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就业差异及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并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探讨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农民工就业问题上,应从农民工主体地位、社会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与制度安排等"四位一体"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民工群体出现了三代之间的代际转换。三代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动因、对城市的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就业领域及稳定、文化程度及学习愿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也反映出农民工在对农村教育需求上的代际差异。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在整体上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农民工对农村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教育学校教育处境不佳、农村教育的职业技能教育效果不佳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缺失。因此,应该构建城乡联动的农村基础教育体系和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完善农村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是近几年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农民工劳动关系的调研,从更换工作频率的视角,得到了农民工的在95%的置信水平之下,平均不到两年更换一次工作以及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没有显著差别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对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差异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在总体层面上,受教育程度、就业稳定性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技能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更愿意参加职业培训,不同行业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意愿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代际差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相关因素对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影Ⅱ向方向还是显著性,新生代农民工和全体农民工之间均表现出较高的趋同性,但第一代农民工参加培训意愿仅受受教育程度、就业稳定性等个别因素的显著影响。文章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现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对武汉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工进城所存在的问题,如农民工的地位边缘化,户籍制度制约,就业道路曲折,劳动力素质低,保障制度缺失,子女教育受阻碍,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树立平等意识,建立统一的户籍与就业制度,提供平等教育机会与社会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与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保障农民工权益,确保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稳定就业并乐于安居,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城乡二元就业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问题。但是城乡二元就业制度使农民工与城镇市民在就业准入、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待遇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不平等,对农民工就业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从而弱化了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降低了市民化能力,抑制了市民化进程,因此必须对城乡二元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由“民工潮”到“民工荒”,从老生代农民工逐步退去经济舞台.到新生代农民工取而代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活力军,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文中以时间为线索,对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综述,总结各阶段农民工就业产生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以更好的解决未来农民工就业发展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让农民工在能力和素质上适应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路,笔者随同成宁市人大检查组赴赤壁、崇阳两县(市)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我感受到,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农民工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基本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民工群体在数量规模、流动就业、人口结构、收入消费、群体分层分化与利益诉求差异、融入城市与市民化等方面日益凸显其基本特点。只有深入、客观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民工数量规模、流动就业、人口结构、婚育状况、群体分层分化与利益诉求差异,以及农民工融入城镇和市民化等基本特点,才能够多角度、科学全面探析农民工基本权益保障缺失的各种原因及其完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北省农民工人口素质和培训情况的调研,分析现阶段农民工的特点,提出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要与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意愿以及重视农民工培训的社会理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课程改革教学精神表征的生成性教学,随新课改的推进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研究与实验。然而,在生成性教学引领教学改革基本方向的同时,其自身逐步滋生技术主义倾向。技术取向的生成性教学易于陷入虚假生成、随意生成与僵化生成的窠臼,背离背离教学的解放旨趣,阻碍教师作为变革主体的角色确认、影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养成和教学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美国青年文化运动从世纪初的迷惘的一代到世纪中叶的垮掉的一代,一直在冲击着美国的主流文化。这种运动被描绘成美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文化之战。到了世纪末,布波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于是有人称文化之战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多元化论出现了。主导关国社会达400多年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的权势衰落了。然而新世纪初的历史事件表明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文化之战并未结束。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衰败了,可远未消失。美国文化演变的走势怎样?多元文化的命运如何?世人正在审视着展开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教学生成系统是在由信息场域和思维系统共同构成的生成场中来运行的,是由信息场域和思维系统"交叉"重叠而构成的一种信息加工系统.它由动力子系统、条件子系统、策略子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解决愿不愿生成、能不能生成、会不会生成的问题.三种子系统有机联结、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结构的教学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14.
张欣一直执着地抒写都市中的两性及其情感。她对女性是维护的,同情“上一辈”,宽容“下一辈”,对“这一辈”更是有着深深的爱怜。相比较女性而言,张欣笔下的男性是自私的,又是功利的;是自大的,又是怯弱的;是疲惫的,又是孤独的。关于两性情感,无论是围城内的麻木之爱,还是围城外的功利之爱,张欣都显示了情爱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15.
生活经验是影响教学生成的重要因素。在生成性教学中,脱离了个体生活经验,教学生成必会沦为假生成,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利用个体潜藏的生活经验,使之转化为生成性资源,能够推动教学真生成。  相似文献   

16.
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虽然有所谓的代际阻隔,但导演们都从人性的角度来对他人与社会的问题表示关怀。第五代面对历史和市场并存时,并没有选择遗忘,而是选择历史的重新编码,将消费话语与历史的深度杂糅起来,第五代惊人地使用影像唤起人们的记忆缺席,在他们呈现的历史中,并不是一种失语的历史,而是一种人性关怀忠实表达的呈现。当第六代电影涉及到社会控制的一些权力关系机制时,他们以表达人文权力的非透明和固有方式起作用,使得电影意识形态控制合法化,他们的作品暴露了社会话语的禁忌,讲究社会个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麦田里的守望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和精心设计的霍尔顿形象,使得不可靠叙述在文本层面上得以生成;读者通过文本在“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和“知识/感知”这三条轴线上体现的不可靠叙述,解读文本的主题意义,更好地认识霍尔顿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18.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生成方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月 《成人教育》2009,29(2):56-57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内容的生成方式,现实中比较常用的是预期生成和动态生成,文章探索了一种“总结生成”方式,实践表明,该方式能够实现教师与成人学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实施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本文就教学“生成”的概念认知、教学“生成”的势必兴起、教学“生成点”与案例,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