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5项重大活动——胡锦涛主席向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掀起了抗日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赛珍珠诞辰一百周年。这位前半生客居中国、后半生终老故乡的著名美国女作家,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沟通,起到了举世注目的桥梁作用。所以,1973年尼克松总统在给她的悼词中生动形象地称她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在中西比较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来纪念这样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更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赛珍珠的人桥作用,在她的孩提时期便象征性地开始了。她同中国小朋友玩游戏时,孩子们一方扮演西方列强,一方扮演亚洲盟军,而她却作为美国人在二者之间调停,帮助中国。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国的大学教书时,曾作为语言文学教员向中国学生介绍西方文化。1992年,于而立之年的赛珍珠写了《也谈中国》和《中国之美》等向西方介绍中国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讲,只是她介绍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许多演讲或发表的许多文章中的一篇.最近发现她1930年发表在<金陵光>上的英文论文"中国早期小说的起源"以及她在北京华文学校作演讲和生活两个月的情况的有关资料.中美三所与赛珍珠有关的大学拟联合出版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5.
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了国共两党的八位抗日将领,其中有我的爷爷戴安澜。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但早在1930年,中国的赛珍珠介绍业已开始。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赛珍珠接受走过了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褒贬不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逐渐走向公正客观评价的历程。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倡文化多元、推崇异质文化交流的赛珍珠及其跨文化创作越发引起世人的关注。政府部门、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全方位、立体化地合力研究赛珍珠及其作品,在翻译、研究、教学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妨说,赛珍珠已回到她所称为的“父国”——中国。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的今天,回顾历史,激励未来,是不无意义的.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广东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在敌人占领区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先后建立了东江、琼崖、珠江、韩江、南路、粤中等抗日游击纵队.这些抗日游击队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华南抗日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支持下,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抗击着华南地区日军的百分六十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我党领导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赛珍珠对中国社会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人民有着自发的情感,她以一种跨越国界和种族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客观描述.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的心态有着细腻、直接的观察,她准确地把握住了“土地”这一中国农民的生存基础和文化命脉.在其代表作《大地》中,赛珍珠饱含女性主义的同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兰、王龙等一批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她的作品既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人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人的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农民热爱土地、珍视土地的“大地情结”,从而开启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之门.  相似文献   

9.
纪念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70周年暨镇江市国际友好交流大会期间,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取得了新的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史料的挖掘与历史的考察、文本的阐释与比较意识的增强、对赛珍珠思想的探究与文化精神的凝练诸方面,并由此将赛珍珠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使我们想起了在“黔南事变”中水族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迹,并想对发生在五十年前的水族英勇抗日斗争的历史意义,作一次重新认识。 自一九四三年底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新的态势:意大利法西斯战败投降;苏英美的德里兰会议重申要开僻西欧第二战场;太平洋盟军也开始了有限的进攻;由美国陈纳德将军指挥中美空军混战团也威胁着日本本土的安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已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在这样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为了推毁中美在华中、华南空  相似文献   

11.
【热点材料】1.2005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将举行纪念大会。届时邀请部分海内外爱国人士、抗日将领和为抗战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参加有关纪念活动;对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和爱国将领进行慰问;展映、展播一批纪念影视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发行纪念邮票和纪念币。2.综合媒体报道,为庆祝“二战”胜利60周年,俄罗斯斥巨资60亿卢布隆重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5月8日,普京与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矛盾的中西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明  周敏 《文教资料》2008,(31):20-22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青少年在中国度过,她在中国的独特的生活经历既激发了她最初的文学创作的灵感,也使她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作为一名女性文学创作者,赛珍珠的一生都在关注着中国和美国女性的现实生活.本文旨在揭露赛珍珠矛盾的中西方妇女观,进而剖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客观评价赛珍珠矛盾妇女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下一代》2005,(9)
宋铁岩 王凤阁 52 高鹏振 李东光 王仁斋 周建华 张海天 白承润 唐聚五 杨靖宇 赵尚志 丫ia Yi Daz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辽宁抗日英雄谱~~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本文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由来已久的侵略历史和抗日战争期间的侵华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对中国军民英勇壮烈的抗日业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进行了热情颂扬。本文联系现实,警示人们,要牢记血与火的历史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海南岛活跃着我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它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建立和发展了琼崖抗日根据地.尽管这个根据地地处海岛,远离中央,面对日寇、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夹攻,孤军奋战,但它始终屹立在祖国南疆,不仅成为华南抗日战争的坚强阵地和日寇南侵东南亚的巨大障碍,而且为抗战胜利后解放海南打下牢固的基础.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海南人民抗日斗争的艰苦战斗历程,重温琼崖抗日根据地的伟大历史作用,对于继承革命传统,加快海南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纪念文集》收录了2002年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及文章,它的出版,标志着新世纪中国的赛珍珠研究正向纵深推进。该文集主要具有三方面的价值,即资料性、学术性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赛珍珠长期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忽略,但她确实是支持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重新审视与阿兰相关的情节,解读阿兰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小说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按:本文是赛珍珠的中国小说系列专论之一.全文追溯了中国小说的发生和发展历程,并为中国小说作了有力的辩护.文章对于我们认识赛珍珠的中国小说观和她本人的文艺观,颇有价值,故译出,以供赛珍珠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臧杨柳 《文教资料》2009,(34):12-13
在赛珍珠的文艺创作中,中西文化因素跨过异域,交融共存。由于赛珍珠深入研究并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她的文艺创作呈现出人民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同时,在社会史诗题材的选择、对底层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怀、浪漫传奇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赛珍珠又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与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