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北现代文学中有许多表现城市知识分子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生长在或走进城市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了青年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变迁中,在城市的旋涡中,在帝国主义侵压下的觉醒与抗争、痛苦与挣扎、逃避与无奈、困惑与沉沦等种种心态,表现出东北现代社会时期城市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与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
傅雷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一生,漂流于中西之间,徘徊于书斋内外,时而高歌猛进,时而低吟踯躅,颇富传奇色彩。他在1954—1966年间的家书,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家书“潜在”而真实的记录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政治风云变化莫测年代的心路历程,也张显了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人格。  相似文献   

3.
从“士”到知识分子——略论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都归根于近现代中国势如危卵的内外形势。为了自强自救,传统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无用之学”,不得不致力西学。  相似文献   

4.
李涛 《文教资料》2010,(18):14-16
现代人如何生存,尤其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何面对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物质的丰富和泛滥,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浮躁和空虚,在这种前提下即使一向拥有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恐慌,怎样解决当前的问题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和自身的立足,诺贝尔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试图从他的小说图景中对众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进行一番演绎和阐释,本文试从存在主题、心路历程和流浪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主要写了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题材。在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中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两类知识分子中的五种人物。鲁迅有关知识分子的小说中对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概括、新的小说模式、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集中体现了“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都归根于近现代中国势如危卵的内外形势.为了自强自救,传统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无用之学",不得不致力西学.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巴金是20世纪两位杰出的文学大师,他们曾用大量作品来关注知识分子自身。尽管他们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内容、艺术来源和文化意义上存在着差异,却不约而同地用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段再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从而启示人们对作家、知识分子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坚定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亦积极儒化西洋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理解现代新儒家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认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写出了主人公池大为从坚守到彻底放弃的精神蜕变历程。池大为是生活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但池大为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属于他个人的,更是属于他所代表的这一类知识分子的。从他身上可以洞察出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也引起了人们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和阶层,他们在国家现代化的转型期经历了矛盾、痛苦而复杂的心理位移,走过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艰难的心路历程,这是现实使然,是知识分子的无奈和尴尬,也是一个时代需要思考和关注的命题。很多文学作品给予了适时而准确的形象反映,《沧浪之水》是其中的一部典型作品。它塑造了颇有才学的池大为胸怀理想却被世俗的重重问题和权力等现实所挤压,最终抛却理想人格和情怀,成为一个追求现实需要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是对知识分子命运观照的集中体现,王蒙从真实和诗情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对知识分子心路历程作了真实再现,在真实中又饱含着作者人文主义的诗情光环,力求从主观到客观作双维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憩园>是一部有关40年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作品从叙事视角、人物关系以及精神心态出发,揭示了知识分子还乡情结的演变以及启蒙精神的矛盾,并勾勒出现实和精神双重困境下知识分子一段困惑、转变与坚守互相交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史梦兰先生是清代后期弥合汉、宋之学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和心路历程,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解剖中国社会转型前夜传统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完好标本。而史氏编辑的诗歌总集(《永平诗存》,不啻一部地方文人末世心态断代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散文研究的出“新”落“实”──读席扬著《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散文名家新论》余峥中国现代散文以它的卷帙浩繁、篇扎富巨令研究者在赞叹之余往往怵于深层把握;而散文名篇的新妍奇诡、绰约多姿又常常“诱惑”研究者耽于赏玩品味而少嫌整体性研究不足,席...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憩园》是一部有关40年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作品从叙事视角、人物关系以及精神心态出发,揭示了知识分子还乡情结的演变以及启蒙精神的矛盾,并勾勒出现实和精神双重困境下知识分子一段困惑、转变与坚守互相交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在沈从文的著作中,有不少论及闻一多的文字,从中不仅可以发现沈从文对闻一多有独到而深入的认识,而且可以看出沈从文与闻一多在精神上的某些深层联系,并进而透视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生态与社会政治背景下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魏连殳是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拟在分析魏连殳"叛变"的深层因缘,通过追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显示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孤独意识面临着新危机,进而凸显出其在当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绿原是现当代文学的著名诗人。他的人生命运与他的诗歌创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他的苦难孕育了他的诗歌,而他的诗歌又记录了他苦难的心路历程。他的诗歌显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苦难中搏动的灵魂,同时也展现了他诗歌艺术的生命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批判是知识分子的共性,无论中西,这点都堪称共识。而提及批判,人们往往流于知识分子对他者的批判,而忘却知识分子自我的批判。知识本身和知识分子自身是知识分子自我批判的有机构成部分,只有将两者无间切合,启蒙的使命才能更好地贯彻。白马湖作家群在这方面当属楷模,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稳健地把持住立场,精确地把握住自身的功能定位,使现代新型知识分子的诞生益为生色。  相似文献   

20.
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体味中国农民疾苦而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对中国知识分子同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她为其设计的人生定位,也是她苦苦挣扎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张力之下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平衡是短暂而脆弱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往往成为她最终的精神归宿。结合她于1933年发表的题为《新爱国主义》的演讲,仔细分析其代表作《同胞》,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派”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