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余幕英 《传媒》2021,(16):48-50
湖南卫视的《路过零点》与日本NHK的《人生规划U-29》都属于以职业青年为题材的人物纪录片,以激励年轻人为主题,拥有较好口碑.本文从叙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对两部纪录片进行分析,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试图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创作策略,期望能为此类题材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卓 《今传媒》2024,(2):79-82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日益活跃,纪录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纪录片影像与美学视角,梳理了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创作叙事表达的成功方法,总结了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变化和艺术呈现特点,同时提出创作者应该继续以开放和新益求新的创作心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纪录片强大的传播优势,旨在为传承西藏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旭 《东南传播》2018,(5):94-97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从央视1980年版《丝绸之路》开始,一大批以丝路为话题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丝路热"正在成为汇聚世界目光的国际文化交流新风尚,涉及内容、关注角度丰富多样的丝路题材纪录片成为传播丝路文化、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创作历程、主题特征变迁以及纪录片在叙事环节当中的叙事视角、声画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探讨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国纪录片在创作题材、表现方式及传播理念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反映党的历史及大国情怀的主旋律纪录片成为年度热点。与此同时,新媒体冲击下传媒格局的变化对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微观叙事,多元素表达,国际视野,多渠道传播,展示了中国纪录片在不断追求艺术审美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纪录片产业化进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进发。  相似文献   

5.
杨文斌 《今传媒》2021,29(4):104-106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由此,以城市为核心的人文题材纪录片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以城市为记录载体,以人物为主要的记录对象,以人民生活为主要记录的形式,通过故事化的讲述方式,展现城市的开放与包容。本文主要从城市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以故事化的方式,从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叙事方式三个方面对城市人文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与创新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限制性叙事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视纪录片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其创作观念与形态的演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逐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单单从中国电视纪录片叙事视角的转变,不难看出其中折射出的社会文化思潮变化的脉络。叙事视角的选择是纪录片叙事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叙事视角多元化格局形成,作为对全知视角的一种反拨,限制性叙事视角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
日本广播电视台是日本颇具影响力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它的广播电视系统规模很大,在制作数量、质量、题材选择、投资数目、人力物力、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等方面闻名于电视界。日本NHK在纪录片方面的发展也源于国内激烈的同行竞争。通过对纪录片《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叙事结构、元素和原则多个方面的分析,透视NHK在边缘题材纪录片影像叙事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孙浩  叶小源 《东南传播》2021,(11):136-138
近年来,国产美食题材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作品的影响下,已经寻找到了新的叙事方式与传播模式.《早餐中国》《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舌尖上的重庆》等美食题材纪录片开始从地域特色、餐饮类型等方面分散发力,开启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新纪元.在当下"群雄割据"的美食题材纪录片中,一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纪录片《人生一串》从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以小众化另类视角阐释了我国美食纪录片的多样性.本文以地域空间的建构、多重维度的用户参与、工匠精神的体现三个方面,从怀旧的视角对纪录片《人生一串》的艺术表达与叙事特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赵星辰 《东南传播》2022,(1):124-126
党史题材纪录片不仅是承载党百年奋斗史的影像资料,更是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激发奋进力量、引导思想舆论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的增加,微纪录片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聚焦于近年来热播的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代表作,分别从叙述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通过纪录片建构、展现世界遗产如今的生命与活力,呈现多维视角的艺术观照与艺术真实,从而讲好有关世界遗产的“中国故事”是当下世界遗产题材纪录片创作面临的问题。本文以纪录片《瑰宝-文化自然遗产在福建》《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福建篇为例,简要分析这类纪录片的艺术表达和叙事技巧,关注其宏大叙事中的“微观照”,探索同类题材纪录片创作切入点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米洁  徐莹 《东南传播》2021,(6):135-137
战疫微纪录片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新型纪录片形式.从创作主体可分为官方、民间以及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形式.本文从拉热尔·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理论出发,从叙述者、叙事手法的层面对官方和民间两种战疫微纪录片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从创作主体的风格和叙事的视角、群像叙事手法以及叙事推进方面都有不同特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官方与民间融合创作的战疫微纪录片已成趋势,融合创作在视角和价值的层面上都更能凸显叙述内容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12.
赖黎捷 《新闻界》2006,(1):83-84
人类学题材在纪录片中被反复书写;表现与再现之争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难以定论。21世纪以来,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再度兴起现实空间与模拟空间双重时空叙事。这种叙事并非90年代中期搬演手法的重现,而是对长盛不衰的纪实风格的一种突破和超越。纪录片《斋姑娘》就是此类叙事的典  相似文献   

13.
武泽华 《青年记者》2021,(2):113-114
近年来,医疗题材纪录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不同的拍摄视角下,不同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在话语立场、情感态度、社会功用等方面的呈现都大不相同。本文认为,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创作拍摄视角逐渐多元、表现的主题更加广泛,但深层次拍摄视角的挖掘仍然匮乏,无法触及医疗问题表象下的核心弊病,难以用影像的力量表现并解决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4.
吴健 《传媒》2021,(6):53-55
融媒体时代,清晰地把握不同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特征,有助于提高其传播效果.目前国内纪录片的创作主要是针对院线、新媒体、电视进行投放,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2013年以来中国纪录电影、新媒体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包括谁在讲(角度),讲了何人、何事(内容),以及不同的叙事视角给观众带来的不同感受(效果),同时解释为什么这三者会使用不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5.
吕鹏 《现代视听》2012,(5):10-13
本文以《开放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为例,探讨了主旋律纪录片与观众接受、评析了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并对主旋律纪录片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虽然重大题材主旋律纪录片有其生存的特殊环境和行政资源,但从长远来看,也只有对主旋律纪录片进行包括叙事、结构、视角以及风格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和重构,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徐明 《东南传播》2010,(8):125-127
纪录片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有故事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影像叙事中有故事的纪录片,总会令人有无尽的回味。纪录片怎样用影像讲好故事,并非是画面优美、解说精练、结构严谨、叙事顺畅,更重要是选好题材、设好悬念和情节、用好细节等,这才是讲好故事基础,是能让观众愿意看你讲故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孟旭舒 《传媒》2016,(12):41-43
现实题材纪录片以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为使命,是纪录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题材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多元异质的媒体互动传播等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也引领着当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转型与升级,使得现实题材纪录片在选材方法、叙事策略和传播渠道上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温细鎚 《现代传播》2016,(4):109-112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修辞维度,各审美阶段的文献纪录片在创作观念、题材领域、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9.
武新宏 《当代传播》2008,(3):106-10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与审美价值的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呈现出纪实风格、内容题材、叙事手法的多元化形态,审美价值也表现出平民化、娱乐化、个性化的趋势.本文对纪录片创作风格所做的梳理及审美价值的思考,是为了使纪录片创作更加趋于理性和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