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一名班主任,多年来我努力做一名"有心"的教师,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因为,教育就是这样的"踏雪无痕".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由"坏孩子"成长起来的"好老师".这里的"好",单是从理解孩子这个角度而言. 我小时候的"坏",在大院里是出了名的.那时候的大院是同一个单位的几十个同事聚居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练习"分离"     
正Preface从依赖到分离,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他的生命力涌动时,会自然呈现的内在需求。做妈妈的,恐怕需要不断地克服内心的不安全感与隐隐的失落。在网上做亲子教育咨询时,有个妈妈来问我:"孩子上幼儿园大班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搂着我的脖子才能睡着。现在我  相似文献   

4.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  相似文献   

5.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教育,幼儿教育是最富有艺术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有惊喜的发现,都会充满快乐!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观念和幼儿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孩子的成长加了许多负担,快乐也就逐渐流失.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不仅期待孩子的成长,同时更加渴望他们能快乐地成长,浙江省杭州市大关苑实验幼儿园"快乐成长"的教育品牌就在这样一种热切期待中开启了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6.
"妈妈,快读给我听听。"儿子举着一本日记本急匆匆地跑过来。我接过一看,原来是几年前一时心血来潮给儿子写的成长日记,不知怎的给孩子在抽屉里找到了。儿子知道这是写他的,但日记上的字迹比较潦草,刚上二年级的他看得云里雾里,于是就跑来找我了。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拇指教育"比"食指教育"更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教育进程,符合教育规律,促进我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它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励、快乐、积极进取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挖掘潜力、开拓思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毕玉娜 《家长》2022,(4):23-24
孩子成长要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但这三种教育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只有"三位一体"相互配合,才能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的直接管理者,是三种教育的协调者和粘合剂,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0.
建文 《家庭与家教》2002,(11):10-11
儿子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单位的同事们都有些惊讶,因为他们大都知道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平平且后来上的是一所普通初中。于是乎人们纷纷向我询问其中的奥秘,我的回答挺简单:家长与老师牵手,共谱孩子成长的协奏曲。  相似文献   

11.
绝大多数孩子很肯定地说:"我喜欢安徒生." "如同与内心最纯真最美好的自己交流",大概是安徒生童话所有读者的共同感悟. 孩子们与安徒生童话的精神联系,主要分布在同情、欢乐和成长等情感因素上,这些是绝对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过时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是个宣称要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母亲,经常为自己的"甩手"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跟同事、朋友聊起来,也是振振有辞地宣扬自己那一套做法.当然就有人要提出质疑:"你真的撒手不管,‘放养'吗?"仔细想想,似乎还没到放任自流的程度,很多事情还是要管的,但又不是"圈养",管得面面俱到.至于是什么养育方式,我自己也没想出一个好的名词来解释它.  相似文献   

13.
我7岁的儿子虎子活泼可爱,性格开朗,动手模仿能力一级棒,是我们居住小区打孩子王”。这不,最近,虎子参加一个少儿夏令营」讲比赛,得了个优胜奖主持人姐姐问他准备把奖牌送给谁时,虎子大声地说尹送给爸爸。”我在台下听到儿子自豪的童声,眼眶一阵湿润。其实,虎子是个母爱为零的孩子,在他不到1岁时,他妈妈就和我离婚了,孩子的生活里只剩下我这个父亲为了把单亲家庭的伤害降到最低,给儿子营造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我费尽了心思,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悟出了“快乐成长”的培养方法,没想到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坦然交流,让儿子感觉家”同样很快乐最让儿…  相似文献   

14.
百变球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玩具,名字我猜是"百变球",因为我数学考试发了喜报。我一到家就开始玩百变球,它们一共有六个:一个粉的,一个红的,两个橙的,两个绿的,绿的捏得很像豆角,红的捏成了胡萝卜。我把其中四个百变球捏成长圆柱形一个捏成圆形还有一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老师: 你们好!我是一个六年级女孩的父亲。在无意中我看到了女儿的日记和一封她写给朋友的信,才知道她在暗恋她的一个男同学。女儿以前是个三好生,可近来思想不集中,做什么事好像都没有兴趣我知道这是孩子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事,我没有打她,也没骂她,但我就是不知怎么引导她,让她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希望你们帮帮我,怎样引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埘立自己的人生观。谢谢! 江苏盱眙杭高新  相似文献   

16.
读了<小学教学>2009年第4期朱国忠老师的<聚焦"四点半综合征"--我们也需要"硬教育">一文,有共鸣,也有异见.我非常赞同朱老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特殊儿童的关注.这种现象是每一个教育者都不能忽视并需高度关注、积极应对的.如若不然,这不仅是埋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定时炸弹,更是我们未来社会之隐忧.我每一次召开新一届学生的家长会,总是反复强调本人的观点:"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而所谓学习成绩并非最要紧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教师把学生推到校长面前的时候,就一定是个难教育、有"分量"的人物了.面对这样"小霸王"式的学生,校长该如何面对呢? "四了解"是基础 "四了解"是指了解家庭背景,了解成长经历,了解个性特长,了解个人需求. 一个孩子成为让家长和学校都头疼的问题,是和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的.从家庭上来说,有离异家庭,单亲教育缺乏平衡;有多子家庭,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有贫困家庭,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走向两极;有留守家庭,缺乏父母亲情,存在代沟.不同的家庭,孩子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对家庭、学校、社会也有不同的需求.了解这些,就会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出生的赵新远,已在大别山的乡村小学扎根两年。在这里,他实践着自己"自主学习"和"民主管理"的理念,让厌学的孩子爱上课堂,让害羞的孩子乐于表演,让备受爷爷奶奶宠爱的孩子学会做家务,让年纪尚小的孩子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对于成长,赵新远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成长不是盲目的忙碌。我相信成功会跟随成长到来,而年轻人的成长首先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在亲子陪伴中,孩子能获得安全感,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发展智力并学会与人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是很多家长不能陪孩子的理由。"总是很忙"的家长,当听到"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这句很多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你的内心是否被触动?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陪伴他一起成长,对父母来说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那么,职场父母在忙工作和陪孩子之间,怎样做才能兼顾并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本期,我们邀请专家和家长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希望  相似文献   

20.
享耳 《家长》2012,(Z1):51-52
错误和失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应将它们看做是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切不可听到"请家长"几个字便感到不舒服。朋友打电话跟我说:"我女儿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坐不住,总爱摆弄小玩意儿,搞小动作,常挨老师批评不说,我们还经常被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