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大学作为边疆民族区域地方高校,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职能。在发展实践中,逐步建构起以“梯田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夯实两个基础平台、构建三个质量维度和突出一个德育制高点,即“汉语授课模式” “分层培养模式”的智育大平台,“科技班模式” “少数民族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质量维度,以及“三课模式”的德育制高点,并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因材施教与按需施教的多维互动。  相似文献   

2.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围绕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根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特点,把学校作为“超市”,教师作为“服务员”,为学生“顾客”提供课程及其它创新实践活动“商品”,构建基于“教学服务超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教学服务。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效果很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适宜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担了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国际竞争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在省属高校中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立足省属高校发展现状,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综合教育改革的框架下,探索了适应省属高校特点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国际合作联合指导、课题组创新管理及文化建设保障等举措,可以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从而促进省属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为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省属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以“责任共担”为视角,建立“责任共担”的长效化培养机制、采用“多方联动”的一体化培养方式和构建“平衡协调”的综合化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利益相关者“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5.
校政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校地合作从理念层面向机制构建层面的延拓和深化,是“地方”因素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度介入,是地方高校扎根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急需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至关重要。近年来直播电商作为我国的新兴商业模式,其人才需求量大且培养周期短,急需高效的培养路径。然而,职业本科直播电商人才“订单式”培养存在缺乏系统化的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缺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构建职业本科直播电商人才“订单式”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的使命。因此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突破,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基于对现有职业本科办学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从类型和层次两方面探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定位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而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在确定培养规格、发挥多主体作用、构建课程体系、推进“三教”改革方面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工作回望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点,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一、过去五年高校科技工作成绩斐然“十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  相似文献   

10.
略论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推进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深刻地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和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并通过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能力培养体系,指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完善技能鉴定,推行"双证书"制,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以来,需求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知识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我国西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实现“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功转型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高分低能”的现象,有利于西部转型高校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思想力“原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毫无疑问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或者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主要依靠大学来培养。时代要求高校再也不能延续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要承担起培育知识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作为教育、科研重要辅助部门的高校图书馆理应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事实上,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中本有着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其能否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通过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从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视角,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地方政府应优化订单培养的政策环境,调动企业参与订单培养的积极性,高校自身要加强内涵建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制订“厚基础+活模块”的订单培养方案.实践证明,“应用型订单武”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用之”的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以思政教育助推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利于科学整合和统筹管理各种教育资源,不仅能为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支持,还能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保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北京大学在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高层次全科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探索医学技术、公共卫生、药学专业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加强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应重视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重视权责明晰,完善管理模式;重视质量评价,完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种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技术高校研究生培养既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做法,也不能纯粹套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研究人才,应具有的独特性和复合性。本文从“双导师制”、“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双基地”“双高人才”“双证书”几种模式探讨了“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了研究生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四维”共建模式的创新理念,通过校企共建导师队伍、共建项目清单、共建创新平台和共建考核体系四个维度探索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针对我国航天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开设了院士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小卫星班”,采用航天精神引领、多学科知识复合教学及航天工程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航天拔尖人才及战略科学家。思政教育方面,通过爱国主义教育,邀请航天总师座谈,充分依托“航天魂”“航天行”等思政实践活动,树立“爱党爱国、航天报国”信念;培养体系方面,实施“航天引领、专业任选”的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本研一体、项目驱动的个性化课程培养体系,设置贯通式课程,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与实践;素质能力方面,将航天工程组织管理与研制模式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紫丁香卫星创新工场,团队协作开展项目实施,使学生在航天高标准工程项目中锤炼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是刚从国外引入我国的一种全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我军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的“两大需要”、“两大任务”,迫切需要借鉴外军培养新型人才的先进方法与模式。本文着眼于利用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的普适性特征,阐述了我军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的意义与需要,为我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种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技术高校研究生培养既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做法,也不能纯粹套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目标不同于其他研究人才,应具有的独特性和复合性。本文从“双导师制”、“产学研”结合、课程体系、“双基地”“双高人才”“双证书”几种模式探讨了“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了研究生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