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厚 《军事记者》2009,(7):14-15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出“版面介绍有声版”,由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在《报摘》中用自己的声音介绍所在报社的独家稿件、重要言论,以及编辑思路、选题背景、采访过程等。《报摘》有声版面的推出,是中国之声系列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一位老记者:“我们能用电话采访吗?为什么领导上总强调不要用电话采访呢?”这位年轻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是觉得用电话采访效率高。新闻不是要讲时效吗?为什么有现代化的工具不用呢? 应该承认,电话采访我们有时也是要用的。1986年夏天,一辆载着60名北京游客的大旅游车在去五台山的路上翻入深沟。新华社山西分社得到这个消息,觉得这件恶性事故应马  相似文献   

3.
很多大报在各地设有驻站记者。少数驻站记者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地的报纸找来,认真读上一遍,从中发现线索。开始的时候,自己还能去一线采访采访,进而只是补充补充,再后来连电话也懒得打了,干  相似文献   

4.
从客观上说,地市级报纸与中央、省级报纸确实有着某些方面的不同;地市报记者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如何克服,大有文章可做。克服地市报记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他抢,我也抢;他抢他的,我抢我的。由于所发新闻的价值及报纸的级别、辐射面、版式规格等方面的不同,报纸的影响各不相同。这就可能带来地市报记者和大报记者在心理上的差异,特别是地市报记者和大报记者同时采访时,有的大报记者表现得潇洒自如,游刃有余,而有的地市报记者言行拘谨,思路受阻。遇到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没看头,是企业报从业人员无能么?素质差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报社人员只被当作宣传干事、办事员看待,还不如其它部门办事员有实权。企业的行政、党委,要求企业报纸和其它处室一样,贯彻领导意图,直接地为企业经营和生产服务。指令性太强,管得太紧,这是企业报活不起来的症结。企业报要想改变面貌,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 一是要扭转把报社当作企业机关处室的作法,党组织和行政不要像对待其它处室一样对报社发号施令。除了大政方针,报纸登什么不登什么,由报社自己按新闻规律决定。报纸有权批评、评论同级(暂且不说上级)单位的工作,企业领导应大力支持报纸开展批评。企业各级领导和机关有义务为企业报记者采访、调查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河南鲁山县报在县委的重点工作地区设立了四个报纸工作基点。每个基点定期棆流派出一两个记者。记者在基点接受所在地公社党委领导,用一半时间参加劳动和基层工作,一半时间采访,培养农民通讯员,组织读报活动。  相似文献   

7.
时下,许多记者的工作程序,几乎都是这样安排的,上班后倒上茶水,拿起报纸,然后等着电话邀请。似乎这种“邀请式”采访成了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对于国内不少报纸文字记者而言,外出采访有时要以小汽车代步;国外同行也强调采访需要“CAR”,但是这个“CAR”,可不是英文“小汽车”的意思,而是“计算机辅助采访”(ComputerAsistedReporting)的英文缩写。计算机辅助采访在西方新闻界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但是国内新闻界对其的研究还不算很多。广义上说,计算机辅助采访泛指各种新闻媒介,借助计算机进行的所有新闻采访实践;狭义上说,尤其是对于报纸文字记者而言,是指在采访实践活动当中,合理运用计算机,在采集、分析和传输等方面对新闻信息作出及时、精确的处理,从而优化工…  相似文献   

9.
正电视记者在采访新闻时,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拍摄画面,录制声音,出镜主持,了解第一手鲜活材料;而报纸记者如果一时赶不到现场,还可以通过电话进行采访,也可以事后采访当事人和目击者。现在有的电视记者前期采访能力还不如报纸记者,电视采访的优势没能充分发挥出来,报道干巴巴,影响了可看性。由于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对于电视记者来说,更要注重的是必须努力提高前期采访能力。一、电视采访比报纸采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0.
县报同其他报纸一样,以刊登新闻为主,因此也应讲究时效。但是,无锡县报不是日报,印刷条件也差,稿子发排的“提前量”比较大。这样,县报的新闻时效就往往受到影响。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现一条新闻线索以后,记者或通讯员火速采访,突击写稿,抓来了“活鱼”;但,等到稿子登上报纸,已经成了“死鱼”,甚至变为“鱼干”。  相似文献   

11.
有家省报在全体记者会上,提出个“记者的采访作风究竟怎么样?”的问题;对下农村的记者还问到:近年在社员家吃过饭没有?是在基层写稿还是在招待所写?写了稿子和当地领导、群众见面没有?过去记者进村习惯给老乡挑水,扫院子,现在有谁还在这样做? 这些“问”,记者们都是怎样“答”的且不说,单就如此寻根究底地检查采访作风,就很值得赞扬。我们的新闻采访作风,有着优良的传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工作第一线去,到事件发生的现场去,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情况,然后,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稿。我们的记者历来都是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报纸质量如何,与编辑的素质有直接关系,而树立宏观意识,对于提高编辑素质至关重要。作为版面的编辑,一些人认为,只要把好稿件的政策关、事实关、文字关就行,用不着从宏观上把握,因为上边还有总编辑负责。正是由于编辑有这种偏见,对记者(通讯员)的采访报道指导不力,报纸的质量也直接受到影响。在实际编采工作中常会碰上这样的事情:两位记者采访同一新闻线索,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却差异很大。这在综合性报刊记者和企业报记者  相似文献   

13.
工作之余,翻阅一下报纸杂志,既赏心悦目又能增长知识,实为一件颇有意义的事。然时间久了,有种现象往往让你疑惑不解:在宣传某地区或部门某项工作成绩时,你常常会看到该地区或部门领导在一起研究工作或学习有关文件(当然是与宣传内容有关)的新闻图片。摄影者当然是本报(刊)记者。你不禁要问:记者们机遇为啥那样好,每次都能碰上领导们在一起研究工作或学习呢? 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日前接到一个电话方使笔者茅塞顿开。电话是一家经济报记者打来的。内容是:某日要到你处采访,需拍一张主要领导在一起研究经济工作的新闻照片,请提前做好准备云云。  相似文献   

14.
访前:寻找见面的"理由"采访对象拒绝记者的采访可以有种种理由,甚至不需要理由.所以,我们看到一些记者经常碰"软钉子"、吃"闭门羹",有时还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而被逐.究其原因,记者在采访前没有寻找到面见对方的"理由"可能是主要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女性,做我这样的工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但是,作为美国最有名的报纸的周刊的国际新闻副主编,我的工作与其他家的报纸就有许多不同了。《纽约时报》周日刊很特别,有不少人只订周日刊,而周日刊的发行量比平时要多许多。因此,我们懂得读者对周日刊的要求很高,对我们的工作压力也自然大了许多。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我们周日刊一般不用电讯稿,而是组织《纽约时报》在世界各地的35名驻外记者为周日刊撰稿,出选题指导他们采访,他们的稿子到了以后,我们还  相似文献   

16.
每年寒暑假,在报社实习,见习的大学生就会多起来.如何做新闻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记者,是他们经常咨询的一个问题.怎样找选题?找好选题后,怎样完成采访任务?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后,如何写稿?稿子写完后,还需要注意哪些?稿子见报后,是否需要再去留心学习浏览?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与有兴趣的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7.
詹国枢 《新闻界》2000,(4):19-20
办了多年报纸,有些问题却一直没弄清楚或者说没完全弄清楚。 比如,报纸该登什么稿? 有时,记者发来一篇稿子,编辑看了说,这稿子,没啥意思,不登了! 有时,报纸登了一些稿子,记者看了说,这样的稿子也能见报?没劲!...  相似文献   

18.
盲人当记者     
美国犹他州的《奥格登标准考察家报》录用了一名盲人记者,名叫诺兰·克拉勃.克拉勃幼年失明.他在中学时就爱好记者工作.他向该报求职后,报纸让他在电视打字机上训练两天,进行技术考试.克拉勃通过考试和试用,成了《奥格登标准考察家报》的实习记者.他的任务包括采访火灾等突发性消息以及奥格登的经济新闻.克拉勃打字技术非常熟练,消息编写得很好,内容很少增删.克拉勃外出采访一般乘坐公共汽车,有时也走路,用棍子探路步行.采访内容用小号盲文打字机记下来.当他需要阅读电视打字机屏幕上的文字时,使用扫描器.这种扫描器是个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和报纸、广播新闻一样,都是通过一定的采访活动来完成的.但由于电视是一个视听兼备的传播工具,所以电视新闻的(不包括口播新闻)采访与广播、报纸的新闻采访除了有着一些不言而喻的共同规律以外,它必然还有自己的特点.一我们知道,报社、电台的采访,记者多为单个行动,他们使用的工具常常是一本本子一支笔,电台记者有时还带一台小型录音机,因此,他们的活动范围广,行动比较自由.但是电视新闻的采访通常得由三、四个人组成一个采访组,其中包括文字记者、摄影  相似文献   

20.
县报,是最基层的党报。它最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但搞得不好,就会“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领导批评报纸,在宣传上没有很好地体现他们的意图,围绕中心工作不紧;群众也批评报纸,认为官腔宫调太重,没有解决他们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究竟如何发挥县报的优势,把县报办得领导、群众都满意呢?我认为: 善于在领导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做文章。县报要体现县委的意图,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使群众认识和接受党的方针、政策,还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中的认识问题。当群众还没有觉悟的时候,报纸就有一个引导和疏导的任务。事实上,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