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古诗鉴赏”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就近几年考情看,这一块,同学们答题难以把握,失分过多.当然,这也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才能让学生很好的解读.我在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深深体会到,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古诗精粹凝练、音韵和美,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奇丽瑰宝。小学生学好古诗,从这一历史文化积淀中受到熏陶,可以怡情益智。怎样引导学生学好古诗呢?我想:古人在吟诗作赋中十分讲究“诗情画意”,融情于境,以深邃的意境烘托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情融境,境染情,以达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教学中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古诗,提高领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重“诗情”而轻“画意”。我们常常在一个“情”字上下功夫,忽略了“境”的渲染,使“诗情”成了飘渺之物…  相似文献   

4.
杨熠 《湖南教育》2003,(8):42-42
古诗“四读”教学法就是要让‘读’贯于整修古诗教学的全过程,把读、讲、想、练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是朗读。古诗朗读教学是以读为主体,融朗读技巧训练与语感体验于一炉的教学过程。首先,我们要教学生用普通话。符合诗歌内容的语气和语调读古诗,要读得朗朗上口。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读好韵脚字,进而读出韵味,另外,要指导学生运用语速徐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学古诗教学存在“纯理性图解”、“识记性死读”和“多媒体课件作秀”的弊病,这损害其鉴赏中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按新课标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积累古诗基本知识,科学灌输鉴赏方法,同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注重介析高考试题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古诗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 《天津教育》2002,(6):42-42
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30首,这些古诗有托物言志的写景诗,有气势恢弘的抒情诗,还有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搞好古诗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变“静听”为“参与”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解词串句为模式,学生是静听者。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与情感的投入,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于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激发引导,学生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才可以完成移情于理、由情悟理的内化过程。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7.
古诗满章“四言、五言、七言”僻词生字,似乎极枯燥,极难讲生动。实际上只要你下功夫,探索改革教法,准能使古诗教学“妙语生花,妙趣横生”。一、转换语言,深入浅出古诗教学,要把书面语言变成生活语言,把作品中较艰深难懂的字眼换成相对应的风趣明快的口语,从而充分表达出作品的感情与蕴含来。如讲张继的《枫桥夜泊》,教师可紧扣诗人路过苏州时停船枫桥,看到“月落”、“江枫渔火”;听到“乌啼”、“寒山钟声”;产生“霜满天”、“对愁眼”的感觉,将诗译讲为: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都降着霜,诗人睡…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背诵古诗时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苜熟的诗,突然想不起第一句,这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他就能很快接下来。这说明“领头字”、“领头句”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首”完形,就是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由于古诗经常采用对偶的形式造句,句子结构整齐,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更有利于采用抓取首句、首字来完成背诵。  相似文献   

9.
王玉芬 《青海教育》2004,(11):23-23
1.背景解释。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有些古诗涉及到一定的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如果不简要地交待一下作者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是很难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介绍,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切忌离开课文,谈得过远,过多。2.讲清字词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含义。①注意字的通假。通假字在古诗文中是常见的,如王维《鹿柴》中的“柴”同“寨”;陆游《示儿》中的“元”同“原”;杜甫《前出塞》中的“列”同“立”等。②注意词义的变迁。如李贺《马》“快走踏清秋”中的“走”是“…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几节古诗教学课,发现目前我们的古诗教学还在走解释题目,了解诗人——抓住难字,翻译全篇——领悟情感,集体背诵的传统“三部曲”。这种教法使原本意蕴深远、情趣盎然的古诗教学变得索然无味。似乎古诗教学只要让学生会背诵就算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而古诗中蕴含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因此其丰富的意蕴.“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那么如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孟浩然的《春晓》为例,谈谈在古诗教学中的心得。  相似文献   

12.
刘华 《广西教育》2011,(31):46-46
“诗眼”指古诗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词,是古诗中的点睛之笔,隐含着古诗的主旨和内涵。教学时,教师从挖掘“诗眼”入手,引领学生品味古诗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古诗的诗情,并充分挖掘其中的美学因素,可有效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古诗与汉字都是中华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璀璨珍珠,古诗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在古诗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应加强与汉字文化的融合。要通过字理析字渗透汉字文化,要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典故领会汉字文化,通过民俗元素学习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4.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  相似文献   

15.
古诗乃中华化之瑰宝,它以短小的篇幅、固定的形式、饱满的情感、有节奏的韵律和丰富的想象备受世人的喜爱和重视。对古诗的学习,中小学阶段各年级均有安排。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往往采用“口耳相授”的单一形式,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诗中蕴含的深意。现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让我们从“口、耳”中解放出来,大大激活了古诗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1 讲透关键字。全诗往往就因那表现力强 ,含意深刻的一、两个字使意境大为增色。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 ,一个“挂”字 ,把瀑布从悬崖上飞落下来的形象形容得十分生动 ,使人顿时想见那壮观的情境 ,进而在全诗的吟读中不知不觉进入到美妙的诗境。2 注意字的多音和通假。古诗中的多音字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朝”、“一日还”的“还” ;杜甫的《绝句》中“一行白鹭的“行”等等 ,应一一指出 ,还有些通假字 ,如王维《鹿柴》中的“柴”通“寨” ;陆游《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 ,“家…  相似文献   

17.
陈春燕 《学子》2013,(11):95-95
众所周知,古诗诵读的三大任务是识字(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花些时间把字读准,这是读好古诗的关键)、朗读(要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背诵(强调积累语言)。学好古诗有三重境界:明诗意、悟诗情、人诗境。而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是:学生在理解诗意时,浮于表面,与其说是理解诗意,不如说是在背诵诗意。  相似文献   

18.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古诗“趣”字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古诗开放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的古诗课堂教学相对的 ,以开放为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多媒体为手段 ,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内与课外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生态环境资源 ,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教学目标开放古诗教学目标是指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要求。它包括各年段 ,每课时的目标。但总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祖国古代社会的习俗、风情 ,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 ,接触某些历史阶段的典章制度、名物、掌故及古代文化艺术 ,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等 ,从而开阔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辑录的古诗,都是我国历代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教学时,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逐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六年制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建议。一、重视预习,初步感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于学习上亦如此。古诗写于久远的历史时期,存在了许多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