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觉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有的报纸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则冠以"直观新闻"或"目击式新闻"等。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以形象表现新闻真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特点,以强烈的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一、视觉新闻采写有别于一般新闻采写视觉新闻对事实的选择比一般新闻更为挑剔,它要求所选事实应可触、可感、更可信,较一般新闻更富有典型性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必须新,这已是新闻学早已公认的公理。新闻化的趋时性正是经新闻信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而来。作为新闻化子系统的高技术战争新闻化,它本身传递的战争信息的趋时性也比其他行业显得更为强烈。这是以下两个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王洁 《新闻世界》2013,(7):89-90
【摘要】温州广电市民监督团的成立顺应了日益强烈的群众表达诉求和媒体自身提升的现实需求。市民监督团所具有的草根性,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新闻素材更丰富、新闻视角更为全面。公民的深度参与,监督的直接公开,提升了报道的新闻张力,提升了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而今新闻竞争异常激烈,想抓独家新闻难上加难。而强烈的策划意识、独特的新闻手法可以使报道在某个层面上成为“独家”。温州日报采编人员在周大军等重大题材的报道上,就是通过强烈的策划意识,实现新闻运作的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打破了信息的地域隔阂,地方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欲望更强烈,面对更加挑剔的读者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地方媒体在确保自身的本地新闻优势的同时,对于打破地域限制的远程采访更为重视,无论是介入的程度还是投入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6.
赵波 《军事记者》2007,(3):12-12
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者议论、暗示作者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新闻背景,有助于显示或者帮  相似文献   

7.
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件与人物放至文学的熔炉脱胎换骨,使之锤炼得更为充实、丰满和典型,从而达到新闻与文学在特殊的情境中有机地统一,无疑是谢春阳的小说与记实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读罢他的文学作品集《盲洞》,这一感受更为强烈。新闻记者出身的谢春阳忙碌奔波在“哪有不平哪有我”的漫漫征途。干过13年煤矿工人的他,深知中国煤炭报记者几个字的分量。17年来敢爱敢恨敢于据实报道,不断坚持和完善新闻舆论监督,是他对荣膺“全国优秀新  相似文献   

8.
脱胎于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潜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应用,公民报道者的这一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参与新闻传播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从报道新闻事件到评议新闻事件,再到参与调查新闻事件。公众报道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一变化对整个传媒生态格局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每当发生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重大变革时,新闻传媒业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美国传媒在获得新的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其中传媒教育、新闻质量和编辑独立已成为影响美国传媒公信力的三个主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为民众书写现实的传媒失去了公信力,无论其偏离专业主义的程度是大是小,都将使现代社会更加混沌.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形态的递增,并不能彻底颠覆新闻传媒工作基本的原则和信条,相反,新闻从业者对客观、公正、追求真相等职业底线的坚守和忠诚,应当变得更为强烈和持久.  相似文献   

10.
从当前的电视新闻内容来看,近十年民生类新闻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不可置疑的是民生新闻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全国现在很多的电视台更为广泛地报道大众新闻,报道更贴近民生,更为关注老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有不少卫视也开办生活等类似民生频道,有很多的电视频道更是为广大百姓解决难事,实事,使老百姓真正地体会到了实惠,更是让社会的底层人民有了吐露心声的平台,这也是民生新闻近十年迅速火热的重要原因。现在正值民生新闻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1.
杜新华 《新闻窗》2009,(3):113-114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历史情况和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等,是新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如果善于使用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通过细说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可能凸显出新闻事件的特殊价值,从而使新闻报道的个性特征更强烈,新闻主题的意义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陈斌 《新闻实践》2007,(12):45-45
在新闻专栏等节目中适当合理地运用音乐更能增加新闻的效果,使节目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提高声画结合的效果和对受众的吸引力。用音乐赋予新闻栏目特定的听觉形象  相似文献   

13.
温斌 《今传媒》2016,(10):112-113
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拥有职业的敏感性、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和娴熟的摄影技能,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必备的能力。凭借职业的敏感、灵敏的新闻嗅觉,能及时发现新闻,正确分辨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抓住新闻点;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能使摄影作品新颖、独到、有思想、有深度、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从视知觉层面产生强烈地期待感和阅读探究的欲望,还能触发读者对新闻图片形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娴熟的摄影技巧,使其能迅速发现并凝固住新闻事实生动典型的瞬间。用简洁表现复杂,以形象揭示内涵,凭形象说话,运用艺术手法使新闻图片主体形象生动、鲜明、突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达到“以图揽胜”、“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引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新闻图片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用于美化版面,从报社老总到普通编辑,对新闻图片在版面中的新闻载体功能更多地予以重视,从而使新闻图片在新闻报  相似文献   

15.
不管什么样的新闻言论,都具备两个本质的属性,即新闻性和政府性。新闻性使新闻言论区别于一般政论。从文体上说,新闻言论与政论文最接近。它们都属于论说类,表现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以说理为主要表达手段,又都着重从思想、政治的角度分析论述问题。但新闻言论有比一般政论强烈得多的时效要求,有更为直接的针对性。它的思想性和战斗力,往往与迅速、及时以及是否抓准社会的脉博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言论与新闻报道一样属于“盛开的鲜花”,一旦时过境迁,就会枯萎、凋谢,成为“马后炮”,失去发表或播出的价值。作为新…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5月“第四媒体”的概念由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提出了以来,这一建立在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崭新媒体引发了新闻传播业革命性变化,世界许多非新闻机构通过互联网加入到新闻竞争的行列,传统的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上网。到1998年底,全球上网报纸已达4925家。到1999年底,我国至少有400家报纸上网。 这次变革中,各种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纸墨形式的报纸首当其冲,特别是我国的地方报纸受到的震撼将更为强烈,人们不禁要问,地方报纸应如何生存于网络时代? 一、地方报纸的生存危机 同样,地方…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优势与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云 《记者摇篮》2009,(10):57-57
新闻事件实时直播使报道更具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和强烈的参与感,能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运作过程中新闻实时直播也存在着很难解决的矛盾和弊端。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Vlog得到大众的关注和应用。从个人日常记录到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内容生产者加入其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下,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Vlog频繁发布,这一具有强烈个性的新媒体新闻报道形式,不仅让受众快速、全面、有效地了解了新闻事实,更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能量。本文将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报道为例,探讨Vlog新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刘金凤 《军事记者》2012,(10):19-20
新闻特写,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截面”或细节.通过多种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相似文献   

20.
军队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认识新闻事业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文化责任,努力提高军队新闻传媒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在新的形势下,新闻传媒所承担的文化责任、文化使命更为重大。军队新闻工作者应以清醒而强烈的更加自觉的文化担当,切实而充分地发挥新闻传媒的文化功能,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高部队官兵素质,增强我军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