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的荒诞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受欧洲荒诞派戏剧的影响,结合美国社会现实,创造了独特的美国荒诞派戏剧.他的第一部剧作<动物园的故事>无论从主题和形式上都具有荒诞派戏剧的特色,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等待戈多》和《罗森和吉尔死了》分别是荒诞派戏剧和后现代主义戏剧的代表作.从戏剧哲学观、戏剧舞台设置和戏剧语言观三个方面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戏剧对荒诞派戏剧的继承性和超越性.读者可以从中管窥出社会思潮的变革,即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带给戏剧创作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照分析了作为艺术创作手法的象征在戏剧领域中的特殊作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戏剧的象征主张,现代主义戏剧各流派运用象征手法的不同特征,象征的多重性与立体性,象征的多义性与朦胧性。  相似文献   

4.
盛行于西方一战、二战期间的超现实主义戏剧,一直以来被荒诞派戏剧视为先驱。超现实主义戏剧所展现在对语言的不信任以及对语言的消解等方面。在其之后的荒诞派戏剧将之推向了极致。可以说从超现实主义戏剧到荒诞派戏剧是戏剧语言的颠覆之路。  相似文献   

5.
荒诞派戏剧创作的重心即是人、人的存在。相对于传统戏剧的强调、对社会的真实反映,荒诞派戏剧更为重视内心的真实性。他们通过凸显人类存在的真实状态而引出戏剧的真实性。本文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孤独感的滥觞剖析,着重对"荒诞派戏剧"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荒诞派戏剧产生的背景以及该派戏剧的共同特征入手,分析美国著名剧作家阿尔比的《美国梦》的艺术特色和荒诞派戏剧的美学风格。阐述了《美国梦》在利用戏剧元素的功能上突显着荒诞性的表达:主题的歧义、人物的性格弱化、无情节、象征意味浓烈。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特别是早期的剧本大多表现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到的外来的威胁,他通过戏剧作品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感悟。品特认为人的生存恐惧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几乎每天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品特作为戏剧家的戏剧思想核心。这种戏剧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荒诞派戏剧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贝克特和卡夫卡等荒诞派剧作家的影响,以及他的家庭和生活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爱德华·阿尔比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早期剧作中,他继承了欧洲荒诞派戏剧的传统,把荒诞戏剧的主题与手法和美国的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先锋戏剧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当代美国人的孤独、精神衰亡、恐惧与绝望,从而大大丰富、发展了荒诞派戏剧。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开山之作,反映了荒诞派戏剧经常表现的文学母题,即现代人的孤独感和异化感,讲述了人与人建立交流的过程和付出的代价,从主题与形式上都显示出了其荒诞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实"和"真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客观"存在性",后者注重"内在性质"。作为20世纪现代派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荒诞派戏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平庸的故事情节、分解的语言和破碎的人物取代传统戏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突出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总而言之,是以一种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世界。对于荒诞派戏剧是否能体现现实世界,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是否具有真实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三部作品《秃头歌女》、《椅子》、《犀牛》在表现生活、表现人物方面的确能以一种反传统的方式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的内心世界,较好地诠释了荒诞派戏剧真实观及具体表达手法,强调通过人物的言语动作表达作者自身对世界的看法,并让读者慢慢体会,力图进而将作者心中的真实转化为读者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成名作<动物园的故事>开创了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先河,是美国戏剧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  相似文献   

12.
荒诞派戏剧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欧美剧场曾经风光无限,这些作品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主题以折射“荒诞”的现实世界。哈罗德.品脱,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它进行改造创新,重新加入现实主义的元素,使他的作品走出以塞米尔.贝克特等人为代表的荒诞派作品的典型的样式,成为别具一格的“品脱风格”。戏剧《看管人》是“品脱风格”的经典之作。文章将通过对剧中的人物以及创作手法的分析来反映品脱的哲学思想及其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故事围绕家庭琐事展开,角色设计主要集中在一家三代人。爱德华.阿尔比对剧中的角色设计独具匠心,几乎所有的角色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梦》中角色的分析,可揭示出角色背后所折射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象征了美国家庭的扭曲,姥姥的生存状态象征着美国社会对老人的抛弃与漠视,年轻人则象征着美国梦的虚伪与颓废,以及美国社会对年轻的狂热。  相似文献   

14.
从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看威廉斯的现代派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发起者和代表性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创作理论应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他的作品以善于处理日常生活题材、形式简洁、节奏口语化、意象生动而又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见长。威廉斯在其诗学的发展中从康定斯基的抽象派绘画理论和波澜壮阔的现代视觉艺术革命中汲取养分,突破了当时艺术界、评论界推崇的艾略特诗风,将诗意赋予平凡的事物和朴素的生活,并开创性地利用多种艺术技巧拓展诗歌的审美空间,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特的现代派诗学,从而开创出一个美国诗歌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15.
以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俄亥俄州的温斯堡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小说主题,篇章结构,表现内容,创新手法等,指出其小说是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美国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美国荒诞派戏剧家爱德华·阿尔比的《美国梦》,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写出了美国乃至人类共同的梦想和幻灭。揭示出功利动机造成的迷幻般的欺骗和痛苦,从而展现当代西方价值死亡的悲剧性现实,勘破了虚假的美国神话  相似文献   

17.
在对人类荒诞存在状态的表现上,荒诞派戏剧可以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在内容上,荒诞派戏剧在对传统戏剧的“反叛”中实现了对传统戏剧基本模式的“回归”。在“回归”与“反叛”的过程中,戏剧的美学特点被淡化。在形式上,荒诞派戏剧无论是总体形态还是在叙述语言上,都呈现出极明显的诗化倾向。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便是诗化倾向最为显著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谁害怕维吉尼亚·吴尔芙?》是美国当代著名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最重要的作品,它使默默无闻的阿尔比一夜之间跻身美国一流剧作家之列。本文试运用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从人与世界、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荒诞派戏剧的经典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