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小学校训内容雷同化、口号化,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等现象相当严重,流于一般而缺乏个性、流于形式而缺乏灵魂。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的缺失。校训是基于学校文化传统的办学理念与应然的价值追求。作为学校文化符号,校训应是学校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作为学校精神追求,校训应是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学校办学目标,校训应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学校座右铭,校训应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也体现出一种独有的校园精神,它让学校的师生凝聚起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念,遵循相同的行为准则。本文试图提出了三条途径来引领学校文化的建设:一是讨论制定独特的校训;二是利用校训来统筹规划;三是利用校训来深入实践。  相似文献   

3.
方健华 《中国德育》2012,(12):20-23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传统,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练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价值取向与精神规范传统的时代创化。了解校训,就可以触摸学校的灵魂和传统特质;解读校训,就是打开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校训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本文从校训的出处、大学的类型、中西方大学等三个方面比较大学校训的特点,反思校训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制定出更有文化气息的校训,发挥校训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12,(Z1):30-31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贯穿在学校全体成员与每项活动中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象征。《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因此,校训不仅反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而且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各种集体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校训体现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也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点、历史积淀和价值追求等办学思想的核心,它不仅具有训育和教化功能,而且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独特文化作用。丰富"行以至诚"校训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校训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不断地创新,以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去育人。静态和动态是校训文化意义的两种存在形式。从静态的意义来看。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学  相似文献   

6.
校训训了谁     
《中国德育》2012,(12):5-8
文化育人是德育的重要方式,校训是文化育人的有效载体。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凝聚着科学的教育思想,象征着理想的育人目标,彰显着个性的办学特色,饱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校训,有的高悬在楼宇之顶,有的镌刻在墙壁之上,有的印制在画册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在学校文化所包含的庞大体系中,校训作为理念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其必不可少的灵魂和重要载体。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于校训,无论是在认识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学校的校训,常常流于形式,或出现简单雷同的现象,甚至发生异化,偏离教育本质。因此,师生不记得校训为何,不知道校训的内涵,更不知校训设立的意义与价值,就成了一种必然。这样的校训对于师生而言,只是一些读后便被遗忘的文字,遑论发挥精神引领作用了。这是"校训之殇"啊!  相似文献   

8.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校训是学校灵魂的物化结果;一个学校的校训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时代特征,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并且具有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0.
师范校训是一种赋予师范学校以生命、品格与范型并深刻体现其办学旨归、治学传统、文化底蕴、、团体精神、社会责任和学校个性化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浓缩与办学理念的凝练与沉淀;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与灵魂的具体化;作为一种办学目标,校训是师生共同愿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种"座右铭",校训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规范与价值取向.因此,了解师范校训,就可以触摸其核心的灵魂和特质;解读师范校训,就是打开师范学校办学理念与传统特色研究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学校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学校品牌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学校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学校文化,因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文章从校训--学校精神文化之核心、学校制度与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侯梦梦 《文教资料》2014,(18):53-54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代表了一个学校的道德追求,同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较之西方大学,我国大学校训中蕴涵特有的大学理念与文化底蕴,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追求真理的色彩不浓。纵观西方历史文化长河,西方大学校训总是与文化思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希望对更好地了解西方高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金绅 《教育导刊》2014,(8):46-48
校训高度体现学校基本的文化价值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促进个体进步的灵魂和精髓。但在校训执行中,存在校训存续难,印记传承断层;校训空泛化,形式主义严重;校训政治化,缺乏人文情怀等问题。因此,精致调适校训的理路,深度追问校训的价值功能,自主建构心中“最美的校训”,是校训回归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学校训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表现,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中外经典大学校训具备古典性、稳定性、时代性和特色性等四个特点,当前高校校训存在用词雷同、内容空洞等问题。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应是大学校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校存在校训雷同现象。对此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必将弱化校训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进而使学校发展失去根基。校训建设须因校制宜,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积淀文化底蕴,张扬个性特质。校长应把校训建设、创新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件大事,坚持在更新办学理念、弘扬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色中.着力形成体现办学宗旨、时代要求、学校灵魂的人文化、个性化的校训。  相似文献   

16.
何哲慧 《上海教育》2010,(12):53-53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集聚,是学校的行动纲领与指针。我们把“文化起航”作为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并以“明德·厚学”校训为核心,创生学校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7.
校训是一所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反思和认同,是对学校教育理念、治学风格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为学校的发展定基调、指方向、拓思路、树形象。社会的剧烈转型要求不断强化大学校训的育人功能,本文基于大学校训育人功能的发挥现状,指出校训理念设计要突出文化底蕴,再稳定的求发展;理念践行重在以人为本,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校训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简洁形象地表达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学校特色和精神风貌。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的校训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校训.可以直接触摸到该校最核心的灵魂和特质。校训文化建设可以从其特性着手.把握中职学校校训文化现状.并从入人心、重德行、精技能、促特色四个方面循序渐进.使中职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校训是学校特殊精神和个性文化的高度凝炼,它依存于学校的发展而又作用于学校的发展.文章结合校训的功能及作用,通过对浙江工贸学院校训"大气致远,精工诚贸"的诠释,全面分析了学校精神的内涵以及校风建设中教风、学风、政风与校训的关系、责任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校长的治校理念,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