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广大农村留在家乡的孩子队伍不断壮大,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其思想品德现状引起了各方关注,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也应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关于流动儿童的社会化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宝梅 《科教文汇》2008,(1):208-208
数以万计的流动打工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跟随他们来的还有数量惊人的流动儿童。由于父母工作性质与住所的流动性大,随之而来造成流动儿童的生活发生多次迁徙,同时他们面临着转学,适应新环境,生活观念转换等情况,这给流动儿童的生存成长带来了众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潘燕 《科教文汇》2009,(19):106-106,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的成因、其在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特殊儿童的数量日益增长,其中包括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环境因素。当今社会提出融合教育这一理念,旨在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和正常儿童一样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得以适应和发展。通过随班就读,让正常孩子逐渐地接受这些特殊的伙伴,初步培养他们的爱心,让特殊的孩子不再特殊。  相似文献   

5.
王萍  吴凤秀 《知识窗》2014,(2):65-65
改革的春风劲吹,加速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出现了一批南下大军,也出现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了家乡,到遥远的城市谋生糊口。当其他孩子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像荒草一样孤独地生长。这群孩子有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看着他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作为教师,我们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务工创业的社会背景下,在城市学校招生规模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得不在家乡学校入学就读,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这些常年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当今社会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在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探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当城市里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几乎都被"放养"着,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外来工子女。目前,我国外来工子女的人数也呈日趋上升的势头,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校园群体。关注外来工子女工作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化的进程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力为了生计不断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带来了发展动力的同时,其家乡的子女却多数留了下来,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对其的教育问题.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许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往往会忽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最终这些孩子在道德品格方面会逐渐衍生出很多问题.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本文以广西龙胜县为例,分析了我国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以期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留守儿童,人们首先想到的前缀词是"农村"。但如今,在城市里也出现了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虽与父母图生/活摄图在网一起,但大多数时间是与保姆、电子产品或者爷爷奶奶为伴;他们从小学开始在全寄宿学校里就读,一星期只见父母一次;他们的生活并不贫困甚至还很优渥,但最渴望的还是父母能常常陪在身边……如今,除父母到城市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外,繁华的城市生活中也有一群孤独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或因公出国,或去外地进修学习,或被派往异地开拓市场,还有的因父母离异而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尤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推进的速度也相应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当中.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老漂族"成为这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跟随年轻人来到了陌生的城市,面临着身心不适、语言障碍、网络破裂等社区融入困境,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对这一群体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他们在城市当中的社区适应性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八十后"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已步入或正在步入成人社会.面对急速转型的社会,他们心理呈现出不同与以往任何时代的特征.本文从一则网络传言着手,通过分析"八十后"成长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变革,来阐述形成其心理特点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吸血鬼不只是存在于传说中,他们也真实地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中。在西方,很多城市都有隐秘的吸血组织存在。在世界上的大多数主要城市里,生活着这样一类人,他们可能是护士、也可能是酒吧吧仔,也可能是正在给你上课的老师。这些看上去与正常人没啥两样的人,但却有个让人毛骨悚然的习惯,他们会定期吸人血——他们是真实的"吸血族"。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城市不断扩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城市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软环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内涵.文章阐述了城市软环境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城市软环境建设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从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廉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管理环境以及和谐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来提升城市"软"实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热岛"让人烦恼 如果你在城市里生活、工作或学习,那你很可能就身在"热岛"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城市高楼林立,柏油路纵横交错,汽车来来往往.众多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墙壁以及水泥地面、柏油马路等等对热量的吸收、辐射要远远大于自然状况下的土地,再加上汽车的尾气排放,这就导致城市的许多区域就像一个个大量释放热能的岛屿.  相似文献   

15.
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对于情窦初开的年轻大学生来说,爱情永远都是一个新鲜而热辣的话题.进入大学时代,随着生理发育的日益成熟, 大学生的性心理也进一步发展,性意识已经充分觉醒,寻求、开始一段浪漫的爱情已经被很多大学生视为大学生活的重要体验.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不断更新的"摇时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爱情,影响他们的爱情价值观的因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绿色"童装的设计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健康、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主题.穿绿色童装,将成为儿童消费潮流.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绿色设计的起源及含义,给广大家长和企业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阐述了绿色设计的设计要点来指引童装设计师的发展,通过对童装设计的三大发展趋势所包含的儿童成长各个阶段,来指引童装企业的品牌建设,并对童装顾客购买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程赟 《科学中国人》2014,(8):162+164
2011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将这两门课程的性质确立为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因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源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人发现品德生活化教学中常见的一些困惑说明现阶段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根据这些现象,本文从走进儿童生活世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基于儿童认知能力,展开有效品德教学;把握儿童心理特点,提升品德课程理解;挖掘儿童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探究思考这几方面阐释"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段超 《科学中国人》2014,(2S):179-179
一、研究背景:现行的中国式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样教育方式下,孩子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抗压”能力都要很强才能适应,可是多动症儿童却越来越多地出现,他们几乎不能适应这样的考验与压力。而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使得老师、家长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缺乏必要的耐心来关心他们。看着他们学习跟不上,行为、语言不能达到期望的结果就会过多地责备、批评他们。而这样的做法会使其他孩子看不起他们,排斥他们,导致这些孩子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听话,导致人格缺陷。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普通孩子的观察、教育过程,以及对这个孩子发展状况的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便对当前幼儿教育提供可参考的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特殊儿童作为社会特殊人群中的一类,智力和行为上较常人有所不同.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我国特殊儿童数量达到246万人,占国内全部残疾人数的2.96%.根据卫生组织统计得出的数据,每一百位儿童中都会有一名特殊儿童的比例来算,我国的特殊儿童数量远大于246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特殊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因此社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康复,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因而本文从国内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现状、特殊儿童的需求出发,提出智能化、人性化的空间设计理念,为患儿和家属提供一个优质的康复环境,同时也呼吁社会给予特殊儿童群体更多的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20.
李舒 《科技风》2012,(24):267
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角色的适应.大学生经历着生活环境、学习、人际关系的显著改变,这种现实要求他们同时努力进行角色改变,以适应以后社会的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在改变角色时,有些大学生可能会产生角色改变障碍问题.这些需要高校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