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性格、行为习惯各不相同,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去引导、培养、强化。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故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应利用游戏萌发幼儿情感,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品德赋予故事中,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节日活动激发幼儿情感,潜移默化,因势利导。以此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赵莉 《今日教育》2007,(8):10-11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来说品德教育更多的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的,我们要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任,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夯实最初的基础。一、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有一个从认知到情感到意志再到行为这样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要充分挖掘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把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知识教育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团结友爱、整理学具、做事细心、爱护公物等;在进餐活动中教会他…  相似文献   

5.
幻儿园教学工作中的品德教育平罗县二幻王金霞平罗县二幻张利东幼儿园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幼儿的情感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幼儿进行早期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  相似文献   

6.
莫栩栩 《广西教育》2014,(17):127-128
幼儿期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幼儿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
孙晓艳 《考试周刊》2012,(88):184-185
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一时期是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及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最近,我们对泉州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幼儿习惯养成情况及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岁看苗,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琐碎而细小的工作,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0.
吴琴娟 《教育》2022,(13):68-70
幼儿期不仅是幼儿身体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开展课程游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由于传统的行为习惯教育都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实际教育效果欠佳.为此,教师应在课程游戏化视野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育内...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期应注意孩子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对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我们该如何对进行品德教育呢? 一、从小事抓起,重视第一次行为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抓住第一次行为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很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习惯易于纠正。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师应该着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教育,在小班就要开始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如何引导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作者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规则的培养需要家庭的配合,同时,规则培养的内涵也不只包括生活方面,还包括学习、行为.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体轻德育现状。教师要将正式与非正式的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有针对性地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一、通过教学常规进行品德教育要顺利地进行体育活动,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育任务,制订必要的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讲礼貌、守纪律的教育结合起来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就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如,按教师指定的队形和顺序排队,不争抢站立位置;遵守游戏和其他各种练习规则,不自行其事,爱护玩具、头饰和体育器械,并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和次序取放,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期应注意孩子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对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我们该如何对进行品德教育呢? 一、从小事抓起,重视第一次行为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抓住第一次行为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很关键,否则坏习惯一旦形成,即使付出好几倍的精力也难  相似文献   

18.
儿童品德主要是指儿童教育的品德素质,包含勇敢、坚强等方面,在幼儿初期展开品德教育,是教师根据儿童品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对儿童施加正确的影响,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形成良好的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大都是在幼儿园生活中养成与培养起来的。但现阶段幼儿的品德教育缺失情况比较严重,幼儿园必须抓住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适时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孩子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幼儿的品德教育至关重要。而幼儿的品德教育应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