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对中国及世界教育思想均有深远影响。本文在近年来国内有关《学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就教学论和教师论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批判吸取关于启发教学和尊师重教方面的进步思想。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礼记》中的《学记》一篇体现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教育学史上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学记》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入世主题,它本身透露出浓厚的入世精神,对后来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学记》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教育文化有着开创之功,对于完善文化整合中的当代中国教育有着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记》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其教育思想尤其珍贵。它所阐述的教育目的论、教育管理论、教育原则论以及师生关系论等对于现代教育发展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本文论述了《学记》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学论教是经学时代《学记》文本注疏的总体特征,由学至本是中国古代学者对《学记》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在经学时代向学科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学者们通过中体西用范式来表达对现代学术的文化认同,《学记臆解》就是国人依托传统学术对现代教育学的自我应答。国人在翻译和介绍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类译著的过程之中,拉开了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自身建设的序幕。《学记考释》就是借鉴赫尔巴特的教育范式,从《学记》之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心理学三个部分,来解读《学记》的教育思想体系。《学记今译》和《〈学记〉译述》《〈学记〉批注》《学记评注》等著作,可以被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缩影。教育史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关系的关注,使得我们必须围绕中国教育思想史的基本问题,基于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连接和转换的研究路径,来重新思索经学化和学科化视域下的《学记》研究范式,以期在实现教育史学和教育学史辩证统一的基础之上,达到对《学记》教育思想体系的历史的逻辑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晓春 《山东教育》2011,(Z2):46-47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3世纪。《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出版的《教育学》甚多,包括列入普通高等师范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教育学基础》、《当代教育学》等,认真研读后就会发现,它们的内容虽然有大同小异之别,但本质上是近代西方和前苏联教育理论的综合产物,很难称它们为“原创性”作。如果要论原创性的《教育学》或叫做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的《教育学》,那只有是黎世法教授所的《异步教育学》(新华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教育学雏形”的《学记》,迄今为止研究成果颇多,范围广、层次深。《学记》对于教师从业标准、授业技巧、乐业途径都进行了全面探讨,它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奕姣 《文教资料》2007,(12):151-153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它对教学的论述最为充分,教与学都离不开教师,《学记》中的教师扮演着尊者、学问家、引导者、研究者、学习者这些角色。  相似文献   

9.
《学记》是我国 ,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本教育学专著。它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学制度和教育思想。虽然全文篇幅短小 ,但它却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际 ,从教育作用到教育目的 ,从教育制度到教育内容 ,从教学原则到教学方法 ,从教师到学生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记述。《学记》中的许多思想 ,见解精辟 ,符合教育规律 ,其中许多教育观点 ,即便时隔两千多年 ,仍对当今教育有其独特的启示和参考价值。一、《学记》中的成功教学之“法”《学记》认为 :教学是有“法”可依的 ,教学的成功抑或失败 ,完全取决于教学是否依“法”行事。这…  相似文献   

10.
《新教育(海南)》2005,(9):47-47
中国在世界文化史上有很多世界之最,其中,《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论文。《学记》成书要晚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但《理想国》的主旨是讨论如何治国之类的国家大事,教育是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被论述的。《学记》则是从教育的角度论述教育,因此严肃的论著都要在这个“世界之最”上加上限定词: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的著作。也有人称它为“教育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
《学记》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许多教育思想历久弥新,特别是其中的主体教学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学记》的教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记》是《礼记》中的第十八篇.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的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论及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但是,《学记》的突出贡献则在它所提出的有关教学的思想。比如:启发诱导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师生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我—你"关系、平等对话式关系、共同探讨互惠式关系、和谐融洽的关系,与《学记》所体现的师生观相暗合。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去探讨《学记》中的师生观,为当代师生关系的定位与构建研究提供更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东晋佛学与玄学的发展而言,支道林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他综贯内典外书,援庄入释,又引佛入道,不仅创立了即色宗,而且领袖玄谈。本文拟以《世说新语》所载支公事迹,对其玄、佛之思想及魏晋之社会风气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以天主教及西方科学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天学”在中国的广为传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士大夫的积极推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利玛窦对天主教进行了儒学化的包装,这为士大夫最终接纳“天学”扫清了障碍。急于挽救晚明危局的士大夫视“天学”为济世良方,对“天学”的传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的积极推动成为“天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动力,对“天学”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易代以后,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士大夫阶层对“天学”的热情逐渐消退,“天学”在社会上的影响亦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学记》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价值,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理念。深刻认识《学记》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不仅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我国古代的教育遗产,也能给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贺玚《礼记新义疏》是南朝时期影响较大的一部《礼记》注本。从今存佚文来看,该书涉及名物训诂、经文诠释、郑注申发、礼制解说等诸多方面。贺玚《礼记新义疏》以郑学为宗,多对郑注加以补充或发挥,但亦颇重创新,提出不少新说。因受玄学影响,该书颇重义理,常以性情来说礼。贺玚《礼记新义疏》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自唐代以降,诸家《礼记》著述对其征引颇多。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先生特别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他认为基础理论是创新的指南针,学习基础理论要抓住核心,提纲挈领地掌握。钱先生强调,基础理论课教学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要与专业和工程实际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要请名家来上基础课。  相似文献   

19.
详细分析清代前期学家和学如钱谦益、王夫之、王士祯、赵执信、厉鹗、纪昀、杭世骏、薛雪、沈德潜、袁枚、翁方纲以及康熙、乾隆等对司空图及《诗品》的论述和评价,可发现他们都肯定《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所作。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在没有确凿语气的情况下武断地否定司空图的作权,是不慎重、不严肃的。  相似文献   

20.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