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学生“八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学生“八忌”●山东省华侨中学车振东无论学校领导、班主任还是课任老师,总免不了要对学生批评教育。批评学生,应牢记“八忌”:一、忌恶语相加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有何危害和恶果,从而加以改正,引以为戒。如果对学生冷讽热嘲,恶语相加,学生出...  相似文献   

2.
一忌拖沓郎当。“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班主任本身作风拖沓,吊儿郎当,怎能要求整个班级纪律严明?自己的缺陷在学生面前暴露无遗,又如何要求学生矫正不良习性?可见,班主任的良好道德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否则,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佳,班级工作就无从优化。因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意自我形象的设计,是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工作的首要条件。二忌包办代替。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一个人带几十个学生,如果事无巨细,全由自己包揽,势必事倍功半。学生不…  相似文献   

3.
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有的班主任的话,像一把锤子向门上砸去,只能在门上留下累累伤痕,却不得进入;有的班主任的话,像春日里不着边际的风,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的班主任的话则像一把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这就要求老师掌握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在平时的高年级教学当中,我不断地研究与运用“有据、有趣、有数、有选、有度”的“五有”谈话艺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理中有据班主任与高年级学生谈话之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对谈话的内容要有所准备,使用的方法要有所选择。谈话既然…  相似文献   

4.
一忌带消极情绪。有些教师怕当班主任,尤其不爱当差班班主任,往往带着情绪接受任务。这对工作很不利。二忌带成见。有的听说新班纪律不好,学习成绩差,某某同学调皮打架……便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新班及某些学生。三忌先给学生“下马威”。有的教师为让学生知道他的厉害,先来一个“下马威”。  相似文献   

5.
赵冬 《班主任》2009,(6):43-44
一忌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请家长,其实这样做极不明智。请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必要”时才请。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请家长”麻木不仁,或记恨老师;家长也会有怨言,认为班主任无能。  相似文献   

6.
一忌“锦上添花”有的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态度常常是划分优劣,而往往又仅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当班干部,可以在期末评先、评优,把一切荣誉都加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成为学校、家庭的骄子。即使这部分学生中有的在思想品德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也会在赞叹中一切都消失。而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他们在学习上多努力,在思想品行上有多好,在班主任心中总是“后进生”。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是绝不可取的。二忌“先入为主”所谓“先入”,是指班主任在接触学生前和最初与学生接触时…  相似文献   

7.
小学班主任“十忌”●内蒙古李瑞芳一、忌重“言传”,轻“身教”。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概括起来只有“言传”与“身教”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说,“身教重于言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不重视“身教”...  相似文献   

8.
小议“严”     
一些班主任认为,在教育学生问题上,一定要严,否则教育教学的任务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所以,有的班主任主张在接任新班之初,一定要给学生来个“下马威”,以此镇住学生。严厉的班主任,只能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学生在这样的班主任老师面前,外表上表现得毕恭毕敬,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内心是否真正诚服?是否能与老师真心交流近年来,校园内师生间的不良磨擦时有发生,许多事情都与班主任老师过份的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我认为,一个受学生尊敬有威信的班主任,往往是在“严”字上能做到严而有“度”、有“格”、有“法”。严而有…  相似文献   

9.
纵观各中小学校,很多都存在着“三过”的误区:一是德育过度量化;二是管理过度刚硬;三是智育过度竞争。一、德育过度量化。其表现在:量化考核以分数为标尺。如学生迟到、缺课扣分,穿拖鞋进教室扣分,学生抽烟扣分,上课讲话扣分,打架吵架扣分……拾物归公加分,于是不少小学细致的思想教育,不是着力内化优化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的班主任管理班的目标要求仅停留在只要不出问题就行的低层次境界中,甚至充当一名“扑火队员”的角色,待出了问题才去治病救人,平时缺乏防范教育意识,很少启发引导学生开展自觉自省性活动。总之,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普遍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育。有的老师或班主任便对学生采取高压政策,结果是压而不服,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不断;有的老师空谈道理,学生听得枯燥乏味,效果不佳;有的老师照搬别人的先进经验,效果也不理想。我认为,“师道尊严”要提倡,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但要“严”而有“格”。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与家长交往中的“八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忌贪。贪吃,贪拿,贪玩,不仅有悖于师德规范,失掉教师的人格、尊严,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忌贪,是家长认可班主任的重要标准之一。二忌势利眼。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如实地反映孩子的情况,忌阿谀奉承,忌冷语冰人。三忌不顾原则地迁就家长。对待少数要求不合情理的家长,不必正面回答他,要如实地向他介绍班级工作情况。四忌让犯错误的学生“回去喊家长到学校来”。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害怕家长知道,所以干脆不上学,在外游玩,后果不堪设想。较好的方法是电话通知家长到校,或把“喊家长来”变为“访家长去”。五忌在…  相似文献   

12.
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一般来说,后进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思想上后进的学生,另一类是学习上后进的学生,第三类是思想上、学习上均后进的学生。然而,后进与先进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我们能满腔热情,对“症”下“药”,后进生这块“坚冰”就会被我们爱的火焰所融化。下面就我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谈转变后进生的做法。一、认识上忌偏见。有的班主任对后进生常存在偏见,总认为他们“一无是处”,甚至不可救药,因而歧视他们。这样,当后进生发现老师对自己存在偏见,老是以老眼光看待自己时,就会很容易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甚…  相似文献   

13.
一、真心承认“感受是无罪的”。“感受是无罪的”,这是心理学专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因为,感受只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并不影响别人,而有的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理解,如某班换了思品老师,一名学生对班主任说:“一见新老师严肃的样子,我心里就害怕,不敢提问。”班主任马上批评道:“乱说,老师有什么可怕的!你怕老师,今后他怎么教你,一定要喜欢他。”在这里,班主任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还责备学生的感受,也许从此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这种心理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的责任心同教育的效果成正比,班主任对班级投入的越多,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就越高。实践证明,班主任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影响,也是一个强大的激励。正如有的同学所说:“每当我看到老师的认真劲儿,听到他语重心长的叮咛,我都感到有一种动力在驱使我前进。”可见,班主任的责任心多么重要。可以说,班主任的责任心牵动着学生的进取心,影响着学生勤”。“手勤”是指班主任不能只是做指挥者,在有些时候还要亲自实践、身先士卒。当同学们劳动时,你成为其中一员,就会身教胜于言教。“眼勤”是指班主任要善于察言观色,可…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的责任心同教育的效果成正比。班主任对班级投入的越多,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就越高。实践证明,班主任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影响,也是一个强大的激励。正如有的同学所说:“每当我看到老师的认真劲儿,听到他语重心长的叮咛,我都感到有一种动力在驱使我前进。”可见,班主任的责任心多么重要!可以说,班主任的责任心牵动着学生的进取心,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班主任责任心的最好体现是做到“四勤”。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评语要能使家长了解子女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真实情况,并能激发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同时,各位家长也可以从评语的质量看出班主任老师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因此,每位班主任都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行评定,力戒以下十点。一、忌班干代。有的班主任因事或怕动脑筋,让某个班于代写评语。此举不当,因为限于班干的觉悟和能力,很难对全班学生作出切合实际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 ,这是班主任的一项特殊工作。班主任一方面应该科学地认识到中学生发生早恋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还要在实际工作中 ,注重教育引导 ,讲究工作艺术 ,采取恰当的方法 ,正确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 ,虽然处理中学生早恋千头万绪 ,比较棘手 ,但也不是无章法可循 ,从实践出发 ,在处理具体问题上 ,参照“五忌”、“十法”,多可指点迷津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一、处理学生早恋的“五忌”一忌情况不明。对于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信息 ,班主任老师大都是通过间接的渠道获得的 ,因而常常容易出现差错。有些时候 ,学生间…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现实生活中,很多班主任出于树立威信、从严管理的考虑,在学生面前从不敢轻易表露自己。期望通过“深藏不露”给学生以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感觉,以树立“严师”形象,这其实正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误区。在现代社会,学生接触面广,信息来源多,思维活跃且波动性大,他们往往对“不苟言笑”、“不可接近”的教师敬而远之,而迫切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善解人意、和蔼可亲,他们希望接近老师、了解老师,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他们的这一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对班主任的教育反映冷淡,甚至“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9.
王维惠 《课外阅读》2011,(9):327-328
担任低年级班的妈,他们午休我在教室。我的汗水没有白撒。我要继续当好这妈。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班主任。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当一名班主任难,当一名好的低年级班主任更难!”许多老师都感慨地这样说。是啊,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下子从幼童变成了一个小学生,对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会不适应。有的入学前父母就说:“开学后让老师来收拾你。”家长管不了的,就告诉老师,使学生见到老师就害怕。还有的干脆不愿上学。那么,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