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0,(2):23-26
针对贵州某高速公路隧道左洞在开挖进程中出现的塌方冒顶事故,提出了岩溶区隧道浅埋段塌方的治理方案,根据该隧道左洞进口段处于岩溶区,且属于隧道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对引起塌方灾害的致灾诱因进行了深入探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对比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隧道塌方冒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岩溶浅埋隧的致灾诱因有软弱围岩体、丰富的地表水水量以及对岩溶区认识不足的工程因素等,其中隧道周围存在溶洞和施工开挖掘进是主要诱因,溶洞所在断面的应力释放主要发生在开挖瞬间。  相似文献   

2.
厦门翔安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断面最大的海底隧道,其陆域段埋深极浅,有众多地表构造物,施工中采用双侧壁法,加强超前支护,根据洞内外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使隧道顺利安全地渡过陆域浅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渗流对地表沉降存在较大影响。然而,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案例报道较少,地表沉降规律尚不明晰。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和7号线重叠段工程为例,详细分析在渗流作用下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在沉降控制方面的作用。创新点:1.系统分析了富水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以及沉降特征;2.验证了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富水环境下重叠隧道施工过程的可行性;3.研究了小导管注浆区、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和超前排水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方法:1.结合隧道施工方案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渗流作用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包括沉降影响范围、沉降槽宽度以及与拱顶沉降的关系等);2.通过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以及地层孔压变化过程的影响;3.通过模拟掌子面前方水平排水孔,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对掌子面稳定性和地表沉降发展的影响。结论:1.对于渗透性地层中的浅埋暗挖隧道工程,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固结效应是地表沉降量以及沉降范围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全断面注浆能够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而小导管注浆的效果则十分有限。3.降低小导管注浆区的渗透性,尤其是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可以减少地层孔压的下降程度,进而降低地表沉降。4.打设超前水平排水孔可以显著提高掌子面稳定性,却对地表沉降影响有限;当无法进行全断面注浆时,推荐采取小导管注浆与超前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施工。  相似文献   

4.
厦门翔安隧道,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大断面的海底隧道,其陆域段埋深极浅,需下穿一条省道,地表建有众多构造物,施工中采用CRD工法,使隧道顺利安全地渡过陆域浅埋段.目前,海域段软弱围段正应用本工法施工.对陆域段浅埋暗挖段CRD工法,在全强风化地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为相关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龙潭隧道右线洞口50m浅埋、偏压段施工的工程实例,简要介绍隧道偏压平衡法处理方法及施工技术;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回填厚度,平衡偏压力;为安全进洞采用水泥浆注浆固结回填料,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弹塑性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空洞对浅埋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应力、安全系数以及围岩应力、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空洞在什么位置,围岩最大主应力一般随空洞增大而增大,最大变化幅度为69.1%;围岩压力的变化主要集中在空洞及周围,最大变化率可达90%,其他控制点处变化率不超1.5%;衬砌位移均随空洞增大而增大,其变化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X>Y>Z”;衬砌最大主应力一般随空洞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变化幅度最大可达57.8%;衬砌安全系数随空洞增大而减小,拱脚处空洞出现最小值2.9。  相似文献   

7.
结合福州某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的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盾构隧道在下穿的施工过程中对轨道沉降、轨道水平偏差以及轨向偏差影响的一般性规律,探讨了不同盾构隧道埋深条件下的轨道沉降与变形规律。研究表明,轨道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掌子面到达前、盾构通过期间及盾尾通过后的3个阶段;最大水平偏差一般出现在掌子面到达隧轨相交处位置;最大轨向偏差一般发生在掌子面到达轨道线路之前或通过轨道线路以后1倍的盾构隧道直径左右的距离位置;同时表明,在不考虑地下水位的情况下,盾构隧道埋深越大,轨道线路沉降与变形越小,列车运行越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大连地铁旁穿高架桥桩基础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施工过程桩的内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桩顶竖向沉降值最大;桩的水平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由正值逐渐变为负值;隧道周围土体的损失使桩周土层发生沉降,产生负摩阻力,使桩的轴力在1015 m处变化很大;沉降槽内,地表隧道中线处沉降值最大,离中心越远其值越小。  相似文献   

9.
盾构机对于隧道开挖具有重要意义,而盾构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具有重大危害,因此必须监测.以罗汉山2#竖井~福州火车站站区间采用矿山法加盾构法施工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盾构过程中沉降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沉降点累计最大沉降值为-7.12mm;日隆沉最大值为+4.23mm,均在地表沉降范围之内,建筑物监测点累计隆沉最大点累计沉降值为-9.39mm;日隆沉最大点隆沉为-3.29mm,盾构掘进的过程中,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刀盘位置及盾尾的位置,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范围基本与隧道埋深相当.  相似文献   

10.
以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右行车主洞陆域浅埋段为施工背景,对浅埋暗挖大跨度隧道常用的两种施工方法在强风化地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两种工法的适用条件及其优劣,为相关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换热器的强化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明换热器强化传热的意义,介绍了强化传热的途径,强化传热的分类、原理,评价强化传热方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不同流速下的各种传热数据,用实验法和理论计算法给出管内热膜系数α测、α计、Nu测、Nu计及总传热系数K测、K计的值,分析了实际法和理论法得到的传热系数的区别.在传热管中加入螺旋弹簧作为强化元件后,对各种数据的计算及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垂直管内两不互溶液体——正戊烷 -水系统的直接接触传热 ,管内易汽化的液体从管底用氮气压入形成分散泡滴 ,不易汽化的连续相液体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 ,以并流形式流过 .在考虑气泡被连续相流体破碎的情况下 ,借助于平均体积传热系数模型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单个气泡的传热系数模型 ,模型参数有较好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在单相流体与相变流体对流传热方面的强化方法及机理。  相似文献   

15.
热管传热及散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管是一种依靠自身内部液体工质的相变来实现传热的超导热体传热元件,具有传热系数高、温度分布均匀、热响应迅速、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及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研制钢制热管散热器成为我国散热器开发的一个热点。详细论述了高效传热元件热管的传热原理、基本特性、传热性能分析及热管的结构与散热设计,最后简单介绍了热管用于电机领域的散热方法。  相似文献   

16.
HeatTransferofanArayofRoundImpingingJetswithOneSidedExhaustoftheSpentAirSongYijun(宋益军)ChenYongyuan(程永元)CaiSong(蔡崧)(Thermoene...  相似文献   

17.
热平衡法是作者在传热学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借助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来计算传热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本文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这种方法的应用 ,从而把传热学这门课中的传热计算问题贯穿起来 ,把复杂的传热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与制造了重力式和水平式的热二极管元件,并对所制得的元件进行了正反向工作时,冷凝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T-t曲线、冷凝端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q-t曲线及各元件升温速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重力式或水平式的热二极管都能实现其单向高速传热的待性,并且热二极管的性能与该管的结构参数、工质种类、工质数量以及管内真空度等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试差法,参考换热器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假设一个传热系数值,利用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估算传热面积,初选换热器型号,最后校核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  相似文献   

20.
磁场强化传热属于有源强化传热技术的一类,是利用磁场的作用,通过改变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加强流体的混合过程,提高流体的传热系数而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本文通过比较存在冷热对立面的封闭立体在外加不同的磁场方向时,自然对流程度的不同,推导出磁场强化传热的一般机理性的公式,并验证磁场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