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学者比较重视苏联时期中亚伊斯兰教研究,成果较多。冷战时期,西方学者主要关注伊斯兰教与苏维埃政权的关系、伊斯兰教在苏维埃国家反宗教和无神论宣传中得以存活的原因,以及伊斯兰教能否构成苏维埃政权的潜在威胁等;苏联解体后,主要关注中亚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及其与中亚民族主义的关系。国内学者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无神论教育的前提,关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发展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对中亚伊斯兰教史缺乏深入研究。无神论教育、官方伊斯兰教、民间伊斯兰教及其相互关系应是研究苏联时期中亚伊斯兰教史的重点,我国学者还需充分利用苏联和西方学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及其研究成果,以推动中亚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入开展,进而借鉴苏联时期无神论教育的经验教训,开拓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法律理论的基础上,列宁基于苏俄当时国家政权巩固和苏维埃法制建设的时代需求,详细地阐述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司法制度的建构以及司法者所应秉持的理念尤其是司法功能的问题,并具体应用到苏俄的司法实践。列宁认为,巩固国家政权的单一政治统治职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司法在革命胜利初期的时代使然;进入国家和平建设时期,司法所发挥的功能应当是制约国家公权力的政治职能与保障苏维埃社会稳定和经济有序发展的社会功能以及通过法律适用裁决纠纷维护权益的法律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年底,苏维埃俄国取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镇压国内反革命叛乱的伟大胜利。诞生不久的苏维埃政权终于渡过了历史上最艰苦的岁月,在产峻的历史考验中站住了脚,苏维埃俄国进入了历史的转折时期。在国际上,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伤元气,又被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所围扰,内外交困的帝国主义国家再也无力组织新的对俄武装干涉了。帝国主义国家与苏维埃俄国出现了暂时的,不稳定的均势,被迫与苏俄和平共处。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军事斗争时期转入和平建设时期。一九二○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人会召开了,在  相似文献   

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民英勇奋斗而取得的光辉成果。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不仅领导了苏维埃共和国的革命实践,而且对其实践进行了理论总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苏维埃共和国思想。一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必须与发展人民武装,实行武装斗争相结合;二是苏维埃政权的实质是工农民主专政;三是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形式——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是最完满的民主制度;四是苏维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革命战争和改良群众生活;五是苏维埃的前途是准备将来变到社会主义去.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时期的早期革命政权与之后出现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均属于革命政权,并有延伸意义,但两者不能等同中共"八七"会议后提出建立的苏维埃政府。直到秋收起义的发动和各地农民武装的发展,共产国际才指示中国建立苏维埃。中国苏维埃运动首发于广东,逐步向全国扩张。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的探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从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到抗战胜利前夕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权学说。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所讲的“红色政权”,实际上是“苏维埃政权”。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红军为支柱,以山区为军事大本营,以县城为政治中心,面向广大农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苏维埃运动。毛泽东的“红色政权”模式,是立足本国实际,吸取别国成功经验而创造出的具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色的政权模式。毛泽东在后来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红色政权”模式,从而最终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是由工农苏维埃制度向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照搬俄国苏维埃政权模式,给中国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留下了一些沉痛的教训,如效仿苏联设立国家政治保卫局,导致苏区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照搬苏联的政党制度,造成苏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严重后果;照搬苏联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有可能加剧民族分裂活动;照搬俄国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关系模式,使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富农在很长时期被当作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新经济政策时期,他从巩固工农联盟、强化民众认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反对党内分裂,反对官僚主义、防止脱离群众,防范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利用和警惕资本主义因素等方面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维护政治安全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艰辛的实践探索,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政治安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习和研究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思想,对推进我国政治安全建设、筑牢政治安全防线、保障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经历了由左派国民党运动向苏维埃运动策略的急剧转变,因而导致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旗帜政权等方面的不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执行的是中共中央的左派国民党策略。坚持与左派国民党合作,用左派国民党的名义、旗帜和政权形式进行武装起义。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左派国民党旗帜,转而确定了在苏维埃旗帜下,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为目标举行暴动的原则,随后爆发的广州起义举起了以镰刀斧头为标志的红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形成了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明显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苏维埃革命的性质在我国革命的民主革命阶段,曾经历了十年的苏维埃革命。苏维埃,这是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年革命时期所创造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的含义就是代表会议。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建立的红色政权,其组织形式近似于苏维埃政权,故称这一时期为苏维埃革命时期。苏维埃是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我国的苏维埃和苏联的苏维埃是不相同的。在苏联,它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则是人民民主专政,目的是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任务来说,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为什么一定要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以拟定这样一个题目并进行研究,是基于以下考虑:史学界迄今对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的模式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虽然有的研究者已经提出,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基本照搬苏联模式”,“这种制度在开始时曾表现为苏维埃体制在中国的一种移植”,但也未展开论述。为更全面、完整地认识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模式,就中国苏维埃政权体制模式与苏俄(联)苏维埃政权体制模式的异同作一较全面的比较是十分必要的。文中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5.
谈到布列斯特和约的意义,绝大多数史学著作都会明确指出一点,即通过缔结和约,苏维埃政权让出了空间,赢得了和平喘息时机,苏维埃政权由此得以开始和平经济建设,为日后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积蓄了力量。就获得喘息而言,这是明明白白的历史事实,勿庸置疑。关键是什么样的喘息。所谓喘息,一般是指某种紧张活动中的暂短间歇,它不是一个活动过程的最终结束,而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的情况下,苏维埃政权于布列斯特和约之后,能不能有一个和平的休养生息时期,它所获得的喘息是不是和平的,这需要从苏维埃政权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该政权制定的内外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寻求答案。对这两方面的分析表明,喘息不是在和平中渡过的。  相似文献   

16.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实行民主是他的重要政治理念,从参加五四运动开始,他就树立了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理想,在中央苏区建设苏维埃政权中非常重视贯彻德谟克拉西的原则。他认为,在苏维埃政权下,实行广泛的民主——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就要正确把握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群联系;反对以党代政,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完善基层民主选举;重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7.
革命在其所以在、存其所当存。苏维埃运动是中共革命过程中逼不得已也是不可或缺的阶段,尽管苏维埃运动遭到失败,但它奠定了中共武装夺取政权、革命建国的道路。我们应通过历史资料而非价值评判,去客观地回首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左翼革命小说有些作品描绘了作家想象革命后将来临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这些文本所展开的"革命乌托邦"的图景明显是以当时中共苏维埃政权所承诺建立的"苏维埃农村"为蓝本.它们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底,但更紧密地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实践联系着,凝聚了共产党当时的革命政治纲领和革命规划.显示出为中共苏维埃政权张本的征象.在乌托邦精神已成为人类普遍稀缺资源的当代,"革命乌托邦"小说为众人设想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想象乌托邦的能力仍有动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为了打破这种不利局面,苏俄先后发表两次对华宣言,力图改善对华关系.因此苏俄两次对华宣言是在特殊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通过对宣言出台之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可知,苏俄希望借此来打破协约国的封锁包围,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20.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政权形式。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在指导中国苏维埃革命过程中,在把苏维埃建设为什么性质的政权问题上,经历了从设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式的政权到最终确定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之样一个认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