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漫谈朗读教学王贻远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  相似文献   

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新的精神。朗读教学也要朝这个目标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朗读“读”出魅力。  相似文献   

3.
朗读训练“三类八法”福建永春县教师进修学校辜秀绢朗读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教师讲出来的,还要学生去读;去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  相似文献   

4.
张国琳 《甘肃教育》2009,(18):45-45
一、对朗读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朗读是我国语文优秀的传统教法。古时候,无论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旬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与适用范围。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教师应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改革日趋“程序化”、“模式化”的今天 ,作为传统语文教法精华之一的“诵读法” ,已基本从语文教学中消失了 ,朗读也很有限 ,读课文仅是为了解、熟悉课文的内容 ,使教师能“酣畅淋漓”地表演“庖丁解牛”之技来剖析课文。读 ,成了讲析的铺垫 ,仅此而已。于是乎 ,预习代替了“读” ,“讲”代替了“读” ,“听”代替了“读”。语文课上 ,很少能听到琅琅的书声 ,更少见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指导。汉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扬弃” ,必须从传统语文教学的母体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诵读”、“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  相似文献   

8.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教育,陶冶了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能力。教研教改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界的名师高手们也常常提醒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视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摒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9.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针对学生对“朗读”的认识不够,语文学习陷入“厌读、无读、浅读”的误区.朗读不是无用的,而是深刻的.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性,了解朗读的规律,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小学生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教学,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中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多诵读。”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朗读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示范形式化、朗读内容零碎化、朗读教学表演化的误区。因此,转变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观念,探索小学语文高段朗读的新方法,让学生乐在“读”中,让高年级语文课“读”占鳌头,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历代教育界名家谈及语文学习,常常言及“以人为本,加强朗读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在年级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守望的角度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摆在了愈来愈突出的地位。在朗读训练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是学生理解文意的桥梁,是阐发情感的媒介,是学习祖国语言的载体。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朗读教法--导读、范读、配读、评读,在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引导学生读中领悟、读中抒情、读中积累,已成为阅读课的主旋律。《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诵读和积累,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我国自古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16.
何敏 《现代教学》2008,(9):30-30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我这里所说的“读”,就是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读”为本浙江慈溪中学王晋铭跟许多同行谈起,总说语文难教;与不少学生谈起,也总说语文难学。语文是难教、难学,然而,如果细细琢磨,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与学...  相似文献   

18.
黄红梅 《广西教育》2013,(45):76-7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也是发现,更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为学生搭建多种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并在朗读实践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运用语言,让朗读带领学生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读书读书,顾名思义,书就是要读。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经史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义自明”。读,是我国长久以来学习语文的一种传统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加强朗读教学的要求,并把朗读列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加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好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相当不错的。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不会读书。具体表现,一是唱读成风,不少学生不讲普通话,一口“宜春腔”;二是读得不顺口,结结巴巴,有的学  相似文献   

20.
麻飒华 《学语文》2006,(1):18-19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多种举措,应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而多年以来,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误区。因此,转变语文朗读教学观念,改革朗读教学方法,真正让语文课“读”占鳌头,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