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格情境学习完了《分数的意义》,徐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一生:“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分数的意义。”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一生:“老师,我来说。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一生:“我来补充。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是用来表示单位‘1’平均分以后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还有谁来说?”一生:“我们还学到了单位‘1’的概念,知道了单位‘1’和自然数‘1’不同。”师:“还有吗?”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再没有举手的。师:“想想…  相似文献   

2.
徐静 《辅导员》2010,(3):17-18
最近,有同学跑来问我:“徐老师,有个词我不知道怎么写才正确。您说,是‘发奋图强’正确,还是‘发愤图强’正确?”  相似文献   

3.
最佳笑果     
“没含义” 我 们 刚 分 科不久,班上同学之间都不熟悉。语文老 师 给 我 们 讲 解鲁迅的 《祝福》,分析到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时,老师问:“作者描写祥林嫂的‘瘦’有什么含义?”说罢大声道:“没含义!”全班都傻眼,以为老师自问自答。原来老师是在喊一名叫“梅涵艺”的同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我的语文老师马Sir为人幽默,但为了以正师威却又总以洗衣板面孔示人,为了证明其搞笑品质,我近日搜罗证据如下:自习的时候。“滴滴滴……”“谁!”马Sir愤怒地挥动着拳头“已经第四次了!早就说过了,上课的时候不要发出这种声音!”同学们面面相觑,目光齐齐落在马Sir腰间。马Sir先是一愣,然后尴尬地笑了笑。“对不起,是我的。”语文课上马Sir曰:“‘吕’者,二口相对,古意是为‘吻’也。”举手。同学不解:“老师,请问如果照这么说,‘品’是什么意思啊?”马Sir木讷,沉默,思考。同学继续发难:“老师老师老师,还有‘吠’…  相似文献   

6.
把理讲过头     
那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尽力地想,看看我们能想出多少“理”,我们七嘴八舌,一口气说出了80多条。“不过,”老师说,“童话里讲理,常常与我们生活中讲理不同,童话里常常是故意把理讲过头,让你忍不住发笑。”我问老师:“讲理可能过头吗?过头的理还是不是理呢?”马栓栓笑着说:“那怕是要成歪理了吧!”老师说:“把理讲过头,是童话的一种创作方法。过头到什么地步呢?过头到无法实现的地步……”柳萌萌建议说:“老师,您就举例来说吧,老是这样‘讲理’,我们就要糊涂了。”“好主意,”老师说,“比方说吧,有一位作家写了…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笑话     
一日,化学老师手拿试卷走进教室,未开口先在黑板上写下:“HSZ”.然后门:“谁在卷上这么写的?”胡珊珊站了起来。老师又问:“这是什么物质的分子式?”胡珊珊怯怯地回答:“是我姓名的缩写。”语文课上。老师解释道:“‘自食其力’通俗讲就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吃饭。在我们中国,有许多自食其力的例子。哪位同学能举例说说。”某君站起来说:“吃自助餐的时候,如果你不动手,就什么也吃不着。”一日语文课上,教师提问日:“谁三拳打死镇关西?’抬好A君正在看课外书,不料被老师发现并叫他回答此问题,A君毫不迟疑大声答道:“是泰…  相似文献   

8.
方老师:我发现一个难以解决的麻烦,那便是做事情如何掌握好“度”的问题。所谓“度”也就是分寸。最近妈妈总是叮嘱:为人处世一定要有‘渡”。数学老师告诉我:“提问题要把握‘度’,否则结果不会好的。”语文老师较神秘地对我说:“语文中有模糊知识,认真细致但不能‘钻牛角尖儿’嘛!”班主任总是和风细雨地跟我们讲:“玩也得有个‘度’呀,到一定程度不要再往前走啦。”…‘··听着这么多老师和家长的教诲,我就想呀想,足足在写字台前坐了四个晚上,但怎么也不明白他们所说的“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一定程度”到底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10.
有个同学抱着《现代汉语词典》去找老师:“老师,到底是‘倒霉’还是‘倒楣’呀?词典里说‘倒霉’的意思是‘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作倒楣。’可我们现在好像都是写成‘倒霉’呀。”  相似文献   

11.
“徐金卫.学生说你出的试卷很反动。”期中考试历史一考结束.监考老师走出考场碰到我笑嘻嘻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没太放在心上.觉得这只是开玩笑。“老师,你怎么会出这样的题目。很多同学说你‘反共’啊!你不担心自己啊?这样的题目我们无法下笔啊!”  相似文献   

12.
今天,新胜小学的刘静老师非常兴奋。原来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她被3(1)班“泥塑”小组的同学选中,有幸成为孩子们的指导老师。“能重新换个主题吗?”既然是指导老师,当然要指导“有方”。泥塑,也要有主题呀。“我为学校设计象征性雕塑”,对,这主题好,很有创意!刘静着实得意了一番。可是,孩子们不乐意了:“刘老师,什么是‘象征性雕塑’啊?”“老师,我们能重新换个主题吗?”孩子们说。“行倒是行,可是选什么样的主题呢?”刘静有点犯愁。“就叫‘泥塑比赛’,好吗?”有同学提议说。“那别的同学不就认为我们水平太低了吗…  相似文献   

13.
休闲广场     
本班笑料孙森/青岛一我班语文老师提问有个习惯,就是总爱叫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可这次,老师却偏偏叫了一个举手很高的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我不知道。”“不知道你举手于什么?”“我以为举了手您就不会叫我了。”二数学老师讲完课后对同学们说:“本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大胆提问。”同学们没有反应。‘’这堂课内容既多又深,不好理解,希同学们大胆提出问题来。”这时,有个男生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老师,能不能把课重新再讲一遍。”三今日大扫除。卫生班长为使同学们尽快分配到任务,而不致于出现混乱…  相似文献   

14.
“不能不”刍议湖北鄂南高中徐逢春《中国语文》曾选例介绍过《现代汉语八百词》,说到“能”时有这样一条:‘不能不’表示必须、应该。不等于‘能’。因为大家不了解情况,我不~不说明一下|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的计划不~不改变|这件事他不~不知道吧?这个介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5.
量词省略     
老师正在讲解“量词的用法”。老师问:“量词有时是不能省略的,哪位同学能举例说说?”小明站起来说:“比如,‘他给我一把刀’,如果省略掉量词‘把’,那我的身体就要有洞了。”  相似文献   

16.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17.
案例:初三政治教师蔡老师,准备在时政课上作《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的讲座。当他说到“‘WTO’是何意?”时,下面一男生插嘴道:“就是‘打屁股’呗。”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蔡老师没有责怪这位学生,示意他说说为什么要叫“打屁股”,这位学生说道“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到2001年才终于加入WTO,这无形中不是被‘打屁股’了吗?蔡老师笑着点点头,告诉学生“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然后要求学生就“WTO”这一缩写随便插嘴,发表自己独创性的见解。有的说:“‘W’代表‘我们’,‘T’代表‘T型舞台’,‘O’代表…  相似文献   

18.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19.
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武汉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它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1.我在学生时代,对语文老师一讲到底和烦琐分析教材的作法十分反感,从不认真“听讲”,倒是在语文课堂上偷...  相似文献   

20.
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无独有偶,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为什么老师的外号叫“徐老虎”?我对老师的感情怎样?我从老师处有何受益?最后两位老师总结时都说:“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了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习了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听后,我有两事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