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者使用在线平台时会留下隐私信息,是否应当收集消费者隐私并从中获利成为平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对隐私泄露施加惩罚的情况下在线平台的最优隐私收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在线平台总是选择收集消费者隐私,且“隐私占比”随着单位隐私价值递增,随着消费者隐私敏感度递减;相反,如果因为发生隐私泄露而遭受惩罚,则仅当惩罚力度较小时平台才有收集消费者隐私的动机。福利分析表明,当隐私泄露的惩罚相对较小时,收集消费者隐私是帕累托改进的。研究结果对于在线平台的隐私收集策略选择和利润来源的聚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隐私监管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差分隐私保护是Dwork提出的基于数据失真技术的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模型,由于其克服了传统隐私保护需要背景知识假设和无法定量分析隐私保护水平的缺点,近年来迅速成为隐私保护领域研究热点。PINQ是最早实现差分隐私保护的交互型原型系统。介绍了差分隐私保护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PINQ框架的实现机制。以PINQ中差分隐私保护下K means聚类实现为例,研究了差分隐私在聚类中的应用。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的隐私预算下,实现的隐私保护级别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移动社交网络隐私保护问题是目前社交网络应用领域的前沿性课题.现有关于移动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隐私保护数据发布和访问控制等方面,对用户隐私信息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的很少,不便于进行个性化隐私保护策略设计,增加了用户隐私保护设置的复杂性.为此,该文以大数据分析工具为技术手段,重点研究用户隐私信息间的关联关系,以便为进行个性化隐私保护策略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由于电子商务平台与平台上卖家关于消费者隐私数据的分享行为对平台、卖家和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是多面及复杂的,通过建立寡头垄断环境下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在平台与卖家间存在消费者隐私数据分享行为时各方的均衡策略.均衡结果显示一旦进行消费者隐私数据的分享,平台能够收集到更多的消费者隐私数据.此外,当消费者隐私信息分享价值较高时,平台将会相应地提升交易佣金,同时卖家会降低产品价格.当消费者隐私信息分享价值较低且平台数据分享程度较高时,对消费者隐私数据的分享行为会损害平台的利益.而平台上的卖家及消费者始终可以从隐私数据分享行为中获益.最后,对模型进行扩展,进一步讨论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即平台不确定企业是否购买隐私数据时,平台的隐私数据分享行为对三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和卖家均不一定能够从隐私数据分享中获益.卖家购买隐私数据的概率、隐私数据分享的价值和分享的程度这3个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平台若想通过隐私数据分享提高收益,只有通过提升企业购买隐私数据的可能性或提升隐私数据的分享价值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私事,我们称之为隐私.未成年人把自己的隐私看得更重,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和知识经验不足,他们缺乏正确保护自己隐私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力图提高学生保护隐私的意识,掌握一些保护隐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私事,我们称之为隐私。未成年人把自己的隐私看得更重,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和知识经验不足,他们缺乏正确保护自己隐私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力图提高学生保护隐私的意识,掌握一些保护隐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7.
安卓应用恶意泄露隐私最常使用的手段是基于HTTP协议的网络通信,通过该方法进行隐私泄露比例高达96.2%。针对安卓系统隐私泄露检测需求,提出基于HTTP数据包分析的安卓隐私泄露检测机制,捕获与过滤安卓应用程序运行中产生的网络流量,使用键值对提取及隐私信息匹配等方法判断该应用是否泄露隐私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已有方法检测准确率更高,误报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教育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全美对教育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的重视。尤其自2011年以来,美国联邦教育部全面实施的"教育隐私计划",健全与完善了政府对教育数据隐私安全的防治。"教育隐私计划"的实施首先体现在立法政策层面,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发布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权法》《学生权利保护法》等,完善了教育隐私保护的法律规制体系,推动了美国联邦教育数据安全防治政策的实施。其次在教育隐私保护的技术层面,美国联邦隐私技术援助中心的技术援助服务日趋完备,持续提供教育数据安全防治的技术指导资源、技术培训服务等。最后在教育隐私保护评估机制层面,教育数据隐私影响评估的全面开展,有助于维护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数据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9.
一 儿童隐私意识的发展阶段 儿童的隐私,反映了儿童与其交往对象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稍大一些,如六七岁左右,就开始在人际交往中建构起自己的隐私,体验到秘密所带来的神奇的分隔力。他们开始知道什么是隐私,有了一些关于隐私的神秘体验,但是不能真正地理解隐私。如他们会说:“不告诉你我昨天晚上尿床了,因为这是我的秘密。”儿童的隐私意识主要来自于儿童和世界的互动,不仅包括和人的互动,也包括与物的互动。孩子的隐私意识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社会网络隐私数据的优化传输能力,降低数据传输的误码率,提出基于SDN的社会网络隐私数据均衡调度算法。构建社会网络隐私数据传输信道模型,采用匹配滤波检测方法进行社会网络隐私数据传输的滤波干扰抑制,提取社会网络隐私数据的正相关特征量,采用SDN均衡器,根据特征分布的均衡性进行优化调度设计,实现社会网络隐私数据的均衡调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数据传输稳态控制能力较强,输出误码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9,(6):12-18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为教育变革提供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对学生数据隐私保护产生了新的威胁。文章从学生数据隐私的理解和相关研究入手,对学生隐私保护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学生数据隐私面临着智能技术与数据分析僭越隐私边界、互联网平台垄断风险骤增、传统"知情同意"数据保护架构不再适应等困境。随后,文章总结欧美国家的应对策略,具体包括设计隐私权及限制识别技术嵌入教育智能设备开发、社会组织协同设置教育行业自律条例、学生隐私制度建构辅以机构设立等。最后,文章提出学生数据隐私保护措施。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理清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数据隐私保护的潜在风险,并为我国建立系统可操作的学生隐私保护规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教育数据隐私风险不容忽视。为有效保护教育数据隐私,文章采用系统文献分析法,首先从研究时间、研究主题两个维度梳理了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研究的发展历程,随后揭示了智能校园、智能虚拟教学空间、教育大数据平台三大教育信息化应用场景中存在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的技术支持方案。该方案提供隐私泄露行为监测、隐私保护分级分类两大功能,整合3种模型训练方式与9种隐私保护技术进行三级隐私保护,可实现不同教育应用场景下模型训练方式与隐私保护技术的个性化配置,从而全场景保护教育数据隐私,促进教育信息化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9,(5):99-105
如何降低学习隐私的泄露风险,是在线学习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揭露了基于学习资源学习热度的推荐系统的形成与隐私泄露风险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基于差分隐私保护理论,提出了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方案,即对学习资源推荐值进行差分隐私保护处理后再发布结果;最后,文章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和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效果。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的运用,既能保护学习者的学习隐私,又能保留较高的数据可用性,有利于促进在线学习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隐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有故意或无意地隐藏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情况。"学习隐私"具有潜在性、生成性和短暂性等特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保护、放大学生的"学习隐私",让学生的"学习隐私"呈现预兆,让学生的"学习隐私"不再沉默,让学生的"学习隐私"绽放异彩。通过教师的激活、唤醒、弘扬,让学生的"学习隐私"成为学生最为重要的数学学习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环境下,随着对数据分析和发布等应用需求的发展,如何保护隐私数据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首先,对个人行为和敏感信息中热点领域私密泄密现状进行分析,建立隐私成本模型,得到隐私价格构成系统;其次,以个人行为数据为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个人隐私定价模型;最后,对隐私数据风险的收益和损失进行分析建立隐私优势比模型,给出隐私信息数据的应用、保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于保护学生成绩隐私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将学生成绩纳入隐私范畴的必要性。但是在理论上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制度上也不够完善,因此借鉴国外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的《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法案》(FERPA)不仅将学生成绩纳入到教育记录隐私的范畴,还在保护教育记录隐私方面有一套较完善的操作方法,对我国在保护学生成绩隐私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西隐私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问题是中西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但不同学者对中西隐私问题持不同的观点.甚至十分相左的观点.即认为中国人没有隐私.本文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去证实中国人没有隐私这一错误的观点.并认为中国人的隐私观是一种群体隐私观.以期减少中西跨文化交流中因隐私观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中人的隐私安全保护逐步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关注的焦点。网络隐私安全是国民安全与信息安全在网络空间中的交叉合集,隐私安全的保护是对互联网公共性这一乌托邦的消解。总体来看,网络隐私安全体系就是通过观念意识、技术工具和制度措施来实现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由活动以及个人私密的数据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和内部侵害的稳定状态。从某种意义而言,网络空间是一个公共性与反公共性同时存在的场域。大数据技术治理驱动下的个体隐私保护旨在建立大数据技术与个体隐私保护之间的联系,通过大数据实现“技术治理”到“技术赋能”的转变。因此,要加强网络隐私安全观念的培养,提升网络隐私安全技术水平,对网络隐私安全进行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隐私是个人心理环境的分支,不同的国家时隐私观的态度不同.在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中,因隐私观而引发的冲突事例屡见不鲜,甚至影响了人们之间的顺利交往.本文探讨了中西方隐私观的具体差异,以便于不同国家的人更好的了解中西方对隐私观的态度,促进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现有K-匿名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敏感属性的隐私保护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敏感属性隐私保护度分组的(p,α)-Sensitive K-匿名隐私保护模型.该解决方案不仅能有效地保护高敏感性的隐私信息,降低了隐私泄漏的风险,还能减少数据匿名化处理所带来的信息损失,提高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