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同志在介绍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关于陈独秀的新评说时说:“要肯定陈独秀从建党直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是有巨大功劳的。”“他是我们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从党的‘一大’的‘五大’一直是党的主要领袖。他那时的威望盖过了其他任何人。”石仲泉说,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  相似文献   

2.
谁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这个结论 ,一直阻碍着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陈独秀作出公正的评价。俄罗斯新公布的档案资料为推翻这个结论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这些资料表明 ,以前人们所谓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重大错误 (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三大问题上的退让 ;反对北伐 ;汉口特别会议上右倾错误的恶性发展 ;对蒋介石的妥协 ;对汪精卫的幻想 ) ,无一不与莫斯科方面的指导有关 ,其中有些决策甚至是莫斯科的代表越过陈独秀直接作出的。事实雄辩地表明 ,对中国大革命失败应承担主要责任的不是陈独秀 ,而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 )中央 ,以前加在陈独秀头上的“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帽子应该摘掉。  相似文献   

3.
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国内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对工人运动的态度经过了肯定到否定到肯定再否定这样一个曲折反复的演化过程,由于处在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陈独秀产生了放弃工人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最终导致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出现,成为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斯大林矛盾根源于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由谁承担问题。斯大林认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政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唯一正确的政策”,大革命失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执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陈独秀则认为,无论自己还是共产国际,都不应该推卸对大革命失败应付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吸收了许多近来党史研究取得的新成果,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时期原则性的表述上:首先,新本中将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有三条理由:一是陈独秀从建党到大革命前期都有巨大功劳;二是长期被看做陈独秀犯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陈独秀所负责任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为,苏联根据自身利益制定的“党内合作”政策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共产国际与中共领导与服从的组织关系使中共失去了领导国民革命的自主权力;国共力量对比悬殊使得革命失败不可避免;陈独秀自身性格亦与“右倾机会主义”定性相左。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曾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认识到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并且力图在实践中贯彻,但是,由于其指导思想的错误,使已经获得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付诸东流,结果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与张国焘交往轶事》(《党史文汇》1997年第11期,作者张家康)一文说:“大革命失败后,张国焘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之身,对陈独秀已由阳奉阴违转为恶劣无礼,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他甚至拍着桌子辱骂陈独秀。”此事涉及中共党史上两个重要人物,为了弄清历史的真相,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认真的考证,考证此事发生的时间,分析出现此事的原因。张国焘拍桌大骂陈独秀,确有其事,但此事发生在何时,是大革命失败之前,还是真的如上面引文所说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即中国大革命何时失败,这则史料的来源及张国焘为什么会这样无理呢?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党史界有些同志认为,客观上敌强我弱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观上则是党的幼年;如果把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说成是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就是太着重追究个人的错误责任。怎样正确地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些浅见。 (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离不开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在分析大革命失败原因时,党和毛泽东同志从来没有忽视对客观原因的分析。早在一九二八年党的六大就指出这次“革命在这一历史阶段里,没有充分的力量战胜当前的许多困难”。(《六大以来》上,第5页)过了十七年,党在《关于若干历史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关于大革命时期任弼时与“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作了坚决斗争的提法是26年间陈独秀研究的最大成绩。从“关系”中研究陈独秀,在多元文化中研究陈独秀,从新公布、新发现、新披露的史料中用新观点研究陈独秀,是三个陈独秀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总结了这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把中国革命推向以i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进行了反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斗争。这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党内斗争的方法上有缺点,这就是周恩来同志所说的:“八七会议在党内斗争上造成了不良倾向。没有让陈独秀参加会议,而把反对机会主义看成是对机会主义的负责者的人身攻击。所以发展到后来,各地反对机会主义都找一两个负责者当作机会主义,斗争一番,工作撤换一下,就以为机会主义没有了,万事大吉了,犯了惩办主义的错误。”这种“左”的惩办主义的错误是从“八七”会议开始的,后来经过瞿秋白、李立三同志的两次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内在矛盾及历史评价朱洪七十年来,对陈独秀在大革命中的错误有过四次较集中的评价:一次是1928年“六大”前后,一次是1958年成都会议,一次是“文革”期间,一次是1979年“三中”全会以后。这四次评价都涉及到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相似文献   

14.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1927年夏天失败了。这次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史学界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错误完全归罪于陈独秀,认为共产国际路线一贯正确,对大革命失败一点责任也没有;另一种认为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完全由  相似文献   

15.
周峥 《历史教学问题》2004,(5):71-73,1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过去认为他在大革命时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其错误集中表现在“三次大退让”。根据近年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材料 ,这三次事件中的退让政策 ,制定者均为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 ,陈独秀对共产国际的决定常常意见相左 ,但最后不得不服从共产国际的意见。因此 ,将陈独秀的错误定为“右倾机会主义” ,这样说更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6.
《郑超麟回忆录》中为陈独秀所做的辩解,有正确的地方,但也存在绝对化的倾向。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有贡献,但也曾犯错误。如在"二次革命论"、大革命的失败、国共合作等问题上,陈独秀都犯了错误。我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应实事求是,避免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周新华 《天中学刊》2001,16(4):79-8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上,先后犯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上的“左倾”指导思想有密切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国际此时期在指导中国革命上的“左倾”错误,其真正发端不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而是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共产国际对当时国民党的性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左倾”错误特点上也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左倾”错误与它在大革命时的“左倾”错误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与国民革命时期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右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居领导地位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着重论述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中国革命基本指导思想、领导权关系、革命处于危急关头的态度、武装斗争和农民土地政策上存在的指导性错误对陈独秀的影响问题,得出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形成和在党内的主导作用是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直接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之所以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分析。但是陈独秀对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并不是一以贯之,而是有一个认识上反复发展的过程,最后终于把革命的砝码压向资产阶级,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二次革命论”,构成他右倾机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陈独秀研究中若干争议问题的缘起及不同观点,包括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形式主义”及“全盘反传统”、是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及在中共建党史上的地位、“二次革命论”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大革命失败的责任、托派问题、后期政治思想及其一生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