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爱玲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是形成她悲剧意识的基础,同时时代也为她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和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然而,对她悲剧意识形成有更直接、更深远影响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张爱玲承传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文化人格和审美意识,表现出对普通人特别是乱世中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境遇与前景的忧虑与关怀,使她的文本呈现出一种苍凉的东方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一位自觉追求悲剧美的作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的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而且还揭示了这种人生悲剧性的根源。她的悲剧意识是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的,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与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她的小说打上了她的悲惨人生履历的烙印,常常以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和女性对爱情渴求的破灭作为表现内容,蕴含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情节往往在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悲剧性刻画中展开,极尽渲染了故事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孤独无力的生存状态,弥漫濡染到生命底蕴深处的荒凉的家园幻梦和浓厚的悲剧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描写,笔触直透人性深处,她笔下的女性往往是因特定的生存环境,在心理和生理的交困中挣扎、堕落,最终成为一个个悲剧的载体。张爱玲以苍凉的个人生命体验不露声色地讲述普通人的故事,籍以展示她充满孤独感、悲剧感的人生经历。本文通过对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的分析,及对其生活经历的分析,试图解读张爱玲生命中的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白先勇是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但其小说则有非常相同的悲剧意识内涵,即作为异化的人在被遗弃,被背离的境地中,不能重建自我完善的人格,而是人性的扭曲,人性裂度的加深,构筑出一种悲凉绝望意味更深的悲剧,张爱玲,白先勇的生命悲剧意识完全源于二人的相似的人生体验和所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及现代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谈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写尽了物欲诱惑下的人性沉沦 ,张爱玲在解剖了经济文明下金钱对人性的戕害和扭曲的同时 ,则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意识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深刻性在于展现了人性中情与理的冲突 ,张爱玲则既写了情在理的压抑下的跃动 ,又对情保持着超然冷峻的观照 ;曹雪芹的悲剧意识沉潜于闺阁琐事 ,凡俗人生 ,张爱玲既沿袭了曹雪芹选择闺阁琐事传达悲剧意识 ,并悟出了“生在这世上 ,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她观注和热爱一切的世俗 ,从中传达了她的苍凉无奈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和王安忆有着共同的悲剧感受,却又有着不一样的美学观点。王安忆是一个真正能理解张爱玲作品中悲剧意识的人,知道张爱玲笔下的新奇和喜悦,是有着挣扎和痛楚作原由的,有着一个大虚无的世界观做无底之底。张爱玲和王安忆的悲剧意识都无关于时代,只是一种对人生根本境况既清醒又迷惘的认识。张爱玲是“参差对照”和“不要彻底”的美学原则,而王安忆是要追问到底,要“过去看看”,即使那边是虚无。  相似文献   

8.
钟菱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2):154-156,162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张爱玲小说的悲剧大多是凡人悲剧,而非英雄悲剧。二、注重表现主人公身上的欲望即物欲、情欲是张爱玲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三、善于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强调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四、善于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烘托悲剧色彩。张爱玲创作悲剧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跟她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二是跟她自身不幸的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9.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篇极有影响的中篇小说。在《金锁记》中我们看到了张爱玲创作所独有的悲剧意识。无论从她自身的原因还是从作品的取材及写作特征来看,张爱玲式的“苍凉感”始终笼罩着她的作品。张爱玲将一种从乱世中悟出的人生体验变成了一种女性敏锐的艺术直觉,叙写了一个个悲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悲凉图景”。“苍凉的意蕴”是张爱玲对人生、人性和文化底子的概括,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浮华背后的苍凉意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意蕴和精心安插的细节描写。本文从解读张爱玲的作品出发,深入探析其作品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对人生"荒凉"的感悟自然带上了她与生俱来的性别体验,当我们重新审视张爱玲作品中的婚姻观时,在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后面有的只是一份冷酷的现实和残酷的清醒.  相似文献   

13.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欣赏性。作品中的人物深刻揭示了因人性扭曲给自己、他人带来的苦痛,作品不仅体现了张爱玲独特的创作风格,更体现她对于人生、人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从《传奇》看张爱玲的心灵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那“沧桑看惯”的写作姿态,她那透过繁华喧嚣俯临人生苍凉底蕴的悲悯眼光,甚至对琐屑快乐、浮华欢喜背后透骨的凄凉的清醒认识,无不带有心灵的、精神的形而上性质。这也正是张爱玲比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甚至比鲁迅更为独特的地方,因为她开辟的是文学本身的道路。然而张爱玲的心灵世界也存在局限,那就是她在洞见人生的悲剧性处境之后,不是向更高的精神层面开拓,而是选择了妥协的后退,精神探求上的妥协退让必然导致琐碎情调的泛滥,张爱玲正是在这里折断了自己原来可以继续向上攀升的天才的羽翮。  相似文献   

15.
时间和空间是小说叙事的重要元素,作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背后隐着其特定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趣味。张爱玲对时空的幻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与关注,她不仅在小说中尽抒生命流逝、世事乱离之感,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时空变换机制描摹现实人生,表达苍凉的况味,时空在其小说文体中显示出审美与叙事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张爱玲小说的悲观苍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认为,张爱玲小说悲观苍凉的基调源自其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是中西两种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创造性地把电影化技巧不着斧痕地化用进她的小说 ,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浓郁的视像性和表现力 ,使她的小说的艺术层次与思想内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创作中的没落贵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 ,在被历史有意回避了近四十年的张爱玲及其作品 ,再一次得到读者的青睐和学者的肯定。对张爱玲的研究 ,台港先行一步 ,大陆业已渐趋深入。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为了更进一步阐释张爱玲创作中主体性特征的重要层面 ,笔者着重探讨了作家意识形态当中 ,作为中国最后一代贵族后裔 ,张爱玲的没落贵族意识形成的客观原因、在文学创作中的贯穿以及在作品中人物心态上的指向性渗透 ,以期从一个侧面 ,揭示出张爱玲创作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