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教师要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不能在题目上过分限制学生,使他们有比较宽泛的思维空间。例如,作文题《×××,我想对你说》就为学生创设了任意倾诉的空间,生活中熟悉的、陌生的人和物都可以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的思绪就会像喷涌而出的泉水,感情自然会得到更好的流露。2.丰富作文训练的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远远不能  相似文献   

2.
如何教好作文,就命题作文来说,我有这样的体会: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教师出的题目要尽量避大求小、求实。作文题要求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掌握的。只有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师布置的作文一般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譬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或让你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场景”一旦限定了,每个人写的内容就基本上是一致,学生之间的可比性必然很高。这类作文题显然必须要查较多的参考书才有可能完成。在荒岛上生活当然需要想像力,但是有关岛上的动植物,可利用或可制造的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则需要利用有关的工具书学得。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都非常宏大,譬如,《我心目中的美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样看人类文化》、《我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这些宏大的题目使学生兴致勃勃,实际上是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在满足心理欲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运用写作这一工具。美国的作文题目长、字数多,如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师布置的作文一般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譬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场景”一旦限定了,每个人写的内容就基本上是一致的,学生之间的可比性必然很高。这类作文题显然必须要查较多的参考书才有可能完成。在荒岛上生活当然需要想像力,但是有关岛上的动植物,可利用或可制造的工具等方面的知识则需要利用有关的工具书学得。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都非常宏大,譬如,《我心目中的美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样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这些宏大的题目使学生兴致勃勃,实际上是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在满足心理欲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运用写作这一工具。美国的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5.
一忌俗。作文命题如果总是些现成的题目,必定显得俗。如《记一件××的事》、《新学期的打算》之类的题目,学生一看就兴趣索然,自然无话可写。二忌大。小学生阅历浅,如果作文题目出得太大,学生会觉得无从下笔。如《记红领巾活动月》等题目,学生就不知道从哪儿写起好。三忌空。有些作文题如《我为班级作贡献》等,题目本身就较空洞,学生勉强动笔,说的也只能是空话。四忌深。有些作文题目偏深,学生难以理解题意,更谈不上写好作文了。如《希望的小苗》等,学生写起来易偏离题意。五忌生。有些作文题目涉及的事物学生不熟悉,自然难以…  相似文献   

6.
中美小学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文是大相径庭的,这从下列作文题目就可窥见一斑。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如“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再如“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我心目中的美国》《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你未来的职业是什么》(写一份报告)等等;中国小学生的作文题,如《一个最熟悉的人》《一件最难忘的事》《我的爸爸(妈妈)》《向大家介绍我》《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等等。两者的区…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好多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但实践使我认识到,不管哪种经验,都离不了多读多写,这是前提条件。在具体做法上,我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积极追求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一、命题结合实际 学生作文写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师命题脱离学生实际,要学生写不熟悉的事物,是一个主要原因。这方面我有过较深刻的体会。平时作文,我往往只规定范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自己拟题目。一次,我一反常态,出了一道《我所知道的小雷锋》的作文题,顿时学生们像烧开了的水滚动起来了。一位女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常的命题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直接命题。就是由教师直接出一个题目,或者是完整的,如《我的一个好朋友》《放风筝》;或者是不完整的,如《我爱家乡的××》《一个××的人》。直接命题的优点是导向明确,它能让学生一下子明白要写什么,可以写什么;缺点是选材的范围受到严格的限制,写出来的作文接近和雷同的比较多。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让学生写了一次作文,其中拟了这样一道题目:《除夕之夜我一人》。孰料题目刚写完,学生就哗然不已,说哪有这样的事情。结果写这个题目的学生寥寥无几,勇于写的学生,其文也是貌合神离。事后,我思索良久,是什么促使学生在情感上逆反这个题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除夕夜都是在合家欢乐的热闹气氛中度过的,很少有“我一人”现象。因此在感情上就不认同。这虽然情有可原。但假如当时我只出这样一道题或是考试出了类似的题目,学生岂不是无从下手?很明显,在学生心中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障碍。 如果我们较深沉地考察一下学生的这种逆反,在其困惑后面也有理直气壮的理由。稍有文学理论知识的人都清楚.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需要真情实感,需要人生经历。正如樊星老师所说:真  相似文献   

10.
笔者翻阅了部分初考升学试卷,觉得作文命题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题目的意思不明确。 考查作文的目的,不是光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而是综合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而有些题目则在文字上绕弯子,用审题去为难苛求学生。不少学生也就因为题目上的难度而离题或不切题,影响水平的发挥。如作文题《春风到我家》,某学生写党的富民政策使一家过上了好日子,内容健康,文句也通顺,而评卷者批道:这是《春风在我家》,此文不切题。又如《路》这个题目,它所要求写的对象不明确,是要写  相似文献   

11.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一见如故”之感。例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上课看小说、下棋等现象,我布置了《正确对待课余爱好》的作文题;针对学生喜欢议论任课教师的现象,我布置了《我的××老师》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 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他们有话可说。   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我的主要方法是,师生一起谈心,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例如,在学习了《琐忆》后,我要求学生也写一篇《琐忆》,记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开始,学生感觉题目太…  相似文献   

12.
我教学生从写自己开始,来解决害怕作文的心理。九七届学生刚升初中的时候,我就对他们提出写日记的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并给他们规定字数和题目。如《当我迈进初中的大门》、《我的周围》、《向同学介绍我》。学生见到这些日记题目都感到很新奇,因为这是他们从没经历过的事情,写日记还有题目,内容还这  相似文献   

13.
于永正 《课外阅读》2014,(12):12-13
学生升入六年级了,有一定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了,我决定让他们写一写自己。上课了,我把一个"我"字写在黑板上,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题。最熟悉的人当然莫过于自己了"。学生的表情漠然,几乎没有反应。于是,我又在"我"字的后面加了"这个人"三个字,问:"这个题目怎么样?"问完,我用几种不同的语气读了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江西教育》2002,(17):25-25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要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打碎束缚自己的思想枷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散开,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结果等的约束,进行扩散的或辐射式的思考,以求得尽可能多的不同解决办法,衍生出不同的结果。有次上作文课,训练目标:立意。作文题《我的××》。一看见作文题,学生哗然:太简单的题目了。我笑了,要求学生去写,几分钟后,我巡视的结果是:如我所料,大多数学生毫不思索地把××锁定在亲朋好友和同学老师这些对象上;列出的提纲也…  相似文献   

15.
一、从题目的变动看编撰者的匠心 新学期翻开教材目录一看,发现老教材第八册中的《马背上的小红军》被改成《倔强的小红军》,这引起我的思索,原来是和本组课文后的基础训练中的作文题相关联。这次作文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要抓  相似文献   

16.
适时应运,淋漓尽情。期中考试过后,为了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我出了一道作文题:《期中考试之后》。出乎意料,学生这次作文写得很有生气,感情真挚。我向学生了解情况时学生说,期中考试之后憋了一肚子话没处说,正好出了这个题目,所以写起作文来就像千军万马,奔泻而下,把内心的话像泼水似的全倒了出来。有个复习生写到:我满以为,来到重点中学,老师这么好,纪律这么  相似文献   

17.
有同行问我最近有没有好的作文题,我想了想,今年我出的比较满意的题目大概要算《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我有点偏爱这道作文题,因为它能在智者那里产生震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在县教研室陈茀成老师的指导下,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五问自读法”,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详见本刊今年第2期)尔后,我又将此法移植到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较快,我的课在全县小学作文指导优质课评比中也荣获二等奖。下面试以指导学生写《一个夏天的晚上》为例,浅谈“五问自读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写什么? 我先采用指导学生阅读《渡船》一文的方法,开语导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就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默读作文题,思考: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学生一边看作文题,一边想本单元学过的《渡船》,经过比较审题,弄清了这都是叙事为主的文章,作文题以时间命题,必须写一个夏天晚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想。由此,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  相似文献   

19.
吴非 《教书育人》2007,(11):68-68
有同行问我最近有没有好的作文题,我想了想,今年我出的比较满意的题目大概要算《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我有点偏爱这道作文题,因为它能在智者那里产生震撼.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升入六年级了,有一定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了,我决定让他们写一写自己。上课了,我把一个"我"字写在黑板上,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题。最熟悉的人当然莫过于自己了"。学生的表情漠然,几乎没有反应。于是,我又在"我"字的后面加了"这个人"三个字,问:"这个题目怎么样?"问完,我用几种不同的语气读了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