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巴赫金的怪诞现实主义观,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精神的整体性出发,对怪诞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他的观点已经自成体系,对今后的怪诞美学研究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怪诞和怪诞艺术在中国鲜有研究,为了深入认识和研究怪诞以及怪诞艺术的实质和特征,本文概念疏离和艺术实践考察出发,对怪诞艺术的创作手法、审美形态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充分揭示怪诞审美形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3.
怪诞和怪诞艺术在中国鲜有研究,为了深入认识和研究怪诞以及怪诞艺术的实质和特征,本文概念疏离和艺术实践考察出发,对怪诞艺术的创作手法、审美形态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充分揭示怪诞审美形态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4.
文学怪诞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文学怪诞研究的基本顺序和方式应该是:一弄清文学怪诞的构成要素,以确定文学怪诞的研究范围。二弄清文学怪诞的形态特征,以确定文学怪诞的鉴别标准。三弄清文学怪诞的个性构成,以确定文学怪诞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5.
论怪诞     
本文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本文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反常的构成原则;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6.
怪诞意味着作品和效应中各类矛盾因素的奇妙的混合,具有二重性。从这一角度对残雪和王小波小说加以解读,可以发现,残雪的世界是疯狂的、恐怖的、怪异的怪诞世界,王小波的世界是充满着各种怪诞人体躯体的节日、粗俗的狂欢式的语言和扭曲的事物组成的怪诞世界。这两种怪诞世界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却正是怪诞二重性的不同体现,即滑稽与恐惧异质因素的相互混合。  相似文献   

7.
李晓光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58-59,77
巴赫金是西方20世纪怪诞风格研究的理论大师,他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这一整体出发,对怪诞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在对怪诞现实主义的理论阐释和分析的过程中,巴赫金在很多方面都论述到怪诞现实主义肯定和否定共在,颠覆性和再生性并存这一双重性。这种双重性认识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8.
怪诞探源     
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笔者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文章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反常的构成原则;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9.
怪诞不仅仅是审美的逻辑范畴,还是动态的历史范畴,它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是“集体无意识”原型的现代表述。作为一种“魔幻意象”,怪诞具有二重功能,既有对权威、真理的脱冕、解放力,又有复活、生育的再生力。怪诞丰富的意象特征是由充满“野性思维”的原型意象变调而成的,同时也受到了神话二元逻辑思维的支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怪诞就是一种结构,一种原型意象,一种包罗万象的世界般的感受,一种关于存在的特殊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怪诞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诸多艺术杰作都是优美、崇高、悲剧、滑稽、怪诞五美俱全的艺术,怪诞艺术在所有美艺术中最震撼、最神奇、最智慧、最有趣,这是人们在优美、崇高、悲剧、滑稽艺术之外,不断追求和创造怪诞艺术的真正原因。但美学观念上的混乱,又导致艺术家将震撼、丑恶和荒谬等非怪诞当成怪诞艺术追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美学怪诞泛化的主要表现,是将中国文论中的"怪"当grottesco怪诞。怪诞是恶与滑稽按反常化方式构成的、既可怕又好笑的系统结构模式审美形态。怪是以反常化方式构成的、能使人惊异的一切对象。怪诞的构成成分是恶与滑稽,怪既可以是真善美也可以是假恶丑。怪诞的构成方式是反常化,怪是在常有、现实的反方向上制造陌生、超现实,本质上也是反常化。怪诞的接受反应是可怕与好笑的混杂,怪只是惊。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认为,东方艺术的怪诞,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将自然的成份与人类的成份不合理地混合在一起;极端和歪曲,过分与扭曲地表现对象;反自然地将事物的某一成份或作用予以极端重复或无限增多。黑格尔论东方艺术的怪诞,包含着不少真知灼见,但他认为东方艺术发展水平很低,怪诞难以理解,不能见出美来,这又是极为褊狭的。其实,怪诞在古今东西方艺术中都有表现,甚至是东方艺术的普遍手法和特色,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自古以来都存在怪诞现象,但怪诞研究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怪诞理论传入中国后出现偏差,刘法民教授的怪诞美学四书等著作给怪诞美正名,并用科学归纳法,概括出怪诞美的系列特征与本质定义,并将怪诞列为与悲剧、崇高、优美等并列的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认为拉伯雷的创作是一种怪诞的现实主义,其特征是极度的夸张、降格和双重性,而这些特征是源于民间诙谐文化,只有深入了解民间诙谐文化的形式、特征,尤其是它的深层本质,才能对拉伯雷的创作。对怪诞现实主义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古代短篇小说的集大成,在这部小说集中法制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数量,这些法制类作品大量运用了怪诞的表现手法,曲折委婉地反映现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怪诞手法来表现法制主题,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蒲松龄的一大创新,它使《聊斋志异》具有更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怪诞审美形态演变的客观原因,是审美对象丑恶内容中的害与滑稽方式的反常性,主观原因,是审美主体善恶观念及生活经验的变化。怪诞演变最典型的历时形态有古代的传统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怪诞演变最鲜明的异域形态。是精神内核迥异的希腊文明希伯来(基督教)文明与儒道禅文化造成的中西方怪诞艺术。  相似文献   

17.
审美形态学视野中的王小波怪诞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审美形态学的怪诞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解读,这在学术上还只是一种尝试。严格按照怪诞的形态特征进行筛选,王小波小说、散文中共有怪诞描写181个。本文引用原文展示其中的100个。这些怪诞总体上具有丑恶极端,滑稽膨体,构想妙绝,意象惊骇的鲜明特色。王小波的怪诞描写的数量和质量均为中国当代文学上乘,他是当之无愧的文学怪诞高手。  相似文献   

18.
怪诞在我国很少被研究,为了深入认识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本文参照托马斯·门罗审美形态学的分析标准,从结构要素、要素间相互关系和结构整体的接受作用三方面对怪诞、优美、滑稽、崇高、悲剧等审美形态进行分析比较。这一新角度的透视,一方面使各审美形态的特点充分暴露,另一方面也使怪诞的实质和特征更加显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南方现代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的怪诞文化冲突呈现出喜剧形式悲剧效果、怪诞的艺术抽象、种族偏见阶层对立、宗教面具下暴力、邪恶与死亡充斥等多样式特点,这种怪诞文化冲突直接导致其作品的怪诞特色。其怪诞特色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到西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美国南北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及文明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深受其个人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认识世界一般是先有具体感性,再上升到抽象理性,要想对某一问题有真正的了解,这两方面缺一不可。笔者对“丑”这一范畴的理解一开始就只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虽然也从文学中、绘画中略略了解一二,但由于缺乏真切的感性认识,所以总觉得是雾里看花不真不切。直至近期读了刘法民先生《怪诞———美的现代扩张》(以下简称《怪诞》一书),心中才为之一畅。如此集中地从丰富的实例到理论概括的著作,这还是“丑”学园地中的第一本。《怪诞》一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开创意义上。以往的美学理论,一般把优美、崇高、悲、喜作为美的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