方面更直接、更实用、更有发展性,使幼儿通过独立的德育活动和情境交流,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将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模式,从而实现活动过程中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4.
校外教育是中小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广阔时空”所受的教育,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都以活动作为呈现载体,故俱能以体悟、感受、自省等自我生成性途径发挥出独特的德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养。毋庸置疑,校外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包括思想道德及社会政治活动,更具有道德教育的直接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8日,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地的13名少年科技发明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并和中科院杨乐、赵玉芬、陈运泰等大院士们,共同庆祝中国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 中国少年科学院是以校外教育阵地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和活跃校外科技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全国少年儿童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勇于  相似文献   

6.
中国校外教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制度化和体系化,在青少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也遭遇了诸多的困惑和挑战。首先,结构设置多样化引发的体制变革是最根本的问题。由于机构发展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定的不同步性,导致体制建设所包含的相关的规范要求不明确、不完善,使我们不能在原有的体制中解释现实问题,由此造成了校外教育机构内部缺乏彼此的认同,外部缺乏分层分类的管理,使得校外教育体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幻像"。其次,从概念界定及其使用语境的变迁,分析校外教育社会建构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可以看到校外教育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机构设置及其开展的活动来考虑问题的,至于这类机构的归属和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中国校外教育的产生并不是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视域中去规划和建设,而是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基于社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需要,基于解决当时青少年成长环境出现的问题,给青少年提供的一种带有时代特点的教育制度安排。最后,从政策调整中所体现的价值选择来审视校内外教育的关系,探讨校外教育功能的预设,可以发现校外教育之所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在学校教育牵制下与学校课程保持衔接和互补,并在活动方式上趋同于学校教育,既是政策干预的结果,更是政策不完善的反应。21世纪以来,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已经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调整,将校外教育界定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实际上是在人的发展语境中讨论问题,强调的是校外教育育人的独特性,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完整地了解社会,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特色项目体系推进校外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是在考虑校外教育整体社会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利用特色项目体系的发展推进校外教育品牌建设,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活动品牌,促进学生特色成长,赢取社会和家长们的信任。  相似文献   

8.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4):I0005-I0005
第14讲社会思维的具怖类型(下) 五、政治思维政治思维是关于政治法律制度、指导思想、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等问题的思维活动。如果说科学思维偏重于“真”,道德思维偏重于“善”,艺术思维偏重于“美”,那么政治思维便偏重于“权”。  相似文献   

9.
现代校外教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中所使用的现代校外教育概念,主要是表示反映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校外教育观念、形态和特征,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校外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制、活动内容、组织方式和方法等等。在这个角度上探讨的校外教育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一、民主性   现代校外教育的民主性是指少年儿童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校外教育,以及校外教育制度不断向公正、开放、多元化方向演变的过程。   校外教育的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校外教育机会的民主化,主要…  相似文献   

10.
开展“双休日”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崔熙洙中小学生“双休日”活动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过程中,起着校内教育和课堂教学所替代不了的作用。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小学生“双休日”活动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对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98):12-1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活动中心得到迅速发展,而校外教育是其最主要的功能。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和联系、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教育活动的今后发展方向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现阶段有效发挥校外教育功能的策略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功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主张以学生的生活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强调各种教育的整合,强调学生体验与实践。要认真重视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的德育价值和智育价值,结合农村的地域特点,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外资源的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大胆实践与探索,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主张以学生的生活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强调各种教育的整合,强调学生体验与实践.要认真重视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的德育价值和智育价值,结合农村的地域特点,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外资源的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大胆实践与探索,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验真实     
“雏鹰争章”活动作为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一项常规化、系统化内容,早已全面铺开。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有些奖章章目,如口语章、阅读章,均可在校内争章,但也有些章目,如“家务章”、“服务章”的实践天地在校外更广。于是,我们引进了体验教育的活动方法,要求队员在争章过程中体验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扮演林林总总的社会角色,并写下体验日记。学校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9,(3):10
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各方教育力量达到优化组合、功能互补、协调联动,形成一体化的工作合力,才能取得教育实效。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中,我区十分重视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充分利用它的时空优势、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教育优势和青少年学生自主活动优势,不断拓展德育活动渠道,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德育活动形式,从青少年的身心规律和发展需求出发,逐步完善校外教育的工作格局、内容体系,扎实推进校外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层面出台的“双减”政策既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规范校外培训的指导纲要。然而现实中校外培训治理仍然面临管理评估混乱和市场资本介入等实践困境,其严重影响了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和有效治理校外培训乱象,从立法层面探索出台一部《校外培训法》成为必然选择。《校外培训法》首先应遵循上位法的基本原则,并参照其他教育单行法的内容与框架,有效界定校外培训的性质、活动内容及范围、准入退出机制、资产和财务管理细则,使之成为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校外培训法》需明确规定校外培训应坚持“育人”的根本宗旨和公益性办学原则,厘清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底线与范畴,明确校外培训相对于学校教育的“拾遗补缺”关系。同时,《校外培训法》需明确规定教育主管部门拥有对校外培训的资格审查权限,清晰界定校外培训机构的法律授权内容与业务开展边界,明确制定针对校外培训办学经费等资产和财务管理的细则。唯有从立法层面进行规范,才能使校外培训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并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满足家庭高质量教育需求、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的动态认识,使得幼儿科学教育受到相当的重视。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幼儿科学教育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更强调幼儿的亲身参与和动手操作。“做中学”科学活动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活动模式,它较充分地调动一切因素让孩子学会发现世界、理解世界。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本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前、课后、校内、校外的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中。其教学形式也因此更加强调体  相似文献   

19.
自学校控制作业量后。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纷纷把孩子送到校外的辅导班去上课。对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第二届北京校外教育论坛”上说,我们需要的校外教育是能够减轻学生负担、能够活跃学生学习生活的活动,而不是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损害他们的身体。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国际教育思潮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在此背景下,校外教育越来越成为各国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我国2003年召开的“十六大”也提出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对校外教育的理念和国内外校外教育的现状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我国校外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