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梦想的破灭是美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一个主题。司各特·菲兹杰拉德小说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主人公盖茨比渴望获得物质上的成功,但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却是地下交易;渴望纯真的爱情,但换回来的却是被人暗杀。盖茨比的梦想代表了美国人的梦想——美国梦,梦想破灭有其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了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破灭的小说,本从盖茨比之梦的实,盖茨比性格中的不足以及社会历史原因等多方面探讨了导致盖茨毁人亡这一悲剧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舍勒的情感现象学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进行情感分析,从价值的持久性、不可分性、令人满足的程度、与感觉主体机能的相对独立性几个标准去论证,从而得出结论爱情对盖茨比具有宗教价值,对黛西只具有感性价值,正是这种爱情对个体价值的差异造成了痴情男子负心女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对盖茨比的"了不起"的精神品质进行探索和研究,无疑是深刻了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重要课题。他一生中拥有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苦斗意识和悲惨结局,是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鼓吹的"美国梦"的极大讽刺,同时颂扬了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也显现出了那个"喧嚣的年代"中人的生存价值。在探讨人存在的价值取向意义方面引人深思,有益于人们树立起不畏艰难困苦、积极、善良、执着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采取了大量象征来反映时代主题和社会价值,本分析了这些象征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深刻展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风貌。单纯勤劳善良、忠于爱情、忠于理想的盖茨比,由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极大差别,成为了那个冷漠的金钱社会的牺牲品。盖茨比的悲剧发人深思,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经典悲剧理论为指导,从盖茨比的性格设定和情节安排着手,浅析盖茨比这个角色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海晓丽 《文教资料》2008,(15):25-26
菲茨杰拉德的文学名篇<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的个人经历展现了美国社会的悲剧.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菲茨杰拉德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者和叙述层次.根据小说的内容需要,菲茨杰拉德娴熟的控制着叙事的时序和时长,使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菲茨杰拉德以及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评论甚多,但是本文立足新的视点,从盖茨比自身的历史因素、性格缺点、人生态度和爱情观,结合时代特征以及该时代特征下社会对盖茨比的态度,运用文献检索法,分析盖茨比的悲剧性死亡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从而论证出盖茨比的悲剧性死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潘多拉神话及商品意识形态等后现代理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欲望叙事作一番后现代理念的审视,展现小说中所体现的人性与现代社会的本质。指出盖茨比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爱情悲剧,也不仅是一个时代悲剧,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时代社会意识形态下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0.
小说家F·S·菲茨杰拉德(F.S.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查克·帕拉纽克(Chuck Palahniuk)的《搏击俱乐部》分别创作、发表于爵士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美国。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从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转变,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然而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现代人变得浮躁焦虑,麻木虚荣,曾经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在追名逐利和浮夸攀比中日渐沦丧和退化,处于消费主义重压之下的现代人处于崩溃的边缘。文章将立足当代消费文化语境,借鉴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的解读方法,以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查克〃帕拉纽克的代表作《搏击俱乐部》为阐释文本,探讨消费文化语境下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小说展示了作家们对消费时代现代人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张进 《考试周刊》2012,(20):14-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成功的小说。盖茨比执著追求爱情,为爱不择手段,疯狂积累财富,却落得悲惨的结局。文章通过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社会背景揭示了盖茨比悲剧的阶级对立成因,揭示了金钱社会对人性道德的腐蚀和毁灭。  相似文献   

12.
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试图以马丁·伊登、杰·盖茨比以及现代社会的美国人为例分析“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为 ,菲兹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盖茨比的理想与渴望带有诗意性的描绘 ,体现了对美国民族所具有的追求意识、渴望意识和自信意识的总结性探究 ,而对盖茨比的悲剧性结局的凄婉的安排 ,则凸现出对美国这一民族意识在当代社会现实语境中的深刻忧患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写尽了“爵士乐时代”的繁华与虚空.通过表现主人公盖茨比的理想和爱情与当时社会和环境的冲突,菲茨杰拉德揭示了主人公的毁灭性命运,塑造了一位社会悲喜剧中的“反英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盖茨比的“反英雄”形象和展示“爵士乐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价值观,来揭示盖茨比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盖茨比的形象反映了其曲折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美国人在"爵士时代"的崇拜金钱、道德沦丧以及"美国梦"的彻底破灭。从某种程度而言,小说主人公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化身。因此,将围绕"美国梦"对菲茨杰拉德及盖茨比的形象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6.
菲茨杰拉德对盖茨比持矛盾态度。盖茨比在正面意义上的伟大在于他对美国梦的单纯信仰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不渝。爱情象征他所抱有的精神层面的美国梦。盖茨比的伟大也反衬出“爵士时代”道德风尚的颓废和美国梦的幻灭。但是,盖茨比的伟大在某些方面虚有其表,具有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17.
王洪欣 《海外英语》2012,(11):192-193
盖茨比从不参与各种豪华宴会的狂欢活动。他在这片喧哗与躁动中显得愈发的孤立与孤独。该文试从盖茨比的情感、精神、社会地位三方面分析他的孤独,并指出盖茨比的孤独是由他错误地价值观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拜金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是有其必然性的。在开始阶段,他舍弃了自己的出身,去追逐财富和地位。后又把肤浅的贵族女子黛西作为自己美国梦的另一重要内容--爱情的象征。而本身两人的身上都体现着不切实际的虚幻性。盖茨比暴富后,他举行无休止的盛宴,设计与黛西旧情重燃,但两人早已在金钱至上的价值体系中堕落。美国梦随着他的毙命而终告破灭。葬礼与盛宴的对比,显示了赤裸裸的社会现实。美国东西部两种文化的碰撞,也向着悲剧性的方向发展。实际上,盖茨比的悲剧就在于,他不断在金钱至上的价值体系挣扎、屈服,他对美国梦的追求本质就是建立在其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阐释美国作家费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内涵。文章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寓言故事,盖茨比的梦想是“美国梦”的代表和化身,盖茨比的死亡是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严重对立和冲突的结果,它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尔德的经典名著。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黛西、盖茨比和尼克为参考对象阐释心理学角度上的人物性格及其命运形成的必然性,透过文本的主要人物的感官之美、约拿情节和无意识几方面的分析,揭示社会及其制度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