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那是一节语文教学改革研讨课,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 课前,授课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录音、查字典、问长辈等方法去预习.一上课,戴着小鱼、小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当他们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小壁虎没了尾巴,该怎么办呢?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 ,讲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根据本课的特点 ,笔者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问一问请学生齐读课题后 ,让学生回答 :你们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然后共同筛选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②小壁虎向谁借尾巴?③小壁虎借尾巴结果怎样?并把这几个问题抄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 ,借助拼音 ,自读课文。二、填一填学生读通课文后 ,可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熟读3、4、5自然段。①小壁虎…  相似文献   

3.
快要讲《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了。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为了逃命,它把尾巴挣断了。而后,它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本课以连环画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农村的低年级学生读这样的课文会有困难。要想把这一课讲好,  相似文献   

4.
《小壁虎借尾巴》以小壁虎借尾巴为线索,针对儿童求知的心理特点,逐一介绍它借尾巴的全过程。说明跟别人说话要讲究礼貌。同时告诉小朋友,小壁虎的尾巴起着保护自己的作用,还具有再生能力,其他动物的尾巴也都各有其用处。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讨课。课题是《小壁虎借尾巴》。一上课,戴着小鱼、燕子、老黄牛头饰的3位小朋友上台,他们正在炫耀“自己”尾巴的时候,垂头丧气没了“尾巴”的“小壁虎”上来了,说自己的尾巴是被蛇咬断了,怎么办呢?“小壁虎”话音刚落,下面的小朋友早就耐不住了,有的说:“向小鱼借!”有的说:“向燕子借!”很快,全班同学被带入了小壁虎要借尾巴的情景。这时,老师趁势说:“小壁虎真的借尾巴去  相似文献   

6.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讲读课文。笔者精心安排 ,大胆创新 ,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准确地揭示了课文思路《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小壁虎“挣断尾巴”(起因) ,再写“去借尾巴”(经过) ,最后写“长出新尾巴”(结果),这是纵向思路。其中详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向鱼、向牛和向燕子借尾巴是横向思路。这些在板书中都能清楚地体现出来。二、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渗透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 ,我有意让学生把小壁虎与蚊子、蛇与小壁虎两组动物提出来 ,从阅…  相似文献   

7.
屏幕上出现一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 ,学生观察。师问 :同学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 ?生 :认识 ,叫小壁虎。生 :老师 ,这只小壁虎怎么没有尾巴呀 ?师 :你看得真仔细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师 :问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 :我想知道它向谁借尾巴 ?生 :我最想知道它借到尾巴了吗 ?评析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引导学生发出问题、大胆质疑 ,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老师的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师 :请同学们自…  相似文献   

8.
开展愉快教学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乐学情境,将使课堂教学逐步获得优化.1.激趣解题,引人入胜.通过解题引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教学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一上课就放映活动教学幻灯片,在小朋友面前展示图象;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挣断尾巴逃走了,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尾巴?有没有借到尾巴?结果怎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寻找答案,兴趣浓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师:小朋友们,我们读完了童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请大家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师:尾巴断了,有什么关系?生:尾巴断了不漂亮。生:尾巴断了不方便。师:谁能把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完整地说一遍?生: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它觉得没尾巴难看,也不方便,就向燕子、老牛、鱼借尾巴。师:大家想想,要是小壁虎妈妈的尾巴断了,它会去借尾巴吗?生:不会,因为它知道自己会再长出尾巴来的。师:对!壁虎的尾巴能再生,断了用不着去借,而小壁虎不知道,难怪它去借尾巴。小壁虎最终没能借着尾巴,…  相似文献   

10.
"断尾"实验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在门缝里发现了一只壁虎。我想起了二年级学的一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于是我把壁虎装进瓶子里,又晃了几下瓶子。壁虎立刻晕了过去。我把壁虎又放了出来。为了安全起见,我用宽胶带把壁虎的嘴封住,然后用刀子把壁虎的尾巴割下来。可能是太疼的缘故吧,小壁虎颤动了几下。于是,我再把壁虎放进瓶子里,耐心地等待了几天,可仍不见壁虎的尾巴长出来。又过了几天,我无意间看见小壁虎的尾巴长出来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壁虎的尾巴明明被我切断了,怎么又长出来了?壁虎的尾巴果然有再生的功能。我去告诉妈妈,妈妈对我说:“壁虎的身体…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读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知道壁虎一旦受到惊扰,就自己截断尾巴。断落下来的尾巴还能在地上摆动一段时间。这样,可以转移敌人的视线,它就借机逃走了。过不了多久,断尾的壁虎就又能长出一条新尾巴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涵益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养成良好意志品格的内容。教学中,师生共同品读课文内容,有利于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在品味词句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就对文章中重点词进行仔细分析品味,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懂得道理。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把小壁虎借尾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提问:  相似文献   

13.
近日,听了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三种不同教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教学境界,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教法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听老师读课文,请你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相似文献   

14.
(课前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向家长请教,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师: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没有借到,因为他们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如果小壁虎向猴子借尾巴,又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例子,按照“小壁虎爬到哪里——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  相似文献   

15.
一、揭示寓意。引导学生明理(一)从情节结局中揭示寓意《小壁虎借尾巴》这篇寓言是通过曲折的情节和最终的结局让我们了解了小壁虎向小燕子、金鱼、黄牛借尾巴不成功的事情,而最终小壁虎的尾巴具有再生性。让学生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别人的再好自己也利用不了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6.
《小壁虎借尾巴》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拟人的写作手法,采用基本相同的构段方式,通过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故事,介绍了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以及鱼、牛、燕子的尾巴的用途。教学时,可凭借插图导读,启发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随后放映投影片,观察小壁虎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作归纳:①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②小壁虎跟谁借尾巴?③…  相似文献   

17.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适时地培养呢?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五年制第二册)的几个教学片段,值得借鉴。师:请全班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生:小壁虎向谁借尾巴?生:小壁虎怎样借尾巴?生: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评: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先导。教师让学生一谈题目就发问:“你想知道什么?”一改过去那种由教师提问题,学生思考的办法。这样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假设、提问,训练了学生的直觉…  相似文献   

18.
一、板书设计 :(断尾巴的小壁虎图片)借尾巴二、设计说明 :第一 ,板书设计要简明 ,要有利于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著名特级教师袁老师说 :“设计板书 ,要提倡简而明 ,既精又活 ;反对多而乱 ,堵塞学生的思维。”一课好的板书 ,往往以精练的语句 ,简洁的线条来显示课文的条理结构 ,点破课文的主题。《小壁虎借尾巴》这个童话故事 ,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经过 ,从中介绍了它们尾巴的特点和作用。于是 ,我在板书说明中紧紧围绕“尾巴”这个中心词 ,打竖用两个箭头揭示故事的发展过程 ;打横用了简明的线段和板书了几个重点词 ,…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1 板书课题 ,围绕“借”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向谁借结果?怎样2 观察课件演示 ,说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说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句。二、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1 学生自读自悟 :围绕提出的问题 ,在课文上批注。(向谁借“△△” ,怎样借“———” ,结果怎样“~~”)2 全班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教师相机指导。)生 :我知道了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 :(读)小鱼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说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孩子们十分踊跃。在上课时,由于是一篇童话,我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学生们对小壁虎尾巴能够“再生”佩服得不得了,都翘着大拇指夸奖。而作为老师的我来说,却在琢磨着另外一档子的事儿,想到我们低年级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对什么是危险的行为认识不清,常常有伤害别人与伤害自己的行为发生这一现象,我决定利用“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来教育我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