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采访中受众心理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2.
张良箭 《新闻传播》2010,(8):124-124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重视采访的“首次效应”“首次效应”即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对记者来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近素不相识的采访对象,并能与其进行深入采访,这其中“首次效应”的运用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1998年举行的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著名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出名就是因为在“两会”上被朱基总理点名回答提…  相似文献   

4.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提问要详细具体。新闻作品中的生动之处来源于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  相似文献   

5.
孙喜林 《新闻传播》2009,(9):118-118
电视新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采访当事人,取信当事人,受众也因此对新闻产生信任感。在采访过程中,当事人对事件会进行介绍或者评述,他们的表达优劣对新闻质量影响很大。同时,他们的评述和介绍侧面反映了采编者的观点和意图.因此采访当事人是电视新闻记者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采访中如何提问则会直接影响采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平衡,涉及新闻采访工作者与新闻团队之间的人际关系平衡、新闻采访工作者与新闻线索提供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平衡、新闻采访工作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平衡等.其中,新闻采访工作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平衡,直接影响着新闻采访效率与效果.本文针对新闻采访工作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平衡,在对人际关系平衡的重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平衡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各种媒体都存在一个如何把事件本体背景真实传达给受众的问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通过当事人的采访与录音、摄像、图片、音响动效、三维动画等手段,让背景真实生动的再现给广大受众。但是,人们对电视传媒的新闻体裁的背景再现争议颇多,焦点问题是:文字解说与图像两层皮,真实性上不可信。笔者对此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写作要打破常规思维的禁锢,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现实性的基础上,追求新闻采访写作的新颖独特,通过标新立异来提升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使受众从更多的角度了解新闻事件本质,引发受众的共鸣。本文从分析新闻采访写作实践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在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中形成独特视角进行研究探讨,期望对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坤  陈瑾 《采.写.编》2021,(11):91-92
体验式采访是记者身至、心至和情至的过程,是最大限度逼近新闻真实的过程,也是将受众带入新闻现场、带入角色、带入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式采访的新闻作品会对受众的心智产生多维度的深刻影响,从而提高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对新闻主旨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能够给受众提供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就要对外收集信息,加以整合和发布,其中,信息的收集是最重要的步骤,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就是新闻采访,本文从采访出发,讨论记者在采访中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新闻采访工作不仅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为受众提供有效新闻的重要措施,因而新闻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新闻采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一些新闻媒体由于高度追求经济效益,因而对新闻采访的意义认识不清,或者尽管说对新闻采访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但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会将这些意义抛到脑后,导致新闻采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新闻采访"意义"的实现路径,以期使新闻采访工作更符合全媒体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新闻价值判定与选择问题以及采访真实性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采编的整体质量。以切实服务地方受众为目标,要不断提高民生新闻采编质量,促进民生新闻综合质量的提高,要从新闻信息获取源、民生新闻形象塑造以及受众民意调研等几个方面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一门艺术,直接影响着新闻质量的高低优劣,对记者能否奉献给受众高质量、高品位的新闻精品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本文结合新闻采访近三十年的工作实践,谈浅新闻采访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冀晓琴 《大观周刊》2012,(31):47-47
近几十年来,传媒产业飞速发展,民生新闻逐渐在新闻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它接近民生,拉近了百姓与媒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得列受众的喜爱.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笔者认为,作为新闻制作基础环节的新闻采访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好的采访可以得到好的素材,可以吸引受众的更多美注,从某种程度上说,民生新闻采访的质量是新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求新的创造性劳动,新闻采访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传播新事实、报道新经验、探寻事物发展的最新趋向,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在发掘新闻和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增强记者的创新意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采访的成败决定着报道质量的高低,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与独创性发  相似文献   

16.
对新闻策划的理解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这个概念提出来还没有几年,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新闻为什么要策划呢?这是因为新闻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为了向受众全面的展示新闻中的各种关系,给受众一种全景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新闻场景,对新闻采访过程作策划(战略性规划)显得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民生新闻内涵、采访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采访策略,对提升民生新闻采访报道水平、突出实效性、获取受众认可,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专业报受众的心理把握与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无不产生一定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过程,新闻活动也不例外。如何把握受众的心理,适应受众的心理,是新闻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专业报更应针对自己的读者群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新闻采访和新闻策划,以达到新闻的可受性,实现新闻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海霞 《新闻传播》2023,(12):85-87
广播电视新闻是受众获得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要不断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同时认真思考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工具,获得更多的采访资源,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与信息,在采访工作中获得有深度、高质量的新闻,赢得受众的认可和喜爱,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与公信力。本文以新闻记者的视角,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再议隐性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次特定的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又称"暗访"、"秘密采访"。隐性采访的初衷往往是为了降低常规揭露报道的风险,在当事人拒绝采访、明示"无可奉告"时获得事实真相,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进而发挥媒体舆论监督效能。但是新闻从业人员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往往要背负来自各方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