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孩子气是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孩子气质在言行方面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气”,似乎这是毋须讨论的。因为连成人都是“风格即人”,何况不会装腔作势的孩子。可是细一想,独生子女身上的个性、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3.
是孩子就该有“孩子气”。幼稚天真的“孩子气”有时让人哑然失笑。有一次。我(?)岁的女儿以“还没有治好洋娃娃的病”为由,抽泣着不肯离开客人家,坚持要继续履行她当“医生”的职责;还有一次,她为布娃娃擦香,竟然把一瓶“夏士莲”用去大半,可怜布娃娃“体无完肤”。凡此种种,令人哭笑不得。“孩子气”是孩子年龄心理特征的反映。3~6岁的幼儿天性好动,好摹仿,有着旺盛的求知欲,什么都想亲自看看、摸摸、做做。可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及认识能力却很有限,于是,“孩子气”的种种表现便从这对矛盾中派生出来。对“孩子气”,我认为,做父母的一要关心理解,  相似文献   

4.
读者心声     
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开了《课外阅读》,没想到你一下子就走进了我的心灵,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我曾经为如何指导孩子面对社会而困惑:教她向善,怕她对付不了“大野狼”;教她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又怕扼杀她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放学回家,路经一铁路爬坡处,看见一学生家长用自行车推着孩子艰难地望上爬着,而孩子却做在车前梁上悠闲自得。看得出是爷爷接放学的小孙女回家。望着老人那吃力的脚步,我快步向前帮他推车,并问他:“大爷,你何不让孩子先下来,等爬过坡再推他呢?”老人微微一笑说:“这不,大热天的,我是怕孩子吃不消啊!”显然,老人爱孩子是属于那种“含在嘴里怕化了”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怕洗脸,往往洗脸时啼哭不休,面对这种无药可治的“赖脸病”,我很棘手。骗吧,不灵;打吧,不行。于是,我找来了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杂志阅读,找出了幼儿“赖脸”(怕洗脸)的原因:一是洗脸水热度不适,二是旧毛巾粗糙,小孩皮肤细嫩,感觉疼痛,再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我找妈妈     
我独自一人在灯下看书,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我拿起话筒“喂”了好几声,那边传来一个怯生的声音:“你是妈妈吗?我找妈妈!”一个女孩的声音,稚嫩而低婉。“你找谁呀?”也许是受了那声音的感染,也许是怕惊吓了那端的孩子,我用极轻极细的声音问道。“我找妈妈,你是妈妈吗?”声音极为倔强,充满一种渴望,还有几分凄凉。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正在寻找母亲的孩子。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安安呀!”显然,孩子有些迫不急待了,怕我挂断电话,声音也大起来了。“安安,你在哪儿呢?”我以母亲的情怀问道。电话那头“哇”的一声,女孩放声痛哭…  相似文献   

8.
我到枫叶之国——加拿大探亲时,儿子怕我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老办法来对待孙子,便事先对我说:“加拿大人认为孩子是世界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家庭社会皆以孩子为中心,向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心。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培养孩子的个性,没有人训、吼和打骂孩子。”  相似文献   

9.
下课了,格格小朋友走到我身边,悄悄地对我说:“老师,现在我有点不喜欢你了。”我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不喜欢我了呢?”孩子很为难地说:“老师,我不敢说。”“为什么?”“怕你伤心!”听着孩子这番坦诚而稚嫩的话,使我不忍心再追问下去。  相似文献   

10.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11.
有些家长怕孩子作业分数低,怕作业写得不好老师批评孩子,于是就亲自出马,帮孩子抄字头,帮孩子默写,帮孩子计算,甚至亲自替孩子做作业。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家长总当孩子学习的“拐棍”,没有这个“拐棍”孩子就不会“走路”了。一个孩子写作文,对妈妈说:“这作文真难,您替我写吧!”妈妈说:“不行,作文得自己写”,孩子说:“那您说着我写”,妈妈妥协  相似文献   

12.
我披着曙光在园门口迎接孩子们。小张远远望见我,跳下车和奶奶打个手势就跑过来:“老师,今天我自己穿的鞋。”我顺手抚摸一下他的头,伸出大拇指:“哇塞,你真了不起!”小张心理得到了满足,一蹦一跳地跑进了教室。看着小张的背影,我想:这孩子变化真大。看刚入园那会儿,谁会相信他有今天的活泼可爱?无怪乎人们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那时他由爷爷、奶奶抬着送来,像只受惊的小鹿躲在奶奶身后,怎么也不肯见人。原来他还未满周岁就失去了爸爸,继而妈妈又改嫁而去。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命苦,平时疼爱有加,那真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相似文献   

13.
超短新闻     
2006年度“中国少儿海尔科技奖”评选巾,评委更青睐充满“孩子气”的发明创造和讲演。要展示的是孩子的智慧而不是家长和辅导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別人家都是孩子怕妈妈,可我们家却是妈妈“怕”孩子。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我慢慢给你讲。  相似文献   

15.
“我在哪个老师面前都紧张,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有点怕老师,跟老师说话时不敢抬头。”面对这样的孩子,心理咨询师一步步发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怕被遗弃孩子最担心的,是怕得不到慈爱和被父母遗弃。父母千万不要用遗弃来吓唬孩子,不管是在开玩笑,还是在发怒的时候。比如,人们常常无意中在街上或商店里听到母亲对不听话的孩子大吼大嚷:“你要是不马上跟我走的话,我就把你扔在这儿!”这样讲,会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害怕遗弃之感,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为此,当孩子不听话而使你无法容忍时,你最好是  相似文献   

17.
米米特别喜欢看《天线宝宝》,可这孩子的视力不好,我们总是限制他看电视的时间。那天我们买菜回来,看这孩子急急忙忙地关了电视,慌慌张张地跑出来。我问他:“米米,你是不是看电视了?”米米红着小脸说:“没有,没有,妈妈,我没有看电视,我刚才在房间里玩呢。”孩子心里话我也想跟妈妈说实话,可是怕说了实话妈妈会骂我,反正妈妈不知道,难得骗妈妈一次也没关系的吧!专家告诉您幼儿说谎常常是由于认识水平有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而不自觉地采用的心理自卫方式,所以,父母积极加强孩子实话实说的修养,实际上也是提高孩子认识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生:我爱“幼稚”我怕谁学生应该尽快“长大”辅导员:根源在于家长对儿女“过保护”心理医生:2001年大学新生入学不久,老师们就发现,这群年轻人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另类”。他们奉行“十八九岁叼奶嘴,二十几岁看漫画”;自以为成熟,却让父母到学校送吃、送穿、洗衣服。古训有云:少年老成方能成就大器。而如今的大学生却为什么越发“孩子气”了呢?我爱“幼稚”我怕谁除了漫画书之外,广告专业的小程对绒毛玩具、卡通T恤几乎无所不爱,而且她还是个遥控车迷,经常在学校里拿着控制板操纵心爱的遥控车。说起这些让大人们觉得很…  相似文献   

19.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这恐怕是大多数中国家长的心理。孩子就是整个家庭的中心,是全家人的“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街上哪家玩具店的门口,又有几个孩子被“吸”住了,任家长怎么拉也拉不走。若是再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没准那些心软的家长们就忙不迭掏钱包了。但没过两天,不定他们又会被孩子拉到另一家店里……  相似文献   

20.
《早期教育》今年第一期发表了两篇短文及“编者的话”,随后陆续刊登了十余位读者的文章,就“孩子气”展开了热烈讨论。限于版面,有机会说话的读者不多,但刊出的十余篇短文均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透视“孩子气”,使讨论有声有色有内容,相信能代表广大读者的心声。“是孩子,就该有孩子气”,这是一个命题,更是一声呼喊。十余位作者虽然对“孩于气”有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