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走的章鱼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章鱼拥有8条触角(又叫腕足),就连它的名字也源于希腊语八爪,事实却并非如此。最近海洋生物学家根据2000多次观察中收集的数据,研究发现这种自古希腊时代就存在的物种其实有手足之分。  相似文献   

2.
《自然》     
《科学中国人》2023,(11):10-15
以触作尝《自然》封面:研究章鱼和鱿鱼。《自然》杂志第795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使用头足类的化学触觉受体研究感觉受体演化的结构基础。章鱼在探索海底环境时,使用腕足吸盘上的化学触觉受体“以触作尝”。这些蛋白质演化自神经递质受体,使章鱼可以通过接触识别难溶的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为何能感知缤纷灿烂的世界?我们为何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我们为何能思维,有意识?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无与伦比的大脑。认识大脑,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机制,阐明脑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并研发相应的治疗对策,构成了自然科学的一门发展极其迅速的分支——神经科学(脑科学)的基本内涵。脑是一个极复杂的系统,它由上千亿(1011)个神经细胞(神经元)组  相似文献   

4.
2021年,国际权威期刊《科学》(Science)发布125个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其中有22个问题与脑科学相关。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物体。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在人类的大脑中互相连接,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指挥着思维和行动,而我们对这个神秘的网络却知之甚少。现在国际上最大的神经元形态学数据库,一共也只收录了18万个神经元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1,(23):46-47
生物演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动物逐渐产生了大脑和神经网络,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网络更复杂.这也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神经网络的模仿,其中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模仿成果是虚拟网络——互联网.不过,即便目前互联网蓬勃发展,也还比不上人的大脑和神经网络.人类大脑皮层包含约140亿~160亿个神经元(神经细胞),小脑中包含大约550亿~7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通过突触和其他数千个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相连.神经元之间通过轴突纤维进行或长或短的联系,以传递信息,包括生物电信号和神经递质,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理念、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大脑中不只有主力部队或前线部队——神经元,而且还有——大脑不只有神经元当我们谈论脑细胞时,通常指的是神经元:那些群居的、精力充沛的"明星细胞",它们交织在一起组成有着很多分支的复杂网络,而且还使用电信号不停地交换信息。但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只占大脑所  相似文献   

7.
正"双腿"走路,快速前进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章鱼拥有8条触角(又叫腕足),就连它的名字也源于希腊语"八爪",事实却并非如此。最近海洋生物学家根据2 000多次观察中收集的数据,研究发现这种物种其实有手足之分。章鱼像人一样,利用"双腿"走路的样子令人震惊,因为至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过任何海底生物用"双腿"走着前进。那就是证明了一件事,我们每个人  相似文献   

8.
一、蓝色大脑计划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大脑思维研究所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亨利·马克拉姆呕心沥血15年,绘制了老鼠大脑活体细胞图,以便制造出一台神经元人脑模拟器。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帮助下,马克拉姆希望在2015年启动一台虚拟大脑,它拥有人脑所有的1000  相似文献   

9.
广闻博见     
大脑中的自杀之魔自杀倾向是与生俱来的还是痛苦经历积累的结果?目前研究发现,自杀者的脑结构与众不同,而且具有遗传性。从根本上说,自杀之谜是由于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线路形成了一些缠绕在一起的无法承受的痛苦之结。从自杀死亡者身上,人们发现其大脑的两个区域存在异常:位于眼睛上方的前额皮质眶回和脑干背侧中缝核。这种异常导致产生和利用血清素的能力下降,血清素是一种关键的神经传递介质,它是一种分子,通过跳过神经元之间称为突触的微小间隙,把信号从一个脑细胞传递到另一个脑细胞。背侧中缝核的神经元产生血清素;它具有较长的突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2):164-164
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新生神经元的轴突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才能到达预定的脑区,然后与靶区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进而形成神经系统复杂的网络系统。因此,发育中轴突的生长和导向是形成正常神经系统功能的前提和保证。相反,轴突发育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智力障碍和癫痫发作等。  相似文献   

11.
<正>神经系统科学家们借助一台显微镜观察了一只果蝇的大脑,发现神经元活动与苍蝇的朝向是相匹配的。哺乳动物都有类似的方向辨识细胞,但这是首次在苍蝇大脑内发现类似细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Vivek Jayaraman博士称:"苍蝇通过自己独有的一种方式来判定它的朝向。"在苍蝇大脑中新发现的"罗盘",工作方式更像哺乳动物中的方向辨识细胞,方向辨识细胞会根据周围环境中的地标为动物快速建立一种方向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的神经系统如同一块色彩斑斓的地毯,神经通路纵横交错由经纬交织的"线"编织而成。轴突是一种从神经元延伸出的纤维,正是它构成大脑中的"线"。一缕缕线编织成错综复杂的网络。因此电信号交汇贯通,即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然而,要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科学家需要破译这幅神经地毯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3.
正大脑是人体最复杂、最精密的器官,交织着无数细密的血管和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细胞,一旦脑疾病发生,神经元死亡后便很难再生,大脑功能也由此受损。脑疾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脑中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症等都属于脑疾病的范畴。在中国,有几千万病人正承受着脑疾病带来的痛苦,而全世界的患者数量,已达到数亿。然而,即便现代医学水平发展至今,疗效显著的药物却寥寥无几。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教授陈功带领团队研发的革命性新技术——大脑原位神经再生技术,为脑疾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此项技术是人类攻克脑损伤与脑疾病征途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将大脑内应激型胶质细胞,在原位直接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从而恢复患者的行为能力,有望治疗脑损伤、脑中风、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解剖证明,人的大脑由十的十次方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相互联接起来组成复杂的脑神经网络,这种网可完成外部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处理。科学家研究发现,外部信息经过眼、  相似文献   

15.
手能“看”东西美国神经系统科学协会最近对一例奇特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位丧失部分视力的男子可以凭手来“看”东西,只要把手放在他的盲区内。专家分析认为,这名男子之所以具有这种用手“看”的能力,要归结他类似于猴子大脑中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既具有视觉能力,也具有触觉能力。这一发现表明:人类大脑中含有具备多种功能的神经元,人们有可能对部分失明者采取补救措施。大约20年前,研究人员认为,大多数感觉神经只担负着某种特殊的任务。例如,视觉皮层中的神经元只接收和处理眼睛传输的信号,听觉皮层中的神经元只接收和处理耳朵所听到的声…  相似文献   

16.
1982年,Goldman和Notterbohm两位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成年鸣禽金丝雀脑中存在神经元再生的现象。以往研究认为,神经元再生仅发生在动物胚胎发育早期的很短一段时间内,在高等脊椎动物的成体脑中是不会有神经元再生的,因此Goldman等人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总统还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不可剥夺的大脑。大脑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脑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每个细胞都有大约1000个纤柔的指状物向外伸出,作彼此接触之用。脑是生物学上仅存和最重要的尚未开发的领域,这个器官是我们宇宙中已发现的最复杂的东西。人只要活着,脑细胞就能够发放各种电脉冲,每个脑细胞都像是一台小小的发电机,整个大脑就相当于有100多亿台发电机,在日夜不停地飞速运转着。如果把这些电活动集中起来,足可点亮一盏8瓦灯泡,这是一盏永不熄灭的航标灯,引导着生命之舟破浪前进。美国哈佛大学的神…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验表明,如同饿汉拿到食物或者吸毒者搞到毒品一样,在看到美女时,男性大脑会产生同样的愉悦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可能出自本能。研究者指出,种种迹象显示:就像毒品会对大脑产生刺激一样,美女对男性大脑的刺激并不取决于该男性的大脑是否有智力。在实验中,研究者向一些20多岁的男子展示一些俊男靓女的像片,同时通过脑电影像系统测试其大脑对照片作出的反应。结果发现,美女影像像可卡因、食物一样对大脑神经元回路产生偷悦的刺激作用。与此同时,帅气十足的男子照片却使测试者的大脑反应成阴性,这表明被测试者的大脑对这些男性照片产生了恐惧。以上证据都是科学家从未发现过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8,(10):31-31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系的博士对章鱼的研究,揭示了大脑储存和读取记忆的机制。章鱼因为具有相对较大的脑并能够被训练完成各种学习和记忆任务,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20.
神经元作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提供了人类认知的基本信息功能处理机制。文章通过对神经元及其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指出了神经元内离子对刺激信息的反应,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误差驱动任务学习与BP学习法,最后文章对神经元的计算启示给出了解读。文章表明,脑认知是动态的表征,其非线性地处理认知现象,并指出计算神经科学在解读大脑处理信息上正在尝试突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