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具有精神自传色彩,也是他文化人格的自我型构过程。商州成全了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从《浮躁》到《秦腔》,作家以自我写作的身份和姿态来书写乡土,饱含着赤子贾平凹对乡土和农民的大爱与大恨,交织着作家自救与他救的双向文化人格。三十余年的乡土写作生涯正是贾平凹文化人格的型构过程,农民作家的写作身份承担着拯救自我与告慰那行将被遗忘的乡土以及承受着被撕裂的人生伤痛的人们的责任使命,具有人情与文情相一致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在"商州三录"中,贾平凹首次以散文化的方式对故乡风土人情、社会历史进行了全景呈现。《商州初录》和《商州又录》侧重于撷取典型的故乡人事、描绘故乡风景,再现乡土之美。《商州再录》侧重于借由生活内涵和文化意蕴更加丰富的乡土传奇,对故乡在时代变迁中所遭遇的种种复杂问题予以社会反思和文化探询。在"商州三录"的创作过程中,贾平凹一方面完成了故乡书写方式转变,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对故乡作为其文学创作根基和情结的充分自觉。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长期关注商州乡土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在对现代性反思的过程中揭示其精神缺失。《浮躁》中金狗在纠结情绪下的矛盾出走,《废都》中庄之蝶在欲望都市中的精神迷醉,《高老庄》中高子路在城乡文明间的迷茫徘徊,《秦腔》中夏风在乡土文明衰落时的精神逃亡,无不体现出贾平凹笔下乡土知识分子在城乡两种文明交杂下的精神矛盾,物欲与道德撕扯下的精神颓败和心理失重下的自我价值迷惘与丧失。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家,浓厚的乡土情结已成为贯穿其小说创作的一条重要精神线索。商州不仅养育了贾平凹.也为其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神奇的乡土、美丽的地域景观、生活在乡土之上的人们都成了作家商州小说的乡土特色。因此.商州小说也反映出贾平凹创作心境、动力、风格等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小说中的地域景观保留着山野的古老、原始、厚重、神秘,民俗风情反映着商州山乡人们固有的道德伦理与质朴的生存方式。在一幅幅商州山水的画卷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奔涌于贾平凹心底、流溢于他笔端的那份强烈的恋土恋乡之情,甚至在他的都市小说中,从描绘的都市景观到对所表现的都市人物的选择都有着摆脱不掉的乡土气息。商州,是贾平凹创作上“心灵的根据地”,也标志着在乡土情感上,作家已找到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商州情结长安气象:贾平凹的文艺世界》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密码,力图呈现商州和西安在贾平凹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是把握贾平凹文学个性的一个突破口。该书征引史料,追本溯源,具体分析了商州和西安的地域文化基因不仅是贾平凹"商州情结长安气象"创作风格的源头,也是贾平凹作品具有民族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商州化作为秦化的子系统,具有秦化的浑朴厚重和楚化的神秘奇幻。出生于商州的贾平凹受商州化的濡染,其作品除了极富秦化意蕴外,对楚化同样表现了很大的亲和性,其作品体现了秦楚化的基本精神:浑朴与空灵,厚重与飘逸,务实与浪漫。其小说《废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秦楚化的孕育形成了贾平凹独特的创作个性,使他在地域化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担忧,传达了作家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及文化寻根之意。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商州”实际上是贾平凹在真实地理空间基础上用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既是贾平凹“精神望乡”的产物,又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9.
侯长燕 《文教资料》2014,(29):81-83
自乌托邦产生以来,中西文化界对其解释就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近年来一再的重读与阐释,乌托邦才重回正轨。在中国,乌托邦书写以或隐或现的方式存在于文学史中。由于极其漫长的农耕文明的制约,乌托邦想象往往以乡土社会图景的呈现作为表现方式,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陶渊明的“桃花源”再到现当代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乌托邦的文化传统一直在延续,甚至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话语模式充斥于新时期的文学史之中。  相似文献   

10.
“狼”是贾平凹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怀念狼》更是贾平凹对商州“狼传说”和“狼故事”的全方位展示。小说在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的背景上描绘狼与商州人的关系,表现出狼意象丰富的商州文化底蕴:“傅山”这个打狼英雄的出现,源自于商州人的黄土情结和英雄崇拜意识;狼与人相生相伴,相生相克,循环制胜,互为生态链条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商州”的山水,永远落在贾平凹的记忆中。贾平凹发挥自己的艺术和审美才能,营造了“商州世界”。“商州世界”系列小说呈现出一种质朴、清逸、隽永的审美情趣,显现出与阳刚相对的“阴柔”美。他塑造一系列女性形象,表现传统文化中的美融合到新生活,古旧文化在新时代被抛弃。  相似文献   

12.
《古炉》无疑是贾平凹创作中的扛鼎之作,从《秦腔》到《古炉》表明了贾平凹持续对乡土中国的思考,《古炉》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进行生活化叙事,将农民、农村与文革的关系及乡土中国现代化出路探索融为一炉,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即到传统中找寻乡土中国自新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的长篇散文《商州三录》受到读者的称赞。本文从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巫鬼和图腾构成的神秘文化,以及商州乡民的文化心理,对《商州三录》的文化涵蕴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风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相似文献   

15.
乡土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叙事立场。贾平凹的《秦腔》对乡土叙事传统有借鉴也有创新,尤其体现在他对乡土中国写作的祛魅化处理上。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力求展示社会巨变中的乡土现状和农民的深层精神感受,从而为乡土文学的当代写作提供新的叙事经验。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长篇小说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在《浮躁》《废都》《高老庄》三部作品中逐一显现。其一,对时代情绪的把握;其二,扎根于商州的地域特色和神秘文化;其三,文化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是一个创作颇丰的作家,无论小说散文,均以其特殊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赞誉,在当今文坛独树一帜。贾平凹也是一个极为忠实的作家,忠实于他的家乡——商州大地,以自己勤奋的笔,在商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开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商州大地的优美风情画。贾平凹的小说和散文相比,散文似乎更具特色。尤其他的系列散文《商州三录》(天津百花文艺出版杜1988年出版),在散文界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商州三录》洋洋洒洒十五万言,描绘了商州这块美丽富饶而充满野情趣味的神秘地方。和这块地方的勤劳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尽管贾平凹在《商州再录》题记中  相似文献   

18.
论贾平凹的女性意识钦键长篇小说《废都》的问世标志着贾平凹小说创作尤其是他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一个明显变化。在《废都》之前,贾平凹的作品曾奉献出众多的鲜活可人的女性形象,应该说,这些女性形象基本上属于商州系列。在这个商州女性王国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那些具有母...  相似文献   

19.
从城乡问题的渊源、实质入手,以贾平凹的城乡生活经历为立论的根据和参照,按发表和出版的顺序重点分析了贾平凹自《商州》至《高老庄》的五部长篇小说,概括了他的城乡观内涵、文学呈现形态及其形成和演变的轨迹。贾平凹城乡观的得失对我们了解中国社会现实及做出相应对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