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科学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秋。在这40多年里,刘则渊是科学学的传注者、传承者和传播者。作为传注者,他非常重视人物研究,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贝尔纳和普赖斯、李四光和钱学森、赵红州和冯之浚等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先行者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注解。作为传承者,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发展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开创了科学知识图谱的新范式。作为传播者,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为科学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接班人。通过梳理刘则渊教授的科学学思想,可以深入了解这位科学学开拓者的思想历程、学术追求和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
外国人都说科学学是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创始的,但他们也不见得都按贝尔纳的原来意图搞,而把科学学的研究范围说得似乎很宽广,各种说法又不一致。就连科学学的名称都不一样,英国人称Science of Sciences,美国人称Sociology of Science;我看他们不如用Scientiology更简练些。其实我们现在也不必非采用他们的说法不可,因为我们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路子不一样嘛。那什么是科学学?我认为:科学学是把科学技术的研究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来研究的,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规律,它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是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科学学。这是重要的,因为科学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必须如此。  相似文献   

3.
W·H·布拉格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19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大量史料揭示了W·H·布拉格长期从事的致力于将科学有机合理溶入人类社会并充分服务于社会方面的不朽工作以及他对科学学开创者贝尔纳的巨大影响,从而展示了他被学术界忽视了的科学学重要贡献。他的许多思想和经验仍然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学学科建制形成以1982年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为标志,该过程深刻影响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对此予以研究有助于发现中国科学学学科的发展规律。通过访谈重要的历史亲历者,深度分析历史文献,文献计量分析中国科学学早期研究成果,发现中国科学学学科建制化过程体现两个显著特征,即聚焦中国科技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引介国外研究成果、重视发展学科独立的理论体系,其间深受贝尔纳科学学研究思想影响并形成了研究范式。历史经验证明坚持贝尔纳传统、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能够有力推动中国科学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5.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质。20世纪30—40年代,英国左派科学家卓有成效地将马克思主义这一特有品质引入到科学研究领域,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贝尔纳主义。贝尔纳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创新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成为科学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等一些科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影响至今。因此,对贝尔纳主义的研究,不仅能够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旺盛生命力,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试论贝尔纳历史主义科学学理论构建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纳开创了科学学这一新兴学科,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科学学基本理论,他从科学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作为社会历史的产物,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其他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科学学理论应当立足于科学的社会历史性,将科学视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同形结构。这种科学学理论被称为历史主义科学学理论,而构建这一理论的基石则是科学的历史性、可调控性以及可预测性,即“科学三性”。对“科学三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学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质,也有助于当代中国科学学理论的建构,并为促进科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结合科学学名著《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从学校科学教育、社会普及科学教育两方面探讨了贝尔纳的公民科学教育思想,并联系现实从中得出五点启示:公民科学教育是全员教育、终身教育、能力教育和双向能动性教育,公民科学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改革的直接成果。  相似文献   

8.
贝尔纳科学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娜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3):38-40,29
贝尔纳开创了科学学这一新学科,贝尔纳科学学在科学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西方其它科学学理论相比较,贝尔纳科学学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理论前提、基本理论的框架及其发展的逻辑行程等所具有的意义上。研究它的特殊性,能为构建当代中国新的科学学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英文版《波兰对科学学的贡献》(Polish Contributions to the Science of Science,1982)文集及主要代表作,阐述了科学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波兰学者首倡"科学的科学",是波兰对科学学的开创性贡献。如果说,波兰人提出的科学学新学科概念是世界科学学史上开创阶段的序曲,那么,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1939)就是科学学开创阶段的高潮和奠基性巨著。从世界科学学的历史进程看,这相当于继波兰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波兰女性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之后,由波兰人引发的科学学研究是对世界科学学发展的又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贝尔纳奖以其广泛的影响力和学术权威性成为科学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奖项。在对贝尔纳奖获奖者及获奖成果(1981-2015)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中发现,贝尔纳奖获奖者具有研究地域集中,研究内容多路演进,研究领域存在较为广泛的跨学科性、获奖学者年龄普遍老龄化、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获奖周期长等现象。透过这些现象,结合学科发展背景,可以较为客观地捋清科学学领域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进路以及科学学研究发展中形成的多种特点,有助于从科学史、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研究策略等多角度思考科学学研究的前瞻延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学的思想渊源是极其古老的,然而科学学作为一门学科,波兰学者却是"科学的科学"(science of science)这一学科的术语创造者和早期研究者,堪称世界科学学史上的先声。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在《在通向科学学的道路上》一文中指出:"科学学可以采纳普赖斯的定义,科学的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医学等等的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及其他。’M·奥索夫斯卡和S·奥索夫斯基于1935年提出的研究纲要就包含了这个一般的定义。奥索夫斯卡和奥索夫斯基正是用了‘科学的科学’这个术语,并且第一次把这个术语用于我们今天要使用的含义上(他们认为,这个术语是T·科塔尔宾斯基教授在1927年创造的)"。过去80年了,奧氏夫妇的这篇科学学的开创之作,不仅极具历史价值,而且对于今天认识科学的基本功能、开展科学学这门独立学科的建设,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研究》2021,39(3):385-392
1977年,科学学作为一门考察科学研究活动并总结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学科在中国被正式提出,之后的近半个世纪,贝尔纳范式下的中国科学学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思辨到数理统计、再到科学知识图谱的演变路径。80年代,科学学经由数理统计方法开始进入科学计量学阶段,最终与国际社会的科学学研究融为一体。21世纪初,随着知识计量学概念的提出,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路径把科学学带入了第三阶段。科学学在中国的这种演变,也表现为从初期的科学学到后来的科学计量学的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贝尔纳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对贝尔纳与中国官方及学者的交往进行了初步梳理,试图描绘这位科学圣人在中国科学文化中的形象。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于1939年出版,很快即被我国学者如竺可桢等了解并引用。贝尔纳于1954年和1959年两次访华参加国庆庆典,并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与相关人员的交流中,他知无不言地为我国科学发展提供帮助,是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但之后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原因,贝尔纳与中国的交往受到阻碍,他没有获得和李约瑟一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则渊为中国科学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始终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为理论根源,始终清醒地把握驱动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本质,始终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为目标,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学学思想体系。刘则渊在科学学领域重要的理论贡献体现在5个方面:(1)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据的中国科学学理论体系;(2)发现"哲学—数学—科学—技术—经济"大周期转化规律;(3)提出以知识价值论为核心的知识活动系统理论;(4)提出基于"技术科学"的新巴斯德象限理论用以支撑科技强国战略;(5)创建和发展以"科学知识图谱"为表现形式的知识计量学。刘则渊建设和培养了一支科学学研究队伍,他的学术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中国科学学界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J·D·贝尔纳,科学学主要创始人,科学教育的倡导者。他分析了科学教育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科学教育的目的,科学教育的方法,同文科教育的区别,考试与科学教育,公民科学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平 《科学学研究》2006,24(5):641-645
认为贝尔纳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有二:(1)力主科学的可计划性,并系统阐述了计划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等;(2)对科学的社会功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在上述两个方面,贝尔纳的科学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缺陷,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某些误读,其中,对经济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上的机械理解即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61-1772
 著名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1922-1983)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周年了,但他的学术影响持久而广泛。普赖斯以科学计量学的开创性贡献而著称,而其成就却根源于厚实的科学史基础和科学学理论底蕴。从其整个学术生涯和发掘出来的鲜为人知的科学学主题论文看,普赖斯继承和发展了贝尔纳的科学学理念与范式,深化和拓展了科学学理论与方法,其贡献主要是:阐释了科学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基于此提出和论述了科学学的外延式多学科定义,科学学作为二阶主题的学科性质,以及由定量分析、理论模式、政策与管理研究三部分所组成的科学学结构;强调科学学的数据基础与定量研究,在科学学的范式下把科学计量学由科学的历史统计转向主流的引文分析,又从科学的网络分析推断科学图谱的革命新阶段,反过来又将定量揭示的科学发展指数规律和分布规律,归为“研究的研究”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加上一国科学产出占世界的份额与其GDP份额成比例的规律,总称为普赖斯三定律,从而丰富了科学学的理论空间;从科学学理论的视角阐明科学政策应当建立在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技术的差异和关系作为科学政策的基本依据。普赖斯生前不仅依据科学发展的倍增期缩短的趋势,预见到中国科学发展将会更快,而且非常关注中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给予热忱帮助,寄予莫大期待。令人欣慰的是,在他辞世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迅速崛起,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亦成为世界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活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学学的重要奠基人冯之浚先生不幸辞世,令人悲痛不已。追忆他近40年的学术生涯,其学术活动一直是同科学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为我国科学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想同他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深交,莫过于他向我交待探索科学学理论的任务。我始终牢记1997年他当选为研究会理事长时的主旨演讲中所提出的一个问题:"科学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现在可以称之为"冯之浚之问"。他坚持贝尔纳传统的科学学理论范式,强调通过加强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来回答这个科学学理论研究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科学学诞生在科学的春天里,我们曾在改革开放初兴的年代共同开创了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次浪潮;20年前的世纪之交,我们追踪"冯之浚之问",开创了新世纪科学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学科建设的第二次浪潮;如今又走过20年,我们将努力践行和实现冯先生关于科学学博士生教育的遗愿,推进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第三次浪潮。  相似文献   

20.
科学学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学是"把科学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的学科".科学学研究起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科学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从总体上研究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揭示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3)自然科学的社会形成过程.(4)确定科技发展的具体任务与途径,对科研活动实行最好的管理,争取最优的成果.(5)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教育系统.科学学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