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0,(3):61-62
拜年习俗的由来 新春佳节,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拜年,已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节日传统习惯。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他“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出山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2.
具有神秘力量的钱快过春节了,中国人过春节有几样必不可少:除夕吃年夜饭,大年初一去拜年,还有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压岁钱,除夕夜之际,孩子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通常,我们认为这是父母、亲戚关爱、鼓励的表现。事实上,这只是压岁钱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我国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习俗亦源远流长。相传舜时就有"岁首"之说,商代已有祝福"岁首"的活动。据《史记》记载,春节成为社会风俗始于汉朝,旧时除夕,人们"守岁",入夜后围炉团坐,合家团聚,聊天、吃团圆饭、讲见闻。勿庸置疑,美食是春节最重要的享受之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I0008-I0010
<正>[导读]网上购票、微信拜年、电商买年货……马年春节,传统的年味又增添了科技色彩,也再次显示出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创造的福祉。互联网产业马年怎样"马上成功"网上购票、微信拜年、电商买年货……马年春节,传统的年味又增添了科技色彩,也再次显示出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创造的福祉。新的一年,互联网产业会有哪些亮点,抓住哪些关键点才会"马上成功"?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表示,互联网正掀起新一轮的创新与变革浪潮,这一浪潮不仅会驱动互联网技术、产品、组织管理、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也叫过年关。每当春节到来之际,上至皇宫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要隆重欢庆。在民间的众多欢庆方式中,除了放炮竹、点烟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张贴新年画,用以祈求新的一年庄稼丰收、生活幸福美满。随着春节的临近,在苏州一些商铺和人家里,你或许能看到一幅名为  相似文献   

6.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有过春节的习俗。像韩国、朝鲜、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这些东亚、东南亚国家,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华人和华侨众多,在民俗生活上与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国家过春节的时候像中国一样的喜庆热  相似文献   

7.
真是不明白     
<正> 春节期间,人来人往,亲朋好友,同学相聚,除了祝福拜年话外,谈论最多的是加入WTO,众人都忙于“充电”。性情中的笔者也发誓几年之内也要考考硕士、博士,弄个教授、研究员当当。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07,(9)
集体走寨觅知音(融水瑶族)广西融水元宝山一带的瑶族盛行一种于世哲学春节期间一个寨子的人集体到另一个寨子做客的习俗。这种习俗,既是一种民间交际活动,也是男女青年寻觅配偶的大好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先生,亲爱的朋友: 元旦刚过,春节即到,在你们关照、支持和参与下,《情报杂志》办刊整整十三个春秋,第十四个年头已经来了,在这辞旧岁迎新春之际,向你们拜年,感谢你们赐来的细雨,感谢你们送来的春风,有了你们给予的力量,有了你们的耕耘播种,《情报杂志》才能够成长到今天。敬祝先生和朋友,身体健康,成果累山。  相似文献   

10.
<正>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腊月二十三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极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有保护和监察的作用;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  相似文献   

11.
正祭祖是满族民俗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常祭、换锁、跳喜神、春节祭祖、大祭、办谱祭等多种形式,其中,春节祭祖尤为隆重和神秘。祭祖的时间春节对于满族和汉族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满族人也将春节称为过年。过年时,人们欢欢喜喜置办各种年货,这里面除了人们自己享用的节日食品外,还包括春节祭祖的神圣供品。  相似文献   

12.
犟姥爷     
闽猫 《今日科苑》2004,(7):12-12
年春节去姥爷家拜年,姥爷错把我当成了我表姐。母亲说他眼睛有点模糊,视物不清,并说可能是喝酒闹的,让他少喝就行了。今年清明节,母亲来电话说姥爷的眼睛全瞎了,怎么可能?我很吃惊,现在的医术这么先进,按理说只要有钱,肯花钱,癌都不是绝症了,何况舅舅是款爷,又是  相似文献   

13.
正"春节,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因为有了这个传统佳节,中国人多了一份情感的归属和年终的期盼。然而春节并非只是一天,而是由若干节点组成的时间范畴。在这个时间范畴中,小年、春节和元宵是3个重要的支撑点,也可以说它们是构成传统春节的三部曲。如今,春节和  相似文献   

14.
智慧氧吧     
《科学与文化》2008,(2):30-30
春节歇后语1、三十晚上盼月亮2、三十晚上的砧板3、三十晚上买门神4、三十晚上说书5、大年初一看历书6、大年初一借褂子7、大年初一挂灯笼8、大年初一拜年答案:1、没指望;2、没得空;3、不能再迟了;4、讲的讲,听的听;5、日子长着哩;6、靠不住;7、年年如此;8、专拣好听的说。  相似文献   

15.
<正>"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这是春节期间,潮汕人在"跳火堆"时吟诵的一首民谣。实际上,每逢春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跳火堆"的民俗活动。人们一个接一个欢快地从红彤彤的火堆上跳过,寓意驱邪避灾,新的一年生活红火吉祥。"跳火堆"习俗"跳火堆"通常都是在春节期间举行。在闽南地区,一些地方一定要在除夕夜"跳火堆"进门,人们认为只有跳过了火堆,才能驱邪避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增添节日的祥和气氛。年画,古称"门神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据《风俗通义》记述,先秦两汉的年节宗教信仰中有祀门之习俗,故神荼、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年画虽形成于宋代,但此时并没有年画这一称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资溪县老科协在县行政核算中心会议室召开2012年度年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县委领导因有要事未能参会。但会后,县委书记徐国义上门到县老科协会长邓木平家进行慰问拜年和亲切交谈。县委副书记胡宝钦在看了县老科协工作总结后,特意对2012年县老科协的工作作了书面批示。胡副书记的批示是:“2012年县老科协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主战略,在服务“三农”、科普宣传、建言献策、著书立说、扩大自身影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县老科技工作者热爱资溪、服务资溪、奉献资溪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8.
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是中国民族节日的标志,春节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文化心理。在关中西部,传统春节具有信仰性仪式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中西部的乡村民众悄然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生活饮食由节俭寄托转向市场消费,游艺娱乐从个性体验转向社会表演,礼俗传承由仪式转向形式,心意信仰由祈望转向实用。面对年俗的转化,我们要正视市场消费心理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复兴传统民间文化精神,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持存人文心态,守护节日民俗。  相似文献   

19.
麻阳苗族自治县,为湖南省怀化市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麻阳苗族风俗独特,非物质形态文化保存丰富,更因当地人民长寿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生态福地,长寿天堂”的称号。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在麻阳人到八十平常事。麻阳县把弘扬福寿文化作为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从饮食习俗、劳动习俗、节日习俗、礼仪习俗、艺术习俗等方面对福寿文化进行研究整理。笔者作为一名高中生,平常喜爱研究民俗知识,现就麻阳福寿文化进行简析,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春节是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为了庆祝春节,人们要举行异彩纷呈的庆祝活动。在春节诸多庆祝活动当中,社火表演可谓是一大亮点。俗话说:"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弄社火。"社火是春节的重要节日标志和象征。社火又称"射虎"、"社福"、"闹红火"等,是春节庆典当中各种民间文艺表演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