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教授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形成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数学家高斯少年时做1~100的连加时,自己发现了用首尾相加的方法求连续正整数的和,这种方法前人已有总结,属类创造;他成年后建立“高斯定理”,是前无古人的,称之为真创造。高斯前后表现出的新颖独创的思维能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创造能力即创造性不仅表现在较为罕见的真创造中,而且表现在更为常见和普遍的类创造中。所以,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私物,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两者只是水…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创造与创造性的概念关于创造,许多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创造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包含物质的和观念的产品)的活动或过程,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这使人们产生这样的观念:创造是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的事,它与大众或普通学生无缘。这种创造概念具有缩小外延之嫌。邵瑞珍教授认为创造有其创造和类创造两种,其创造是科学家和其他创造发明家最终产生了对人类来说是新的知识和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活动。类创造是对个体而言的,其思维或品质对个人来说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所以这种创造性活动称为类创造。…  相似文献   

3.
创造是指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活动和过程。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会了新知识,通过观察认识了数和形的特征,比较中发现了算式的运算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要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同样具有创造性,这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类创造。类创造和真创造在探索活动中的思维特征从本质上是类同的。类创造的思维结果虽然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对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一、创造性理论与儿童画创作教学 创造性或创造工程(Creative Engineering)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长期研究的主题之一,至今尚未有定论,一般认为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协调统一。扩散性思维是指个人对某问题经过思考,产生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法的能力,而集中性思维是指对众多解决方案挑选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  相似文献   

5.
创造能力是指人们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日本之所以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科技和经济之所以如此高速地发展,这与它们重视创造能力的开发有着直...  相似文献   

6.
当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词语是指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产生了新义、新用法的固有词语。当代汉语新词语产生的基本途径有五个方面:新造词语、缩略词、产生新意义和新用法的原有词语、方源词、外来词。通过不同途径产生纳新词语,在数量、形成时间和速度以及交际效果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体系构成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体系的涵义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围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领域而进行的旨在美化和提升人们生活水准而进行艺术创造和审美设计的专业,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体系是指由围绕美化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而产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方向及其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活动而形成的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它由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及专业方向构成,具有某些相同或相类似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教学规律。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分类及学科体系可分为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产品艺术设计类专业、  相似文献   

9.
谈冠词在类指用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词的类指用法在英语语言中是常见而复杂的现象,了解一些它们的分布范围对于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必要的,不同的冠词和名词决定着类指用法模式的选用,同时不同的语境也是产生类指模式不同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或物质基础上通过内部的革新,创造出满足时代要求的新事物或产生精神上创意的能力。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更新观念,狠抓教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大学生科研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一、创造和创新的关系关于“创造”与“创新”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创造”是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在此,“创造”和“创新”都有一个“创”字,都含有开始的意思。“创造”与“创新”的相同点都是指人所具有的思考能力,并通过反映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产生新的富有成效的结果。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12.
所谓创造能力,就目前而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即是指学生自我实现的创作能力.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化学学科的特性,采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所谓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而开课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开课方式和方法。根据这个定义,教者在开课时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就应该是教材、教学参考书中没有的,是根据教材、学生、课型的特点,教者创造出来的。不管是哪类教材、哪类学生,也不管是哪类课型、哪类教师,所创造出来的开课艺术,都应该对孩子起到  相似文献   

14.
肖兴政 《教育探索》2000,(12):13-15
当代大学生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士,培养他们的创造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显得非常重要。  一、创造素质的内涵  对创造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造是指产生的成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独创的和产生了社会价值的。创造不仅是指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实体物质”,而且也指精神、意识形态、思维的更新与发明创造。广义的创造是指所产生的成果仅仅对创造者本人来讲是新颖的,但对全人类来说还难以确定是否是新颖的,至于社会价值,一般是不考虑的。狭义创造与广义创造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一是它们都属于创造,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15.
王成 《江西教育》2001,(9):42-42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美的氛围与最佳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最佳阅读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最佳阅读效应和最佳阅读成果。创造最佳阅读,除了受阅读者本人智力、知识、思想、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影响,还受阅读环境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那么,如何创造美的阅读环境,以促使读者达到最佳阅读呢?这既是一个阅读学的课题,也是一个建筑美学课题。我们说,图书馆阅读环境指的是读者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时,围绕着读者,并对读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外界事物的总和。具体来说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大致可分为三大方面:馆外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互文有互补式和互通式两类。互补式互文,其位置对应、互为省略的词句文义互补,彼此完善。互通式互文。其位置对应、词面别异的词句文义相通,彼此暗示。此位置对应是指语言环境相同,或表现在语法结构上,彼此所处的句子句式相同,并且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或表现在叙述对象上,彼此都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位置对应是两类互文赖以存在的前提。两类互文都有“避复”作用。都应看作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统逻辑讲谬误,主要指形式谬误;中国古代逻辑讲谬误,主要指实质谬误。中国古代逻辑中关于“说”的谬误,主要指非必然性推理的错误。由于在推理的过程中不知类,不明故或不知止,就会产生各种实质性谬误。古代逻辑学不仅分析了产生谬误的原因,而且分析了不同的谬误形式,这些探索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思辩能力,防止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一、作文的教学观念。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社会中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将会从正面或负面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 ,应该确立怎样的作文观念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 :“人人能创造”。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 ,就在于能思维 ,能创造。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首先任务 ,就在于确认这一命题 ,确立学生的创造意识。所谓创造意识 ,是指完成一项创造活动时所持有的创造观念、创造态度及对创造的欲求、信念等心理和精神的综合表现。创造意识 ,作为进行…  相似文献   

20.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