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中学生顶岗实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在实习中学生的劳动权益保护却是法律上的缺失。在项岗实习期间学生与实习企业是否形成了劳动法律关系,研究者大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这类劳动法律关系是否有其特殊性,研究者提出了特殊劳动法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中对全日制大学生实习期间发生意外伤害能否被定性为工伤、学校及学生实习单位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等问题仍存有分歧。其原因就在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法律关系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重性。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学校是教育管理关系,如学校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与实习单位是合同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如实习单位有过错应承担违约责任;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意外伤害不应被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3.
随着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为高校综合培养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向酒店企业输血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顶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使顶岗实习机制在实习生人身权利、劳动报酬权、休息权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尚存在缺陷和不足。为保障顶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应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法律保障机制,促进学校与酒店实习单位之间的联动合作,并从各方面加强对顶岗实习生的全程指导。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实习法律缺位,导致实习生法律身份缺失、权利失衡。要以高校学生的实习权利为逻辑起点与最终归宿,厘清实习法律关系,正确认识实习关系的劳动性质与教学实践性双重性质,并坚持以公共性为高校实习法律制度的价值基础,完善我国的高校实习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实习制度的现状,试图厘清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实习期间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葳蕤  雍晓慧 《文教资料》2009,(36):221-223
大学生实习是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的重要途径。由于在实习期间.实习生还属于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与实习单位并不能构成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并不能完全享受一个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在高校、实习单位和实习生之间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已是目前所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实习兼职的法律性质是什么?实习(兼职)一般在实际运用中被认定为劳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劳动关系。所以,适用《民法总则》、《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进行调整,不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当然,若是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实习兼职人员与用人单位约定为劳动关系(如签订《劳动合同》等),可按劳动关系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实习期间(下文简称实习生)的权益保护在立法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实习生的身份无法确定,劳动关系难以建立.因此借鉴外国相关立法,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明确相关概念,从实习生、实习单位、高校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对实习生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9.
如何救济遭受顶岗实习劳动伤害的学生,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的分歧与困惑,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顶岗实习劳动伤害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上,争论的核心问题是顶岗实习关系与劳动关系是否具有同一性,并依此得出是否应适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救济受害学生。劳动关系否定说有其法理上的合理性,但未从现实的角度充分考虑对遭受顶岗实习劳动伤害学生的合理保护;劳动关系肯定说有悖法理学基本原理,但考虑了在立法滞后情况下对顶岗实习劳动伤害学生的公平救济;劳动关系比照说认识到了顶岗实习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及相似性,但仍会产生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特殊法律关系说看到了顶岗实习关系的特殊性,并认为顶岗实习劳动伤害法律关系应当认定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21,(1):67-73
关于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法律关系的性质是否能够认定为劳动关系,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极大争议,形成劳动关系否定论与劳动关系肯定论两派观点。考察两派观点的理由,在论证上存在种种不妥当性。因此,应该从劳动关系的特征入手,仔细分析学生实习中的各种情况,对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法律关系的性质是否为劳动关系进行具体认定,并形成若干可操作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就业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学者们现有的研究成果惊人一致:在校生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在身份上也不认定为劳动者,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此观点深值商榷.我们应该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结合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利益保护,在法律的框架下,就具体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侵害责任认定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高职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侵害现象呈增长趋势,司法实践中,因立法的缺位,导致侵权案件审理结果各异,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学校、用人单位和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法律关系及侵权责任认定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拟为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案件提供解决途径,为高职院校在实习期间建立有效的学生权益保护体系提供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本来就很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此种背景下,有必要梳理高职院校大学生以往的实习、就业形式,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问题。通常认为在校生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在身份上也不认定为劳动者,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此观点值得商榷。我们应该从大学生切身利益出发,结合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利益保护,在法律的框架下,就具体问题的解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身份、地位模糊,劳动利益受损,责任主体不明确,是大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的权益保护的主要问题。因此,把实习大学生的身份简单化,将其归入《劳动合同法》中的一般劳动者范畴;可以比照一般合同中权利义务的要求,明确大学生实习期间劳资关系的确立、变更和终止的具体内容。此外,还可以制定一部单独的《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法》,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问题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制。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制度缺失,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且能提供的实习岗位类型单一、有限,以及学生非"劳动者"身份易产生劳务纠纷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实习质量,也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应积极探索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在顶岗实习时,实习生要慎重选择实习单位并尽量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学校也应多方挖掘资源,促使顶岗实习岗位多样化,降低学生权益受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顶岗实习"是目前教育实习的一种模式.由于实习生不仅是高校的受教育者,也是实习学校的教育者,所以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如何归责是一个问题.厘清实习期间实习生的法律地位,明确相关法律主体职责,可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是劳动合同法的效力范围,实践中非典型的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会使得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与否存在争议。中国劳动立法在实务中,应确认非法用工主体与劳动者建立关系是事实劳动法律关系;退休人员及实习学生与用人单位关系的认定应视具体情况划分为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而对于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关系的认定则视不同的挂靠关系而做出不同法律关系的认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单位实习,这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工作受伤或者患疾病的问题常有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保障,学校和实习单位往往也面临着高额赔偿的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须对现有的法律规则予以具体化,还应建立健全相关实习制度,以及通过商业保险的强制购买等方式,以此给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就业法律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就业法律地位之争,直接涉及我国每年成千上万提前就业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分析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就业主体资格和就业劳动合同的效力,有助于正确处理相关纠纷,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的相关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田丰 《教育探索》2012,(8):149-150
由于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依据的缺失等原因,使大学生就业实习期间权益受损后维权很难.应采取完善实习法律体系、构建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的系统工程等对策解决大学生就业实习维权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