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军  亚亚 《特区教育》2014,(11):14-15
作文!又是作文!毛大帅太讨厌作文了!一上作文课毛大帅就头皮发麻、四肢无力、左臂疼、右臂痒,有的时候两个嘴唇不停地颤抖——它的学名叫“痉挛”。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最爱上的就是作文课,因为作文课我们放得广、玩得欢,往往“乐不思返”。作文课上,我和学生们坐在一块谈天说地,一起观察描写,有时还能搞出几个特色的表演,渐渐地我们都发现一个“天大”的真理:作文原来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面较窄,见闻极为有限。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痛,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就是作文素材贫乏,作文思路狭窄,缺乏新意,套话空话连篇。许多小学生对作文课常有厌倦情绪。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们走出困境呢?我在这儿谈一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课例]又是一堂令人头疼的作文课: “昨天布置的《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写好了吗?” 四十个同学只举起二、三只手。 “怎么搞的?你们昨天晚上都在干什么?”正在气头上,看见班上从不完成作业的王小波,正幸  相似文献   

5.
“作文作文,一做头疼”这是许多小学生的口头语。出现这种现象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教的过死,使学生觉得作文课枯燥无味,无物可写;二是教师要求过高,期望过大,使学生对作文课产生畏难情绪,怕写也不敢写;三是对学生的作文批评过多,鼓励太少,使他们对作文失去兴趣,不愿去写。怎样才能写好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继而大面积提高作文质量?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6.
“没劲儿!又是作文课。”“你说,语文老师能不能有事不来呀?”“是呀!老师要是有事不来就太好了!”你听,同学们多怕上作文课啊。不过,对  相似文献   

7.
以前写作文对于我来说可谓“难于上青天”,可是今天的快乐作文课却使我感觉到作文是一只“纸老虎”。  相似文献   

8.
“又是作文课,好烦哟!”作为语文老师.听到这样的活语,心中难免会有诸多想法..久而久之.写作文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乐力,同时他们也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拒绝.也就造成这种学生们无话可说的局面.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初中学生害怕写件文.这种“怕”的根源在于学生们缺乏作文素材积累、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很少发现生活的闪光点、缺乏作文的写作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水平,让学生“通过写作关”,“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作文”,关键还在于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法,上活作文课,激起学生作文兴趣。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种做法,并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10.
黄勤能 《广西教育》2013,(45):43-43
“唉,又是作文课!,’‘‘日记写什么?”……诸如此类的抱怨在作文教学中已司空见惯。让中年级学生喜欢并适应习作练习,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经过实践摸索,笔者习得了一种学生喜闻乐见、教师易于操作的日常练笔方法——片段练笔。片段练笔题材丰富、短小灵活、易于下笔。笔者现就片段练笔的实施要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作文“三步法”教学体系是由北京济东作文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毛继东创立的,已分别被中国教育协会和内蒙古教科所正式立项。2001年3月“三步法”作文教学实验正式启动,包钢第一小学、第九小学、第十小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投入实验。一年过去了,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上述实验基地进行结题验收,记者随同专家组走访了实验学校,它们所取得的实验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课原来可以这么上记者在包钢一小的一个“三步法”实验班里,听了一堂独特的作文课,恍然悟出作文课原来可以这么上—…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花开时。学生都将自己种的花从家里带来,摆放在操场的展台上,参加学校一年一次的花卉展。上课铃响了,学生回到教室里,都在议论着这些花儿,一个个显得异常兴奋。看着人在教室、心在展台的学生,想想成了“花花世界”的校园,此时若按原计划上课,势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我突发奇想,来了个趁热打铁,上了一堂别样的作文课。  相似文献   

13.
崔泽鹏 《成才之路》2011,(4):18-I0013
目前,中学作文课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怎样医治和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痼疾?要想走出作文课“应试教育”的泥沼,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看看“应试教育”在作文课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吧。  相似文献   

14.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备课时主要在“怎样教作文”上下工夫,而常常忽视了学生“怎样写好”这一制约写作效率提高的环节,结果作文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大讲特讲,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实践证明.着眼于“老师教”还是立足于“学生写”,其结果相差甚殊。这里的“学生写”当然不只是每周课堂上的两节作文课,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个星期天,阳光明媚。我和往常一样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女儿逛街去了。“妈妈快看,两个大人!两个大人!”我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发现公园里有两个充气的巨人,在微风中,不时地摆动着身子,挥动着双手:时而挺着,时而弯着,时而又侧着身子……此时的我,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问: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班上孩子普遍对作文“不感冒”,一到作文课,孩子们就大呼小叫地说:“哎呀,作文最难了,我最怕写作文了!”这样的现状不是一天两天了,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缺少“生活实践”,缺少“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7.
贾建永 《广西教育》2005,(7C):32-35
走进校园,随便找个同学问一句:“你怕写作文吗?”估计回答“不怕”的屈指可数吧。为什么呢?做数学题,只要你懂了公式,就能算出来。可是,写作文就不一样,即使把语文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写起作文来也未必顺手。于是乎每到作文课,放眼望去尽是抓耳挠腮和咬笔杆的,下课后收上来的作文多是七拼八凑的,更有些在作文中闹出了大笑话。不信?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的改革让作文课充满了趣味与活力,让学生从“见到作文就头疼”渐渐变得“乐于表达”,然而在激动欣喜之余,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在轰轰烈烈的作文教学改革中,有着许多“过于”现象。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村初中大都实行寄宿制,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相对较窄,文化信息量偏少,活动方式单调,所以我在作文教法中遇到这样的情形。每到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确实,在作文课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  相似文献   

20.
秦刚 《中学文科》2007,(9):63-63
作文课一定要研究写作主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如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