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的"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其中结尾要像"豹尾",飞扬、有力,它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确实,文如撞钟,结尾如果能打动人,给人余音不绝的美感,那就美不胜收了。这里谈谈几种文章结尾的方法。一、总结全文,点明题旨,画龙点睛无论记叙还是议论,在文章收尾时再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巴金的作品《小狗包弟》的结尾——"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情真意切,真挚动人,高  相似文献   

2.
古人论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小而迷人;“猪肚”,丰富充实;“豹尾”,短而有力。这就是说,文章的结尾,应简短有力。 那么,作文怎样结尾为好?以笔者之拙见,谈谈文章结尾的几种方法与作用。 一、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是以简练的笔墨,对全文进行总结,以精警的语句,揭示文章主题的方法,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前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在结尾却用“跟困难作斗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的文章应具备三点:"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同样,一堂成功的课不但要有巧妙合理的导入使课堂"出奇制胜",灵活多样的讲授让课堂"引人入胜",还要有精彩有力的结尾使课堂"大获全胜".因此,结尾这一环节精彩与否,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几种不同的课堂结尾方式,结合自己平时的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巧妙运用课堂结尾这一环节,让学生出彩,让课堂生辉.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8,(Z2)
金牌教练精讲古人作文重视结尾,把好的结尾比喻为"豹尾",要求结尾简明有力,"如截奔马",留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成功的作文,结尾总能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词虽  相似文献   

5.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虽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头开得好,能引人入胜;但是尾收得好,更能使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正如明人谢榛所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下面我们来赏析一组有韵味的结尾.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要求文章的结尾应当如"豹尾",意即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明代著名学者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进一步说到"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指文章的结尾要像敲钟一样,使人觉得余音绕梁。因此,在我们写作文章的结尾时,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  相似文献   

7.
正姜夔这样高度概括诗歌结尾的艺术性:"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的确,诗人在写诗过程中对结尾高度重视,强调结尾意蕴丰富,能够余韵不绝。因而作为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赏析诗歌结尾的意境中品析出其艺术价值。一、以朴衬奇,以平实衬托隐意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归园田居》这一组诗,其中第三首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  相似文献   

8.
前人要求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这“豹尾”,我的理解是指有力。要有力,就要精炼。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只会冲淡主要内容,分散读者注意力,甚至使人厌烦,它不会有力。要有力,重要的是能突出主题。形式为内容服务,一切艺术手段,包括开头结尾都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游离于主题之外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写,写了也谈不上有力。要有力,我想还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别出心裁的结尾,使人爱看,看后还觉得耐人寻味,受感染,受教育。这里举几个例子。《口技》的结尾是:  相似文献   

9.
古罗马奥维得说"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俄国托尔斯泰讲"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明朝谢榛认为"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篇好作文应该有一个靓丽而雄健的结尾,这样才会让读者觉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言,文章结尾当如"凤尾",要如凤凰的尾巴一样简短有力、新颖别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味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能使文章更上一层楼,锦上添花。作为文章最易写出亮点的部位之一,我们应该加强作文结尾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留余韵是文章结尾的一种结构技法。清代顾龙振在《诗学指南》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无回。”谢榛在《四溟诗话》卷一中也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里的“高山放石”、“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诗的结尾要给读者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这是诗中的“留余韵”,也同样适用于短篇小说的结尾。 短篇小说留余韵常见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2.
古人常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就是说文章结尾要简明有力,使文章升华,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当考生写作时,往往考虑的是题目与开头,而结尾处草率收兵,结果落得虎头蛇尾的惨局.好的结尾会给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因而,文章的结尾应考虑这样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编筐编蒌,重在收口"。有很多同学写作文不知道怎样根据文章的中心和内容进行结尾。这里介绍课文中常见的十种结尾方式。 一、自然性结尾 这种结尾,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束,不拖泥带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对于记叙文而言,有许多成功的升格记叙文结尾的方法技巧,下面就此作简要归纳梳理,希以此开阔我们视野。一、自然结束法技法指要1.技法点评文章的结尾随着叙事的结束,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自然结束法的特点如下:(1)这种结尾方法 ,朴实无华,于朴素见真挚,是一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要讲究开头和结尾,古人就有“凤头”和“豹尾”之说。开头开得好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而好的结尾也能起引人深思,余味无穷之效。情境式结尾。文章的结尾创造出一个优美的境界,引发读者的美感、耐人寻味。如高  相似文献   

16.
元代散曲家乔吉曾说过:“作乐府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就为我们怎样处理文章的开头、行文和结尾提供了方向。所谓豹尾,就是遒劲有力,意尽声绵,戛然而止。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家,无不十分重视文章的结尾。近代学者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春觉斋论文》)李绂说的“文章精神全在结束”(《秋山论文》)更是将文章结尾看成文章的灵魂之所在。文学创作难在创新,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各有千秋。文艺理论家总结归纳出“以诗结尾”、“以歌结尾”、“以景结尾”、“以情结尾”、“以声结尾”、“以议结尾”…  相似文献   

17.
正"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文章的结尾起到照应开头、总收全文、彰显主旨的作用,使文章底蕴丰富,情深意长,留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余韵。恰如"豹尾"劲扫,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用精炼的语言,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响亮有力,引起读者心灵上共鸣。精妙的结尾,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和谐统一,使文章的主旨深刻鲜明、启迪人心,能够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使文章大放异  相似文献   

18.
听惯了"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不少同学误以为文章开头只应该追求优美多姿,结尾只应该讲究简洁有力。实际上,文章结尾不仅要笔法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也应该追求美感,给予读者美的享受。特别是对于考场作文而言,阅卷教师在临打分之前看到一个美妙的结尾,获得了审美快感,定会"龙颜大悦",打出较高分数。  相似文献   

19.
岳力 《小读者》2012,(12):32-33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亦曾说过,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雄健、有力。好的结尾应该让人掩卷之余浮想联翩,遐思万千。一、概括全文文章结尾时,把全文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点明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这种结尾法,作者的结论一定要正确无谬。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好戏总是在最后。一篇文章的结尾,就好比文艺演出中的"压轴好戏",一定要精彩、漂亮,言之有物。千万不能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作文结尾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供同学们写作时参考。1.篇末点题法。就是通过议论,在结尾处点明或深化主题。这种结尾方法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段凤珂同学的作文《舅舅的四辆车》就是这样结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