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之燕 《海外英语》2012,(4):278-279,282
通过对2009年至2012年之间英国举办的四次莎士比亚国际会议的主题和论题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这篇文章对这些会议进行简论,旨在指出当前英国莎士比亚研究乃至全球莎士比亚研究的特色和趋势。在这四次会议中,尤其是在英国莎士比亚协会举办的两届会议中,莎剧演出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这篇文章指出,就会议涉及的主题和论题来看,莎士比亚的文本世界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世界,本土化莎士比亚和全球化莎士比亚,以及外层的莎士比亚和内层的莎士比亚将不再被视为单独的实体,它们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种视角将会有助于学者触摸莎士比亚真实的深层的世界并使莎士比亚研究更加富有活力并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全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家.四百年后的今天.莎士比亚仍然是英伦岛上一颗永不坠落的文学太阳.成为英国的文化象征和不列颠人的骄傲。在英国人眼里.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文明的象征”、“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人物”、“优秀的、代表着‘英国最佳”’。保守党更把他誉为“英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旗帜”。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当时并存基督教的3种教派:罗马天主教、英国国教和清教,关于莎士比亚具体信仰哪一个教派学界迄今为止并无定论。文结合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及社会背景,区分3种教派在教义方面的异同,佐以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认为他是英国国教(即安立甘宗)的信仰者。  相似文献   

4.
海外文坛     
正英国最古老文学奖布莱克奖揭晓英国最古老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日前在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揭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詹姆斯·夏皮罗、在伦敦大学任教的职业篮球运动员转型作家本杰明·毛尔科维奇分获传记类和小说类奖项。夏皮罗现年60岁,是著名莎士比亚研究者。他的获奖作品《1606:莎士比亚和李尔王之年》讲述了1606这一年对莎士比亚当年创作《李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英国有说不完的莎士比亚,而中国有道不尽的鲁迅。鲁迅与莎士比亚因为社会与文学的机缘相遇在中国。然而从鲁迅的著作中所提及或评论的莎士比亚,一直以来被解读为鲁迅对莎士比亚的批评,是对莎士比亚在文学方面的贡献认识不足或是一种偏见,但认真审视鲁迅著作中所提及的莎士比亚,却看到鲁迅眼中的"的确是伟大的"莎士比亚形象。  相似文献   

7.
沈红 《考试周刊》2010,(45):28-29
本文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分析梳理,探讨了莎士比亚戏剧对英国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对英语单词、英语谚语、英语习语等变化发展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人们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作品为例,结合作者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深入地分析了其悲剧性人物在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的困境与悲剧性,揭示了其悲剧性人物的悲剧根本。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被誉为这一时期英国剧坛上的“巨人”。主要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杰出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唯物主义莎评不仅关注莎士比亚剧本,而且也把莎士比亚置于当代文化行业中进行研究。而其代表人物辛菲尔德正是通过对莎士比亚教学的批判,说明了莎士比亚文本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在辛菲尔德看来,莎士比亚在教学中发挥着意识形态的作用,莎士比亚成了保守意识形态的传声筒,这种政治的批评是文化唯物主义莎评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在创作中为剧人物写下了大量演讲辞。演讲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演讲是莎氏戏剧思想的喷火口、情节的推动力,语言的锤炼场。  相似文献   

13.
戏剧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国戏剧在莎士比亚、肖伯纳和贝克特的时代分别达到了三个巅峰。整体来说,莎士比亚之后的英国戏剧成就大不如前。戏剧的本质是反映人生、人性,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复杂变动的生活和人性要求有新的戏剧思想和戏剧形式。追寻英国戏剧衰落的根源,可以发现,作品本身美的流失、接受者的变化以及世俗生活的多样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英国荒岛文学源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荒岛文学的形成 ,与英伦三岛的地理位置、英国的殖民发展史以及英国人的冒险精神密切相关。因此 ,荒岛自然而然地成为英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从 16世纪末期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到 17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 ,从 19世纪R·M·巴兰坦的《珊瑚岛》到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 ,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一系列以荒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 ,我们称这类作品为荒岛文学。然而 ,荒岛文学并非宣传藉荒岛来寻求逃避社会的处所 ,荒岛只是一种载体 ,是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它们或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冲突 ,或寻求一种改造社会的手段 ,或宣传作者的社会、政治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英国十四行诗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而其第18首堪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说英国十四行诗的标本。莎士比亚通过对诗歌艺术力量的赞颂,既达到了高度赞美爱友的目的,又表现了对自己诗歌艺术的信心,极大地扩充了其作品的内涵:人与自然相比,自然是伟大的,自然会销蚀人的美丽,然而人的智慧却更伟大,智慧的结晶——文学(诗歌),可以超越自然,超越时空而达到永恒。  相似文献   

16.
早期英国电影中的华人题材主要由白人制造,他们把华人身份塑造为东方"他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黄祸";2.舞女;3.和尚;4.功夫子弟。这些形象既迎合了英国人的自我优越感,又支撑了英帝国的文化霸权。后期华人题材主要由华裔制造,他们塑造的华人形象主要有两类:"不能说话的"流散群体和挣扎身份的混杂体,其影片首度关注英国真实的华人流散生活以及他们在中英文化接触区挣扎身份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银幕上的民族形象,但是华人身份的本质改变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presence of William Shakespeare as intertext in three recent novels by black British writers which deploy the work of the Bard as they explore British and European identities. Caryl Phillips’s The Nature of Blood recreates an Othello-like figure who in early Modern Venice struggl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his identity as an outsider. Zadie Smith’s White Teeth summarises the influence of imperial history in contemporary English society with The Tempest’s idea that ‘What is past is prologue’ and evokes an African presence in Shakespeare’s England by way of the dark lady in sonnets. Bernardine Evaristo’s Soul Tourists presents a journey through European countries that are haunted by the ghosts of old African inhabitants, among them the dark lady of the sonnets. These novels use their dialogue with William Shakespeare to construct stories of Africans in Europe in the past centuries that question received narratives of the British nation and undermine the myth of an all-white Europe.  相似文献   

18.
经济是影响婚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莎士比亚喜剧中人物的婚恋性质、婚恋内涵,以及婚恋中的妇女地位等问题进行剖析,可以窥视当时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婚姻社会的影响,为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