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家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有个西瓜摊,西瓜标价是:四斤以上,每斤一角四分;四斤以下,每斤一角一分。一位顾客挑了一个西瓜,刚好四斤,卖瓜的要他按每斤一角四分付款,说“四斤以上”包括四斤,买瓜的则坚持按每斤一角一分付款,说“四斤以下”包括四斤。双方争持不下。文章认为,造成这场争执的原因,主要是双方对“以上”以下”有不同的理解。“以上”“以下”都是涉及数量的概念,其“科学的规定”是:“‘以上’是指包括本数和一切高于本数的数,‘以下’是指一切低于本数  相似文献   

2.
朱希同志提出图书根据实际成本加利税定价,自然不会亏本。以他的经验指出:“出版业是金饭碗,是赚钱买卖”(《出版工作》1989年第6期)。确实,如朱希同志所说,成本1角或2角6分可卖1元,岂有不“发”的道理。但不能忘记出版业兴旺的根本是读者。读者不买,你“闭门造书”,写得再好,利润再厚也要赔本。这个道理谁都驳不倒。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我到附近集镇上去买辣椒苗,岂知买菜苗竟“买”到一条新闻。原来我以为一把菜苗卖不了三毛、五毛,又要管理、出售,还不够跑路钱呢!岂料闲聊中,卖菜苗的妇女却乐津津地说:“别瞧不起  相似文献   

4.
一千多年前,南京城还是一片乱摊子,城区很小,人很稀,房价很便宜。城中有位杨先生,总想找个能赚大钱的项目。杨先生又有个朋友,姓钱,人称钱处士,钱处士建议去炒房地产。杨先生说:“别开玩笑了,就咱这破地方,搞房地产也没人买呀。”钱处士说:“你只管去西郊圈地,包你稳赚,赚了分我一半,赔了算我的。”  相似文献   

5.
蚂蚁商人     
最近,笔者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亲戚办货,去了几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义乌的市场之大,任你开着汽车一圈一圈地兜,常常会迷路.市场还在拓展,一期、二期、三期,一期比一期规模更大.商铺还是不够,每次都是抽签入驻.  相似文献   

6.
蚂蚁商人     
最近,笔者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亲戚办货,去了几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义乌的市场之大,任你开着汽车一圈一圈地兜,常常会迷路。市场还在拓展,一期、二期、三期,一期比一期规模更大。商铺还是不够,每次都是抽签入驻。  相似文献   

7.
在通讯写作中,有一个常见的毛病是,从头到尾都用第三人称叙述,没有人物对话。这样的作品,往往呆板乏味,缺乏生气。其实,准确的人物对话,最能显示人物特点。只要把人物对话写活了,人物自然就活了。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王明贵卖猪》的小通讯。其中一段原是这么写的: 4月22日下午,程河区街上一个支肉架子的屠夫来到六方九队。他见王明贵家有一头圆滚滚的大肥猪,便想买到手。他先给8角5分1斤的价。见王明贵摇头,就把价钱提到9角。他看王明贵还不同意,又把价钱提到9角5分。哪知王明贵还不同意。后来他才知道,王明贵要把猪卖给食品站,就怏怏地走了  相似文献   

8.
“妈妈,我口渴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杨丹,正是幼儿网放学时分。“妈妈给你五块钱,去买瓶水。记住只能买水,不能买饮料或者可乐。”5岁的男孩拿着钱迅速跑开。五分钟后孩子回来,“妈妈,钱不够。”“五块钱还不够买瓶水啊?”杨丹觉得疑惑,但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迅速去两百米远的小卖部问个究竟,而是又掏出一块钱,递给孩子。  相似文献   

9.
“资本运营”这一概念.最早由艾丰在中央大报提出并推广开来。 1994年,首都新闻界组织了一个采访团到江苏春兰集团公司调查研究,并召开了“春兰之谜”研讨会,艾丰主持了这次会议,他一开始就向春兰集团老总陶建幸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1990年春兰的产值是1个亿,1993年年底达到了50亿元,产值增加了5嘴。不错,春兰空调卖得不错,但是如果只靠卖空调和卖空调赚的钱扩大再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老爸彭东海,年届40,头发稀少,自称“聪明绝顶”,挺着个啤酒胜,预示着胖坛上将升起一颗新星。老爸给我买了许多书,我将它们胡乱地放在老爸为我做的小书橱里。老爸常望着这些书说我幸福、我不能理解。于是,老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是26年前,在湖北大冶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个乳名叫细毛的小孩子,很爱看小人书。妈妈给他一分一分的钱,他都攒起来买了书。一次,妈妈给他3角钱,让他去30里外的栖儒桥把寄往在一个奶妈家的侄女接回来。这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想,3角钱可以买两本小人书哩,他决定省下这3角钱。早上6点,他出发了,在坑坑洼…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0):13-13
“我带来了好几件衬衫。”;“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别动我们的《马赛曲》。”;“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动不动拿着成箱的方便面、矿泉水去灾区,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次看到我的照片是在(英国)电视4台.我吓坏了……我不希望人们盯着我说,‘嘿,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被人说.‘伦敦袭击者来了’”。;“节油汽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厂长。不知为什么,初次见面厂长就对我很冷淡。凭着记者特有的涵养,一来二去,我终于和这位厂长搞熟了。于是我直率地提出了个问题:似乎您不喜欢记者,为什么?厂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讲了件事:有位记者曾经采访过他,稿子见报不久,记者便提出要在厂里买台电冰箱。厂长以出厂价格,给他弄了一台。当时没有付钱。过了一些时候,记者说:我手头紧,钱凑不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7日下午13:30分左右,从北京至西安的2124次航班准点到达咸阳机场,飞机舷梯口走出一位西装革履的瘦高个,手拎一只小皮箱,满面春风,踌躇满志,他就是曾被全国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点子大王”何阳。这次他是应西安某公司之邀,前来作企业策划的。一路上,他闭目养神,已不知做了多少个“发财梦”了。90年代以来,他靠“卖”点子赚钱,真真假假,不知蒙骗了多少世人和企业,从未失手过,因此,混了个“点子大王”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一生是和报纸密不可分的。他曾说过:“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他酷爱报纸,甚至可以说有点嗜报成癖。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在18岁那年,他参加了反对清政府的革命军。那时,军队里每月发给士兵七块钱的饷银。别人拿了钱就上街吃喝玩去了,但毛泽东除拿出两元钱吃饭买水外,剩下的一个钱也不花,全部用来订报买书。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这里订有多种省内外报纸,毛泽东充分利用这个条件阅读报纸,以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他自己也订了一份报纸,把重要内容剪下,分类装订成册。后来,毛泽东回忆道:“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花了160块钱——其中包括我的许多报名费;在这笔钱里大约有1/3花在报纸上,订阅费每月约一元。我还常常买报摊上的书籍和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  相似文献   

15.
火晶柿子     
陈忠实 《档案天地》2013,(6):60-63,59
近两年,每到金秋时节,偶尔会有核桃般大小、色泽朱红的小柿子卖。价格不贵,却也不菲,几年来,都是三块五一斤。每每遇到,我都会买上一些,然后与摊主搭讪。当问到柿子何名,摊主都会摇头;问及产自何处,摊主更是不知。摊主一问三不知,实在令人费解。昨天去看望母亲,楼下的水果摊正有这样的小柿子卖,挑了十枚,一斤多一点儿。因经常在那里买水果,摊主只收了我三块五毛钱。是否有些熟悉的缘故,买完后,我告诉摊主:这是著名的"火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风波》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头天晚上发生关于辫子争论的风波时,七斤的女孩儿被打,恐慌中摔破了一只饭碗。第二天,七斤就到城里去补好了这只碗,并对他母亲九斤老太说过:“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可是小说结尾处,再次写到六斤和那只修补了的饭碗时却说,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  相似文献   

17.
贤内助     
通许县政协常委、县广播站编辑陈相门在负责征订《新闻爱好者》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钻家属院,去乡村农舍。他爱人高爱荣热情支持,把家务活全揽了过来。老陈为了组织多征订杂志,对一时钱不凑手的通讯员,就先开票,过后再收钱。为此,老陈为不能及时给报社清账发愁。高爱荣说:“报社情囫囵咱情破,家里有钱先垫出来。”当时,高爱荣在家种有几亩责任田,就把卖棉花、花  相似文献   

18.
作者原稿:香烟拆零卖“肥”了黑老板“瘦”了学生娃本报武汉讯近日,武汉市汉阳区十里铺汽配市场附近报是热闹,每天都有成群的周围学校的学生放学后到这里抽烟。一名向记者“借火”的学生说,“已抽一年了,不抽不行!”记者问:“在学校怎么办呢?”他说:“每天上学时书中都夹一支烟,有时间就躲在厕所抽,遇到老师,就丢进厕所里。”记者来到学校厕所里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烟头,大多是红塔山、红金龙、万宝路等名牌香烟。据了解,学校附近的商店对买烟的学生大多采取“零卖”的方式:10元以内的香烟,每支卖5-6角。日前,记者先后对武…  相似文献   

19.
见到徐晓文时,这个11岁的小男孩正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每天我都得做大量的运动,跑步、游泳、仰卧起坐,简直是魔鬼训练。”爸爸妈妈希望他上中学后有个新面貌,所以送他来参加这次“健康之旅”减肥夏令营。“效果最好的那天我减了1斤2两,要是减掉20斤,妈妈答应给我买台电脑。”  相似文献   

20.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这个道理,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是知道的,但在实践中并非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能完全做到。这里,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采编作风上的问题。本文想联系采编中碰到的一些情况,提出几个问题,与同行们一起展开讨论。1,有些“事实”并不反映整体的真实。例如价格问题。在一段时间里,某市的青菜价格,一直要3角左右1斤。有一天,由于蔬菜公司从外地采购来一部分青菜,政府作了补贴,价格降到1角5分1斤。记者报道了这一事实,说“本市青菜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