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利红 《辅导员》2013,(Z2):136+87
音乐课程改革以来,在许多新观念、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深的思考:音乐课的自然本色到底是什么?新课标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及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综合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音乐课的本质是音乐性。明白了音乐课的内涵和真谛,我想我们就可以掠去表面的浮华,让音乐课返璞归真。通过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总结了音乐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又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想像力,还能增加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知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略的见解与做法。  相似文献   

3.
邱爱勤 《快乐阅读》2011,(26):171-172
音乐属于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而音乐又是流动的,基本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初中音乐课堂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多姿多彩的音乐世界里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充分利用和挖掘音乐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是着眼于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想象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传富 《快乐阅读》2013,(21):36-37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让学生所接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教学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一名音乐课教师,要全面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基本技巧,还要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上多下功夫。一、要考虑不同学生在音乐感受能力上的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因人而异我们知道,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一般来讲,文化素质高低和音乐知识的多少与音乐  相似文献   

5.
杨小康 《考试周刊》2014,(58):172-173
追求高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永恒话题,音乐课堂上,老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教学、拓展学生音乐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的火花,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曾强 《考试周刊》2012,(91):158-159
技师学院开设音乐课(音乐欣赏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拓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技师学院开设音乐课(音乐欣赏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为了通过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技师学院音乐教师从事音乐审美教育,是广大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关的领路人,他们的素质能力将决定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文章从分析目前技师学院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尝试性地浅论技师学院音乐教师在具备一般音乐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的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海强 《考试周刊》2010,(15):234-235
音乐课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其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为今后能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学能力是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认为,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进行:切合实际地精选教材,是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教学能力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音乐教学基本技能的具备是取得成效的桥梁: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是音乐教学能力形成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胡静 《陕西教育》2003,(11):35-35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音乐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运用音乐活动进行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音乐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课程标准》认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小学音乐课的音乐活动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音乐游戏体态律动、歌唱表演,即兴伴奏等。下面我就音乐课中的活动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江苏省"提升教学能力构建有效课堂"的培训活动,聆听了两节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的音乐课。听后,老师们都啧啧称赞,不管是从大的教学环节还是小的教学细节来看,执教者都掌控得得心应手,确实是两堂优质音乐课。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怎样的音乐课算是一节优质课?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支撑优质课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基础是什么?音乐优质课应该‘优’在哪里?"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以审美为核心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小学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在于通过欣赏音乐,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把真、善、美的价值标准渗透到学生的整体素质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学习中,识谱能力是打开音乐宝库的第一把金钥匙。笔者认为学校音乐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大面积的提高学生识谱水平更难。  相似文献   

12.
<正> 首先,教师要具备音乐教育新观念。音乐课在中小学的课程表及教师学生的理解中,被看作唱歌课,那么音乐课与唱歌课是否可以对等?实际上,音乐课不仅包括唱歌教学,还包含着音乐知识教学、音乐欣赏教学、视唱节奏能力的培养。而那些陈旧的观念大大缩减了音乐课的内容,学生缺乏其他各方面音乐技能的培养。要树立起音乐新观念,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多年的音乐教学来看,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将多媒体合理、灵活运用到音乐课的教学中,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以特殊的表现手法,更好地、真正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4.
苗飞 《教师》2013,(11):71-71
音乐综合教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然而,当观看完一幕幕热闹非凡的公开课后,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是音乐课吗?这是不是偏离了新课程的轨道?那么,我们应如何找回迷失的音乐课,在我们的音乐课中做到以音乐为本呢?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音乐知识,以兴趣带动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意义。然而当今的音乐课,虽然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的应试教学,但常常脱离现实生活。在音乐课中,我们认为应通过生活化的音乐活动,了解生命的艺术,体验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实现用音乐美化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在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时代,小学音乐课改积极探索从音乐知识教育向音乐梦想培育的提升。以小学音乐课堂为阵地,通过音乐基础知识教学、音乐创作能力培养与音乐欣赏习惯培养,达成音乐灵动音符运用与音乐梦想放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世间最美的声音。音乐家为了美而创作音乐,中小学为了美而开设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应当是生机盎然、浪漫而富有魅力的。她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从而“培养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握音乐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主体,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笔者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中学音乐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音乐课改教学的一些课例,谈谈中学音乐课对学生5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音乐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是主要的内容"。通过唱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智力(特别是形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从听觉感性入手,融知识、技能和音乐形象于一体,强调感性知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