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衡 《青年记者》2006,(24):16-20
两类劳动,两种成功我们可以把社会上很多种工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叫个体性劳动,从事个体劳动的叫个体劳动者。这种劳动的工作目的、出发点重在个人成就,马克思讲,这是一个自己为自己的劳动。一个画家画一幅画,科学家搞科研,甚至像一个企业家把产品推向市场。这类劳动的对象是具  相似文献   

2.
老一辈知名编辑家孙伏园在编辑实践中,善于组稿、团结作家,讲求宏观启蒙、理性求实的鲜明编辑特色,实现了编者以其独特的编辑个性和思想个性使出版物具备了鲜明特色。孙伏园的编辑特色给中国现代报刊史留下了一笔值得后辈编辑人借鉴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编辑活动以其创造性精神劳动的本质而与编辑风格有着不解之缘。编辑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中的编辑思维与行为均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从中能够显现出编辑的理性与审美追求,反映出编辑特色的差异及编辑的个性,感悟到不同出版物中每一位活生生的个性编辑及其编辑之道。凡进行创造性精神劳动就会有风格。编辑在其创造性编辑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编辑  相似文献   

4.
梁衡 《新闻前哨》2006,(10):1-1
社会上的360行大概分成两大类,一类我称之为“个体性劳动”,不是个体劳动,而是说目的重在个人成就,方式也是以个人奋斗或以团队奋斗为主。知识分子的劳动也是个体性的劳动,第二类我把它叫做“社会性的劳动”,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劳动首先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社会性的劳动主要是两类人,一方面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就是大量的公务员;还有一类就是新闻工作。这些人的劳动一天也离不开社会,一开始他们想的就是为民众服务。  相似文献   

5.
编辑不良心理因素与鉴审失误及其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任何人,不论其身份、地位、年龄、性别、性格、学历的差异,不论其从事任何工作和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编辑工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更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因而也更容易受到编辑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论审稿的意义和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书稿,一个刊物的编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审稿。审稿是按照期刊的性质、方针、指导思想、任务、要求,决定文稿的优劣和取舍,是对即将投入社会传播过程的精神产品作质量上的把关。它是编辑水平的具体表现,也是对编辑素养、编辑道德的一种全面检验。本文拟就审稿的三个问题作些探讨。一、审稿是精神生产不可缺少的内在环节精神生产是一种由个体或若干个体结成的群体,通过脑力劳动进行的一种特有的劳动方式。这种劳动方式的主体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往往从个人的素养和个人所理解的社会需要出发,按照个人的理想、信念、爱好、特长、价值标准去搜集、选择、整理古今中  相似文献   

7.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中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和群体。他们在编辑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编辑符号以及其他物质与精神手段,选择、组构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编辑角色的社会规定性,决定着编辑主体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从个体性的价值观、信仰、职业观、教育程度等人文背景出发,而且还要遵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心理、智能需求,达成主体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编辑意识、策划意识、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闯 《编辑学刊》2002,(3):39-42
编辑活动作为历史的产物,是人们意识到精神生产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尖锐矛盾时才产生的.我们知道,任何形式的精神生产都是一定社会形态之下的精神生产,它离不开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制约,精神生产从本质而言是个性自由的,它在实践中有其主观随意性.但精神生产同时又必须是社会化的.精神产品只能来源于社会,并且必须为社会所认同,社会存在对精神产品具有质的规定性,这就是精神生产的个性自由与精神产品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编辑实践中最基本的矛盾,所有的编辑劳动都是围绕着这一矛盾的解决而进行的,所有的编辑理论也是围绕着解决这一矛盾的实践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审稿     
(一)编辑审稿是适应精神生产内部矛盾运动的需要而出现的,也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逐渐发展完善的。精神生产特有的劳动方式决定了劳动的个体性与产品的社会性是一切精神生产活动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编辑工作是一项典型的脑力劳动.其工作复杂性、艰巨性和无私奉献、为人作嫁的特征已为社会所公认。而编辑工作的全过程都充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亦是显而易见,但有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创造是对作者而言.编辑工作就是“剪刀加浆糊”,进行一些技术性加工处理,谈不上创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对编辑人才的管理是整个出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编辑人才的管理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编辑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直接生产者。编辑的劳动是脑力劳动和手工劳动的结合,即书稿的编辑加工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下)薛德震三、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有如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社会性劳动编辑工作的社会性,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它是社会所需要的。任何文明社会都需要出版物,都少不了编辑工作者。我国的书...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中宣部出版局编撰过《编辑家列传》,共出过三本,收在《编辑与出版丛书》中,这三本《编辑家列传》收有编辑家404人,都是现代著名的与工作突出的人物。过去编辑工作不为人们注目,编辑除非本人是作家,不然称不上社会名流。近些年来领导上与舆论界大加宣扬,编辑开始排上名次,而且也列有高级职称,出版界有点慰籍。  相似文献   

14.
由书稿变成为受读者欢迎的出版物,必须经过编辑对书稿的认真审读这样一个劳动过程。由作者写出来的书稿为什么一定要经过编辑审读加工才能出版呢?这是因为书稿是由作者个人创作的,反映的是作者个人的思想观点、思想体系和独特的风格,具有个体性。而图书的出版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读者,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是一对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编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关于编辑劳动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编辑劳动的性质和作用在于中介性。说在一般情况下,编辑劳动不直接创造文化知识,编辑活动的过程也不是直接创造文化知识的过程。文化知识的创造者,是那些写出了文学作品、学术论著的作家、理论家和科学家,是那些创造着别具风格的画品、乐曲的画家、音乐家。只有当这些人的成果需要向社会公布,划进入大众传播渠道时,才能和编辑及编辑活动发生联系。另一种意见认为:编辑劳动的性质在于加工性和创造性。因为编辑活动是对他人作品和资料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使之  相似文献   

16.
龚传星 《编辑之友》2011,(3):115-116
郑振铎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收藏家和训诂专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编辑家。作为编辑家,先生的编辑思想受人重视,然而其编辑思想中的主体性特征,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先生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作一论述。我们说某一编辑有着自己的编辑思想,恰恰是说他的编辑思想不同于其他的人。所谓"自己的编辑思想"即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郑振铎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方式渗入、个体性暗示、  相似文献   

17.
温航 《编辑之友》1993,(5):9-11
作家成熟的标志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家的伙伴——编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同样是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也有不同。这就是作家的风格在创作活动中实现,通过作品内容和形式的诸要素表现出来;而编辑的风格则是在编辑活动中完成,在编辑创造、作者创造和读者创造的有机合成中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版业较长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对出版行业的性质界定不清,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营和激励机制,编辑的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得不到有效充分地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于教育政策调整尤其是教材改革的逐步展开,编辑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出版业的意义与作用就日益突显出来,而这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是一种个性表现。一本图书的文化含量、生命力、竞争力和对读者的吸引力等情况如何,从一个侧面上充分反映了该图书责任编辑的文化素养和个性特征。一个文化层次高、掌握的知识既专且博、有良好个性的编辑,策划出的选题往往都有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编辑思维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一项典型的脑力劳动,其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无私奉献为人作嫁的特点,已为社会所共知。而其编辑工作的全过程都充满了创造思维和创造性亦是显而易见的。编辑在其整个工作过程中,他们的感知、记忆、注意、想象、判断、意志等心理活动都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为了使书稿质量臻于完美,为了使刊物特色卓然不群,他们总是苦思冥想,精益求精,思维活动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作为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编辑的思维始终处于求新、求变、求异之中——创造思维缘此而与编辑工作共存。  相似文献   

20.
在今日社会里,一切办事机构都应遵循高效率原则而进行工作.举国上下改革的目的亦在于此,编辑的集体坐班制显然不适合新时期的要求。没有人说编辑的劳动不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对脑力劳动来说,固定时间的集体坐班制最不科学之处在于忽视了脑力劳动的创造性和具有相当程度的个体性这一特点。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固定在一个不变的时间区内的,更不可能所有人的创造性思维都固定在同一不变的时间区内。可以让工人每天早上八点钟上班,但不能让每一个科学家也在每天早上八点钟开始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每一个脑力劳动者都可能有自己的最佳工作时区,而能与规定的八小时相吻合的毕竟只是少数,许多人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