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实施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将古老而崭新的"和谐教育"的理念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班级管理指导思想,认识和把握和谐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质。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追求班级和谐和发展的共同提升。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高校在培养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培养和谐的人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文化育人的理念、和谐教育的理念这"三大理念",努力夯实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这"两个建设",切实提升理想信念意识、思想道德意识、心理健康意识这"三种意识",全面统筹"3+2+3"的协调发展,努力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奥林匹克新理念——"人文奥运"以及"和谐世界、和谐奥运"等,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为基础,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从传统到现代的成果。它从关注人、热爱人、尊重人的角度,提出了"全民奥运、全民健身的战略,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重大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击壤,作为中国体育游戏形成的本源,在深层次上与人文奥运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它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诠释了北京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中国体育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刘霞 《考试周刊》2012,(34):94-94
本文分析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可以促使学生的"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及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孙吴县第三小学现有学生1310人,教学班24个,教师82人。学校坚持"主动学习,和谐竞进"的校训,秉承"培养主体品质,促进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教学管理为主线,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全校教职工团结协作,促进了学校和谐、持续、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将积极心理的理念运用于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培育积极品质,有利于促使每一名师生乐观向上、快乐发展,有利于建设幸福和谐的学校文化,使学校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指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近几年,我校立足实际,选择"和谐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以学生家长需求确定学校特色 我校地处农村,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农村初中。全乡经济水平较高,家长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相对较少,有的对孩子期望不高。提高区域人口整体素质,培养合格公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于是,学校本着"团结、合作、共赢"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和谐性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是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刘盛东 《文教资料》2011,(19):125-126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三个层面。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宝贵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打造"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学校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最优质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办"优质特色,社区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赵军 《文教资料》2011,(8):42-44
语文教育应体现出双重关怀: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使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同社会和谐共生的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育和谐的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个性,"德"与"育"应和谐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培养和谐个性服务,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能和谐共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市浦光中学以"让师生在关爱中成长,让学校在和谐中发展"作为办学理念,通过开展和谐"导学"的教学研究,为"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该校建校11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走访了该校,将其和谐"导学"的经验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在学校管理中,以被管理者为主体,重视人的存在与价值、情感与沟通,关注人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人的独立性、创造性。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潜能和智慧,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获得发展。一、浓厚的校园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5.
闫梅 《宁夏教育》2011,(9):21-23
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小学在办学实践中,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探索和实施学校文化育人理念,让学校文化引领师生发展,发挥师生自身生命的最佳潜能,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目标追求,用智慧追求高品质的学校生活。一、文化育人的理念: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教育工作首先要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立足于人的发展需求,使每一个人都能按照所设定的目标学习、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时刻展示最好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沐浴着均衡教育的阳光雨露,江苏张家港市又将教育视野投向了美丽学校建设。东莱小学作为经开区(杨舍镇)的一所农村小学,正面临着学校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的重要抉择,建设符合东莱特色的美丽学校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趁势而上、顺势而为,将校训"抱诚守真"视作文化引领,"开启七色之旅,培育美丽学生"的脚步正悄然迈出。  相似文献   

17.
余旭辉 《教师》2012,(1):33-34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龙珠中学(以下简称"龙珠中学")把创建"多样、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学校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把"顺性达情,和谐发展"作为校训。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在竞争和创造中成长。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天赋和潜能。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城市绿地系统有助于净化人的心灵,培植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当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发展滞后、人文关怀欠缺、资源浪费等问题,根源在于未能将和谐价值理念融入到城市绿地系统的实际建设中。鉴于此,只有通过增强和谐价值观的践行意识、搭建绿化植物群落性中和谐的布局、培育绿化的地域文化特色等措施,才能建设良好的绿地生态系统、创建和谐宜居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教学质量,而德育的构建完善了教学环节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将"育人"与"育才"放在同等的高度和地位,全面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拓宽大学生的德育的途径,积极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和优化大学校园的德育环境,努力实现高校的德育的立体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以人为本是关键。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管"相长,刚柔并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使人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