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知识梳理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分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相似文献   

2.
[知识导序 ]运算定理、性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没有括号的 同级运算两级运算有括号的[知识导练 ](一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运算意义各部分名称 关系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数 +加数 =和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被减数 -减数 =差乘法一个数 (整、小、分数 )乘以整数 ,是求几个数。因数×因数 =积除法已知两个因素的积与其中一个因素 ,求另一个因素的运算。被除数÷除数 =商互为逆运算一个加数 =…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数学中的运算主要有加、减、乘、除四种。目前,我们对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的定义基本上是这样的:加法,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从这些运算定义来看,加法是所有运算的源头。减法是依据加法来定义的,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也是依据加法来定义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要点。 1.分数加法的意义: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整数四则的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一条综合性较强的运算定律。它贯穿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涉及到加法和乘法的运算;综合运用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法。它不仅限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可以推广到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相似文献   

6.
在算术教学中如何加强整数四則运算基础知識的教学,是提高算术教学貭量的关鍵,我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加、减法中进位和退位的教学进位加法滿十要向十位进一,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作十,这些道理对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来說是比較难于理解的,在計算的时候,往往把进位的数,或退位以后应該减去的数忘記了,以至发生錯誤。所以在教百以內加法和减法时,进位和退位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要复习好一百以內的数的讀法和写法,使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以及数位之間的关系。一个数是几十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感悟、体会数的概念的一致性、数的运算的一致性、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是基于计数单位的表达。四则运算中,减法、乘法、除法都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加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与核心。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在算理和算法上是一致的。数的概念是运算的基础,数的运算是数的概念的再应用。数的表达与运算方法是一致的,因此要基于数的意义理解运算。其中,计数单位是运算的基础,四则运算都是基于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的个数的运算。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数学里,一般把加法定义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它是运算的开始。乘法是指“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运算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基本的算术运算只有两种——加法和乘法。两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通过下面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9.
初小课本算术第一册的内容,包括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尺的认识,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不超十的加法,20以内不超十的减法和总复习八部分。这册课本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学会:(1)10以内数的数法、读法、写法和20以内数的数法、读法、写法。(2)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不超十的加法和减法,并会用这种计算方法解答求和、求剩余的简单应用题。另外还应该在学生学习算术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解答应用题,向他们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存在紧密的联系。基于数运算的一致性,教师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单元重构,打破原有课时序列的编排,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建立数运算一致的教学主线,帮助学生在小数加减法的运算中感悟其与整数加减法算理一致、算律一致和算用一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运算整体性和一致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上指出:“小学算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儿童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为什么主要是进行整数运算呢?怎样去理解自觉地、正确地和迅速地进行整数运算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体会的。所谓整数就是麦示物体个数的一二三四五……的自然数(包括零在内),它是清点物体个数的结果,是由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要求(一)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二)四则运算及四则混合运算1.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进行运算。2.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  相似文献   

13.
在数的运算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总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方法,而乘法是从同数连加的情况发展起来的,除法是从同数连减(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相同的数)的情况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常把加法和它的逆运算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把乘法和它的逆运算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第二级运算是第一级运算的高级运算,第一级运算是第二级运算的低级运算。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就叫做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做四则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14.
培养儿童的验算能力和习慣,不仅对减少作业中的錯誤,提高算术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养儿童的細致踏实作风和高度的責任感也有积极作用。培养儿童的验算习慣,首先要教会儿童验算的方法。在四則运算中,每一級运算的两种不同运算都互为逆运算,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减法可以用加法来还原,差与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除法可以用乘法来还原,商与除数的乘积(有余数的除法再加上余数)等于破除数。加法和乘法虽也可以分别用减法和除法来验算,但为了計算上的方便,一般根据加法和乘法中的交换律,交换加  相似文献   

15.
1 解读教材 1.1 目标解读有理数加法是算术数集扩充为有理数集之后学生学习的第一种运算,它是算术数加减法的拓展与延伸.借助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及绝对值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以转化成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不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正负数、绝对值、算术数的运算、数轴等)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分类、转化、数形结  相似文献   

16.
小数加、减法及相对应的混合运算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整数加、减法以及混合运算,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连减的性质等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小数计算的开始,是整数计算的延伸,是学习整数、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和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小数加、减法能够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加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高小算术第一册的教材内容有整数的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复习五章。这些教材是把学生在前四年所学的关于数的认识、整数四则的计算知识和计算技能,加以整理、扩展、归纳、提高,使他们获得比较系统的整数四则的计算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技能。整数四则的计算知识和计算技能是学习算术中其他内容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它在小学算术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现在就这册课本的内容,分章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谢玉英 《青海教育》2002,(10):32-33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有理数的运算是代数式的运算、实数的运算,以及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知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又是本大节内容的重点之一,是有理数减法的基础,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这是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讲授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要求学生会利用法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相似文献   

19.
问题:在三位数中,数字和是5的倍数的数共有多少个?(华杯赛决赛题)这是一道求指定三位数个数的推理题。审题时需要留意问题求的是数字和为5的倍数的三位数的个数,不是求为5的倍数的三位数的个数。解题的关键是弄清三位数的范围与计算其个数的公式,熟悉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通过试算找出求指定数个数的规律。范围:三位数是从100起到999的所有自然数。开头数100叫做首数或首项,末尾数999叫做末数或末项。公式:个数(=末项-首项)+1特征:如果一个整数(本题为三位数的数字和)的个位数字是0或5,那么这个整数一定能被5整除(即它为5的倍数)。由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要点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