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飞升与沉降──论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内在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海子诗歌意象构成系统分为“太阳”与“大地”两类,其基本的内在张力是“飞升”与“沉降”.这一张力构成海子生命艺术化与艺术生命化的独特现象。由于此,海子的诗歌才言说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的生命的内在张力丰富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张力场,使他的诗具有了多侧面,多维度,深涵蕴的立体感与浊重度。  相似文献   

2.
乐观向上     
有这样一首诗:“有个乐天派从12层楼掉下,每经过一层楼的窗口,他就对在楼下胆战心惊的朋友高喊:瞧,我现在还没事!”初读这首诗恰是心情失落的时候,无所事事地拿起一本书随便翻翻,而跃入眼帘的便是这首小诗。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么一个乐天派,我便记住了——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3.
初识海子,就是从这首诗开始。虽后来努力想搜集有关他的资料,但却并无收获。喜欢这首诗,朴实、亲切、温柔,每一句都是一种心情,每一个音节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初,很不理解海子为什么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还要选择那么痛苦的死法,现在倒不再困惑了,因为他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选择是一种必然。他的灵魂太纯静,纯静的如水,没有一丝瑕疵,容不下一粒尘埃,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人一生下来就要为自己的这张嘴奔波,为了自我,很多人都失去了人性的本色。于是,世界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当我们从中寻求美好时,必须接受它所带给我们的痛苦与伤…  相似文献   

4.
“麦地”意象在海子的诗中多次出现,蕴含在其中的“麦地情结”更是独特而又复杂.海子十五岁之前的贫困生活是他对麦地产生深刻情感的根本原因,理想的幻灭则更是加深了他对“麦地”的回忆和向往.通过分析海子的诗歌,可以了解到“麦地情结”既是他对麦地的热爱和感激,更是对生命本源的探寻与亲近.这也警示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要忘记赖以生存的土地,保持对生命的感恩和敬畏.  相似文献   

5.
红叶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活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选自《南国小夜曲》)【赏析】这是一首隽永的小诗。咏秋本是老题材,可在诗人的笔下却别开生面,颇有新意,读后让人回味无穷。小诗开篇着一“风”字,一“掷”字,就写出了秋风劲吹、枝叶扶疏之状,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秋色秋景图,用词极为简练。接着诗人轻轻地吟出一个“噢”字,意在告诉别人,同时也告知自己,这便是秋天了。这是诗人对秋的一种感悟。但紧接着的“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一句,才道出了诗人对秋的最新的感受,也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也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游途趣闻〕●顾城(1956—1993),我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他的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很大影响。1980年,他以《小诗六首》参加“青春诗会”,引发了一场“朦胧诗论争”。1981年,他因《抒情诗十首》获“《星星》诗歌奖”。●我国当代朦胧诗始发于上世纪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有: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一代人》、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等。●这是一首表现一代人在困境中追求理想的诗。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黑”字的运用,“黑夜”可以理解为对艰苦和险恶环境的描写;而“黑色的眼睛”则可理解为一个人追求“光明”的信念,因为是在“黑夜”的环境中,所以“黑色的眼睛”就显得更加突出和有震撼力了。一代人@顾城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1月14日,我的生日,我总会想起一个人一首诗,心里涌起许多感动。也许,这种感动就是幸福。有谁不被海子的真诚祝福深深地打动呢?即使是每一条河,即使是每一座山。你听,是海子虔诚的声音——“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不知已经有多少次,我“面对大海”,因为“春暖花开”而泪流满面。因为,我是最幸运,也是最幸福的人。请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和我一同铭记:1989年1月13日,海子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每一个人祝福;1989年1月14日,我降生于世。海子诗中的“明天”,海子写诗的第二…  相似文献   

8.
【引读】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杰出诗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系,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近300首优秀的抒情诗和7部长诗,已出版的作品有《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诗作】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赏读】在海子的诗中,有很多是写麦地的。他执迷于麦地,钟情于麦地,他是中国…  相似文献   

9.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恋歌月。在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在第一节中,诗人勾勒的是想像中尘世的幸福生活,“喂马,劈柴”以及“我有一所房子”都有一种拟想性。第三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爱心,…  相似文献   

10.
论海子诗歌的史诗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的史诗情结及其相应的史诗写作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诗坛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海子史诗的文化价值意向超逸于民族文化主义,直接指向一种人本主义文化,“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是“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海子以他的史诗创作实践着他的史诗构想。  相似文献   

11.
周明霞 《早期教育》2006,(11):17-17
有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一直戏说这诗是“第二眼美女”。因为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而第二次读这首诗时.我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是,我成了新建的新城阳光幼儿园的老师。二是,我已是一位准妈妈!当我重新细细品味这首诗时,我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不由得生发出一些感慨来。  相似文献   

1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当代学院派诗人海子在结束自己25岁生命的前两个月写下的一首撼人心魄的诗。初读这首诗,你会觉得诗人有“积极”的追求,“幸福”的向往,在努力追求尘世的“幸福”。可当我们细细咀嚼之后,你会品味出诗人海子内心无比的苦涩和无奈。这种苦涩和无奈表现了诗人海子人格的二重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挣脱世俗、极力追求自己惟一的“幸福”———对诗坛“王位”的渴望。诗中表现出对尘世生活的向往。诗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又蛰居京郊昌平,埋头写诗。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自己与家人、亲友、社会一天天隔膜…  相似文献   

13.
小诗     
生命的树上凋了一枝花谢落在我的怀里,我轻轻的压在心上。她接触了我心中的音乐化成小诗一朵。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一生写了大量的美学著作,偶尔写点小诗,也体现着他的美学观。这首小诗就是极好的例证。《小诗》则告诉我们,要能导到诗,就必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花“谢落在  相似文献   

14.
“大地”与“太阳”作为两大元素,构成了海子诗学坚硬的底座。早期,海子在生命的“远游”与“归乡”的冲动中谱就了有关大地的诗篇;后期,他裹挟着粗糙的生命直入“太阳”的烈焰,从而成就了有关太阳的华章。从“大地乌托邦”到“太阳弥赛亚”,处处流溢出海子直面深渊的迷情。这种迷情就是现代语境下的浪漫灵知。  相似文献   

1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又到了1月14日,我的生日,我总会想起一个人一首诗,心里涌起许多感动。也许,这种感动就是幸福。有谁不被海子的真诚祝福深深地打动呢?即使是每一条河,即使是每一座山。你听,是海子虔诚的声音——“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不知已经有多少次,我“面对大海”,因为“春暖花开”而泪流满面。因为,我是最幸运,也是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  相似文献   

18.
顾城 (1 956 - 1 993)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朦胧派诗人。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 ,闪耀的雨滴”,他要写的是雨滴中闪现的世界 ,写那“遥远而清晰”的梦 ,写梦中的“天国”。他善于以一颗童真的心 ,展开奇谲的幻想 ,创造奇异的意象 ,隐曲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理想 ,因此 ,他被称为“童话诗人”。在《我总觉得》这首诗中 ,诗人以孩子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 ,透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缺乏心灵沟通的遗憾与无奈 ,是一曲发人深省的理想悲歌。这首诗由三节构成 ,每一节的前三句是写“我”理想…  相似文献   

19.
听说有一位教美术的老师写了一篇题为《我不在乎他们画得像不像》的文章,我为他的境界所折服。阅读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首写春天的诗,诗很精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我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他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诗中说:“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孩子们说:是啊,是啊,熟透了的葡萄才会掉下来,熟透了的葡萄水分才多呢!诗中写:“一颗,一颗”,我问:“一颗,一颗,落下来…  相似文献   

20.
王玲 《文教资料》2006,(28):144-145
教学背景: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讲述了一个有关幸福的话题,它备受人们的喜爱。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具有多重性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不例外,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海子写给女友的爱情诗;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表现海子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积极昂扬的追求,与痛苦无关;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在歌唱生命、幸福的同时表现了诗人生活上遭受阻力的痛苦;甚至还有人执著于海子的死,将这首诗当作海子的遗嘱来理解。其实,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主题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有人说阅读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