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恢复高考到2005年,高考作文经历了“三部曲”: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开始几年,高考作文主要是命题作文。近几年来,在我国普通高考的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显著的趋向。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皆为话题作文。诚然,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它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与写作理念。正因为这种灵活性,话题作文使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开始,上海高考作文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看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现今的“材料性话题作文”,可以说题型不时在“变脸”。作文题的“变脸”,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指导思想。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为此。上海卷的《考试手册》中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写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多种题型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综观2004年~2006年全国卷及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发现如下特点:话题作文占优,命题作文增多,两种作文命题各领风骚,而话题作文向着题意作文的方向发展;考查内容重点关注考生人生的发展、修养的提高、习惯的养成和思维能力;命题着力引导考生融人社会、直面人生、观察生活、品读心灵,  相似文献   

4.
2002年高考作文题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考生从“常常遇到、见到、听到”的“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中,选取素材,写“不得抄袭”的作文。我们认为,这个题目是实行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最不认为满意的一个作文题目。一、囿于去年道德类话题没有突破去年高考作文出了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诚信”属于道德类话题。以它深深触及了社会道德和人性道德的本质而引人关注,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可以说,“诚信”话题的提出,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人们心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它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诚…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角,其形式是采用“故事+提示+话题+要求”的四步结构法;其内容关注的是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人文理念;其要求都是围绕话题展开的“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话题作文最大的优点是让考生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来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目的是在倡导考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纵观近五年的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者这方面的良苦用心,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构成了一种奇持的文化现象,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  相似文献   

6.
翁文耀 《文教资料》2007,(15):169-170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都是“话题作文”。跟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在命题思路、写作要求、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可供考生选择的余地更大,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层面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07,(1):116-117
话题作文从1999年闪亮登场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全国高考作文连续七年都采用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高考单独命题的省市也绝大部分要求考生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自”(自由命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更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这是话题作文的长处。但是,话题作文的易宿构、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分等弊端也在几年后暴露无遗。于是,人们便寻找一种新的作文考查形式,力求使考生作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  相似文献   

8.
郭春霞 《现代语文》2008,(5):106-107
新材料作文题型始现于2006年高考卷。07年这种题型继续出现,它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构成近两年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其主要特点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实际上,这是一种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互相杂糅的形式,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综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两方面的优点,于是成为备受青睐的作文命题形式。然而由于审题立意难度的增加,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相似文献   

9.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谓各领风骚,异彩纷呈。它命题形式多样,漫画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各类形式兼备;它思想内容丰富,大部分命题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说,对中学作文教学有了积极的导向作用。然而,也有一些命题不尽如人意。现就对2007年部分高考作文命题的分析,对以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受高考作文连续三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的影响,2000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形式也起了变化,材料作文比较少见,话题作文有取而代之之势。不少考生对这种命题形式还比较陌生,写作时往往套用材料作文的写法,结果写得不伦不类。考生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必须通过比较两种命题形式的异同进而掌握写作话题作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虽然不同于以往那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它们在审题立意上要求限制得比较严格 ,但它毕竟也属于一种“在限制中发挥”的作文。它虽然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不等于可以不要审题 ,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不少问题 ,也正反映出部分考生审题意识的淡薄和审题能力的缺乏。如 2 0 0 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 ,有些考生无视题意 ,在话题情景设计的材料上大作文章 ,围绕着四个图形惨淡经营 ;2 0 0 2年高考“心灵的选择”话题 ,不少考生只是泛泛地一般地写“选择” ,而没有抓住“触动心灵的” ,“在思想深…  相似文献   

13.
李晔 《现代语文》2002,(10):10-11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首次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题目一出,满堂喝彩。话题作文在命题要求上比材料作文限制性少一些,淡化了审题和文体,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等特点,在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事物总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已经不再像1999年那样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甚至给人一种命题虚假、不合常理、毫无新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继1999年“话题作文”初试,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是“话题作文”三试了——春招是二试。“话题作文”由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题型。材料作文立意常呈定向性,而话题作文立意则呈辐射状;材料作文文体常受限制,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形式可多种多样;材料作文行文往往需复述或摘引或点明原材料,话题作文只需与话题有关,无需与原材料直接挂钩;材料作文对考生思维限制多于开放,话题作文对考生思维则开放多于限制,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5.
考生大都以为话题作文“好写”,但落笔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据笔者了解,2002—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作文的弊病主要有: (一)审题不严,偏离题意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在引出话题前,命题人提供了一则登山者救人的故事,这段材料本身确实蕴涵“救人亦救己”“助人亦自助”的“双赢”含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高考涌现出17道作文题,其中话题作文7道,命题作文6道,材料作文3道,题意作文1道。从整体上看,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别重体验(比如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重庆卷的“走与停”),特别重恩辨(比如浙江卷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江苏卷的“人与路”,等等)。但是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落笔后出现了种种问题。概括起来,各卷考场作文的主要弊病有: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大体上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大类。2000年以前,多为材料作文,共出现了15次。2000年至2005年以话题作文为主,2005年后材料作文“重出江湖”,定义为“新材料作文”,每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7家,2010年达到10家。  相似文献   

18.
跟随着高考三十年的风风雨雨,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旧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四个不平凡的阶段。其中的“新材料作文”,已成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19.
一、从1999年起,高考作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话题作文”也变成了一个广泛的话题,您如何看待这种作文形式?答:“话题作文”的出现,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改革之必然。20多年来,高考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以考查议论文体为主,对考生的束缚较大,不利于考生的自由发挥和才华的展示。“话题作文”给每个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张扬个性、一展才华创设了自由飞翔的空间,因而受到师生的欢迎。二、“话题作文”之所以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并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固定下来,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答:高考作文命题的生命线,在于…  相似文献   

20.
芮瑞 《学语文》2005,(4):6-27,21
从1999年到2005年。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唯一的命题形式,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回顾这种命题形式的出现,命题者的“开放”初衷是非常明显的。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高考作文的主角是限定文题、文体的全命题作文和注重审题立意、讲究“引、议、联、结”的“供料作文”,它们因为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诸多限制。不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话题作文以其对种种限制的突破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也丰富了作文命题的形式。人们认为,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