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的"下"有动词、趋向动词的用法,但没有进一步虚化为体貌助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的"下"可以作动词、趋向动词,也可以是表示"完成—已成事实"意义的体貌助词。  相似文献   

2.
"焉"在上古有相当于"之"和"于+x"(x为代词)两种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焉"字作补语、状语时需要一个特别的介词的引入,这个介词可位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作补语。因此,代"焉"的"于+x"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3.
马晓娜 《学语文》2003,(1):43-43,11
“不一定”和“说不定”这两个短语,都表示不能确定,用于对某种事实发生或存在的可能性的推测。例如: (1)能不能通过考试,还不一定。 (2)能不能通过考试,还说不定。 (3)明天说不定会下雪。 (4)明天不一定会下雪。二者在语义上的差异表现在: (一)当二者后面是动词的肯定形式时,“不一  相似文献   

4.
<正>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的使用率是比较高的。它们是比较特殊的一对词。音同义近,有时还可通用。正因为如此,有人不能正确地使用"作"与"做"。下面,我们谈一谈这两个词的异同和使用规律。"作"与"做"的共同点是:同音,都可以作动词使用,均表示从事某种活动。两词常常通用,例如,"做(作)诗""做(作)文章""叫做(作)"。但是,像"作诗""作文章""叫作"未免有点不尽其意。  相似文献   

5.
一、too,also,either 1.also和too都作副词,可以通用,都用于肯定句中,一般不用于否定句。但also比too用法正式,一般紧靠动词(多在动词之前,或be动词、助动词及情态动词之后);too语气较轻,常用于口语,一般放在句末,用逗号与句子其它部分隔开;在非正式英语中,too前的逗号可以省略。too也可以作插入语,放在句子中间。例如:  相似文献   

6.
时下,在汉语中正流行着三个十分时髦的词语,即“酷”、“秀”和“吧”,它们频频出现于人们的口语之中。那么,你想了解它们的“家底”吗? “酷”是英语cool的汉语音译。Cool可作形容词,表示“凉爽的”;也可以作动词,表示“使冷却,变冷”;有时也可以用作名词,如thecool就是指“凉爽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王琳 《黑河学院学报》2023,(7):113-115+129
当“一量名”位于动词后作宾语,量词作名词的定语时,“一”有时可作省略,有时又必须保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从量词隐含数量“一”的语义特征、语言的省力原则、距离相似性分析宾语位置“一量名”结构中数词“一”的省略和保留问题,探讨宾位“一量名”结构省略“一”的条件和省略后“一量名”结构语义重点和语体风格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教学背景下的同义词辨析应当遵循简单、实用、易操作的基本原则。以"关于"和"对于"的辨析为例,我们发现内容和形式是辨析二者的两个简明高效的原则。内容上,"关于"常和"情况"搭配,"对于"常和"态度"搭配;形式上,"关于"可用于谓语动词之后和绝大部分的标题,"对于"可用于主语之后(作状语)、"对于……来说"句式和"……对于……的贡献/影响"这一标题格式。  相似文献   

9.
like是初中英语中十分重要的常用词,like的用法很多,可以作介词,表示"像";也可以作动词,表示"喜欢"。下面我们着重看一下它作动词"喜欢"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玲 《中国语文》2012,(5):437-446,480
"说"和"是"分别是言说动词和判断动词,二者添加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例不断增加,有时可以任意替换而不影响语义表达,甚至还出现了同时附缀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法,这使得二者原有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中和。学界一直将"说"和"是"与连词等的组合作为独立现象进行考察。然而,"说"和"是"与关联成分的组合在很多情况下既是对立又是中和的,孤立的考察显然难以揭示这种附缀现象的本质特点。本文考察"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的参差局面,探讨二者对所附缀关联词语功能的影响,分析二者对立与中和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11.
杨洪艳 《考试周刊》2012,(39):13-14
Langacker认知语法体系中的“发展动力模式”,“参照点”和认知构式理论等理论可以用于对情态动词“要”的解释。“要”既可做根情态,又可做认识情态。情态动词包含的描述场可以由其后的主动词具体化。“要”作为表达义务的根情态.可以与其他根情态连用。“要”所表达的否定概念通过“不”和”“没”实现:“不”可否定情态本身或者其后表达的行为或事件.否定主动词所表达的未来的行为或事件;“没”不能对情态本身做出否定,只能对情态其后主动词所表达的已发生行为或者事件否定。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晋语中的动态助词“得”,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可用于动词后表示进行态和持续态,亦可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性状的持续。二者的分布情况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中南部地区口语中的程度副词,除了“很”、“非常”外,“少”也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四川话口语中的“少”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的副词,不可用于比较;“少”和形容词组合后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补语或定语,但不能作状语;“少”可以用在一部分助动词或动词短语前,表示程度深;“少”没有否定结构;不能直接作补语;只能用于表示已然的主观意向中;“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到"的词性可以是动词、介词、形容词,动词"到"与介词"到"同形。在"V+到+NP"结构中,"到"的词性各有说辞。通过分析比较前人的各种观点,并根据词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得出"到"字词类归属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5.
江西南昌话中有一个用法非常活跃的"拿",它可以作动词、介词、连词。做动词时有"持拿"、"拿取"、"给予"、"让"等意义;作介词时可表处置。南昌话表处置意义的"拿"字句对应于普通话的处置式"把"字句,但仍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7.
姚文 《现代语文》2015,(4):77-79
"看看"是宋元时期一个非常典型的重叠动词,从唐代产生以后一直沿用至今,其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均发生了变化。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代表短时体重叠动词的形成过程。本文试图从语法史的角度对其发展变化进行描写、分析和比较,以了解重叠动词"看看"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上古汉语“之”和“其”有明确的分工,但有时又可以相互借用。本文详细考察了“之”用为“其”作定语时的分布情况、兴衰变化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词缀化的最终完成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从自身系动词的用法中发展而来的。受当时双音化趋势的影响,"为"逐渐与前面作状语的单音词粘合在一起,由此开始了它词缀化的历程。之后随着"单音节词+为+VP"形式的出现,"为"的系动词意义开始消失,最终降格定型为一个只有语法意义的词缀。在类推的作用下,"为"的构词能力进一步增强,以其作为词缀的双音节副词在中古时期开始不断产生。  相似文献   

20.
情态研究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视角,"必须"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态动词,探究其情态特征可以从情态意义、情态目标角度出发,并以"必须"为切入点研究"必须A才B"句式的情态特点,"才B"分句中情态动词的出现情况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