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具有延续性,企业文化必须传承,也必须创新.文章强调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着力创新, 构建适应公司发展需求的企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需要在乡村充实乡贤文化,并将其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这对于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建设美好社会有重要意义。如今全国不少乡村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有着丰富的乡贤文化传承的好办法,但依旧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将在探讨乡村文化内涵与作用的同时,以安徽为例,深入探讨新时代乡贤文化的传承发展,并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价值,经历了千年传承与积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推动文化的繁荣进步,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该文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思考,既要坚守传统文化的根基,又要与时俱进,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寻找平衡和统一的路径,以确保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岚 《文化学刊》2024,(3):162-165
在当代社会,无论经济如何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不可抹消,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亦不容忽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发展,这使得现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持续进步。由此可见,现当代文学既是传统文化的自然延伸,也是其精神内涵的继承和拓展。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现当代文学是如何探索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在现当代文学的范畴内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满族农耕文化作为吉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给满族农耕文化带来了挑战。该研究旨在探讨满族农耕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促进其保护和发展。满族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及传统和文化的传承。现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农耕效率,但也带来环境问题。满族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融合现代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满族农耕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吉林省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方言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有人认为普通话的广泛使用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笔者认为方言对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不断萎缩和消亡,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被弱化。本文通过对方言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对抢救保护方言文化提出了应对方案,旨在谋求普通话的主体性和方言的多样性的平衡,让承载乡愁的方言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韩国人在推广韩国泡菜上所做的努力和坚持让我们意识到,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之争,其次从韩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发展中,当地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其文化发展程度,但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元素不断流失。在文创产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文创产品的文化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创产品进行地域文化的传承。本文对文创产品设计进行概述,阐述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特点,并研究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业内人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的传统文化是在城市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保留了一个城市中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全部成果。在山西省高平市,酒席文化的传承体现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高平市酒席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发掘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改革和发展的措施,深入挖掘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所赋予文化本身的重要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唐之斌 《文化学刊》2013,(3):115-121
本文在李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从文化视角来审视李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从李白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如何构建李白文化理论体系,进一步阐述了李白文化在旅游景观上的物质表现形态和教育是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并预测了李白文化研究未来发展的走向。为深入研究李白、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规划性要求。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因此传承和弘扬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要求,而且对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路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合适的宣传路径。旨在推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即"纳西语""东巴象形文字"和"东巴教",留下了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特别是长诗、经书、绘画和歌舞等等,形成了纳西族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对其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现代公民道德的萌芽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本文梳理了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中现代公民道德的思想萌芽,就其传承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现实对传承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梳理其现状的基础上,从音乐文化品牌的形成、产业发展、民众文化素养及音乐教育发展等方面阐释了其传承的积极意义,进而从理念创新、资源挖掘、领域拓宽及市场经济等方面探索了传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审视了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在企业文化发展中的多方面作用,强调了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工会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优势,详细说明了工会如何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增强员工凝聚力,并增强企业文化倡议的有效性。此外,还深入探讨了最大化工会在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侗族掌墨师,重点探讨了侗族工匠们在无图纸的情况下,直接收集并记录尺度信息的实尺营造方法,以及传承人对墨师文标识系统的应用和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该文强调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建造技艺与工匠信仰习俗相互融合的过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仪式蕴涵的隐喻意义,对传承和认同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期通过该文研究为侗族木构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深化侗族文化认识,丰富侗族文化内涵,推动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赵家石河村拥有较为完整的村落形态,其传统民居具有较强的地域典型性和较高的人文研究价值。通过分析民居的价值特色,以传统村落民居为主体探索保护模式,基于数字化保护原则,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搭建数字化旅游平台,平衡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效率,让村落文化能在利用中得到保护,在发展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7.
杨媛 《文化学刊》2012,(4):102-106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近年来侗族以其独特的歌唱形式和歌唱文化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享受。由此,侗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从大山登上了舞台,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个体,而是牵涉各种因素的文化共同体,关于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对它的保护、诠释和传承都将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势必关乎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经营和发展。本文拟贵州黔东南地区侗族为例,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侗族歌唱活动背后深层的文化功能.以期揭示侗族这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并试图勾勒出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和理想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然而,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要与新的时代条件相结合,做好其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非常重要。文章剖析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并探讨了推动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子。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本文将从重塑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立德树人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高度重视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雅树人”是新时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新途径。该文通过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的实例,探索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练出“雅”文化,并将其融入高职教育,构建“五雅并举”育人体系,旨在营造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文化环境,拓展育人时空维度,打造特色育人品牌,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