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进行美育渗透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渗透简洁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要求学生探索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5个运算定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进行美育渗透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渗透简洁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要求学生探索并发现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5个运算定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卞恩鸿 《河北教育》2008,(10):22-22
“运算定律”又称运算律,通常是指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数学计算时运用的规律。“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五种。  相似文献   

4.
正"运算律"是在运算过程中被事实所证明的四则运算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五个基本规律。而这五个看似简单的运算律,却让教师头疼异常。尤其是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学生更是错误百出。分析学生的错题,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应用运算律感到困难,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运算律的结构特征认识模糊,二  相似文献   

5.
正"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律中学生学习最为困难的部分,其困难性源于乘法分配律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组成要素多了,展开算式步骤多了。不但出现加法和乘法两三步混合运算,而且变式类型较多,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运算律"的一部分先行教学,而把乘法分配律放在四年级下册教学。这样把名称相同、学生容易接受的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结合在一起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然而,乘法交换  相似文献   

6.
刘利平 《中国教师》2013,(18):15-16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习并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仅是单一的乘法运算,更涉及加减法运算。因此,学好乘法分配律既可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运算律,其难点在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只有一级运算,而乘法分配律的组成要素多了,变式形式多了,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规律模型,并能应用于简便计算呢?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乘法分配律的生活意义为基点...  相似文献   

8.
陈叶波 《山东教育》2011,(11):40-4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许多简便计算都要归结到乘法分配律上。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乘法分配律,耍让学生掌握得熟门熟路却并不容易。因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都是同一种运算规律,只有乘法分配律,沟通了乘法与加法、减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乘法分配律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是频繁出现,可以说是小学阶段学生计算上的一个难关。  相似文献   

10.
谢毅 《山东教育》2011,(1):88-90
本单元要求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五大定律,并且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本单元分为三个小节,共11个例题,4个练习,需要10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的重点是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的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叶波 《山东教育》2011,(31):40-4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许多简便计算都要归结到乘法分配律上。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乘法分配律,要让学生掌握得熟门熟路却并不容易。因为在五条运算定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一样,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中的简便运算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计算策略多样化和最优化的体现。学好乘法运算定律,可以很好地提高乘法运算能力,加快运算速度,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在乘法运算定律中,乘法交换律对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在新授课时掌握得较理想,不过综合应用时往往张冠李戴、错误连连。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乘法分配律(教材第68—69页例5)第1课时,新授课。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章节,乘法分配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不同于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定律之前已通过大量的运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对这些定律的学习只是从理性上认识深化,因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一、“乘法分配律”教与学的现状“乘法分配律”是乘法三大运算律之一,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包含单一运算相比,乘法分配律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思维含量较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运算律。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很难,差错很多。因此,有许多学生很怕简便运算。这很令教师困惑:原本可以减轻计算负担的乘法分配律为何却成为学生的负担?可见,乘法分配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乘法分配律到底难在哪里?如何突破难点?在思考如何改进乘法分配律教学之前,我们先从教与学以及教材这三个维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简便运算定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难点。难在哪里呢?解读学生的错误,会发现很多学生会出现类似a伊(b垣c)越a伊b垣c这样的错误,看似混淆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两种简便运算,实质上是学生只重视乘法分配律的"形",而忽视乘法分配律的"神",忽视了对乘法分配律最本质意义上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经历探  相似文献   

16.
对于运算定律的教学,其中的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学生常常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为一谈,导致错误百出。分析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运算定律的结构特征认识模糊;二是对运算定律的数据特征缺乏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寻运算定律背后的意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7.
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存在很多问题:同"形"的题目会做,变式的题容易错;简算时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弄混。教学时,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认知运算规律,加强定律间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由此可知,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简便计算谈三点体会。一、简算的实质是变形、凑整。小学数学中的简算,主要是应用五大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数的运算  相似文献   

19.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这一单元,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加以总结概括,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目的是使学生对这些数学基础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教材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了概括,并且介绍了一些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这些定律的理解,又进一步提高了计算能力.由于这些运算定律不仅是某些简便计算的理论根据,也是加法和乘法的计算法则和验算方法的理论根据,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该注意从多方面来沟通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中的简算、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数的运算性质、数的组成规律,把算式适当变形,使运算过程凑整,从而使计算变得简单、容易、方便。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明确简算的实质是变形与凑整,变形是为了凑整,凑整指导变形。 在简便计算中,由于学生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